半决赛落下帷幕 | 2017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
以下内容转载自RUC法学院学生会,
已获授权。
半决赛
2017年ICC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半决赛于4月23日在明德法学楼进行,在第二个比赛日里,六支参赛队伍展开了更加激烈的角逐。
与第一天的正赛相比,今天的半决赛在流程形式上略有不同。半决赛共分为两场,六支队伍被分为两组,每组三支队伍分别以辩方律师、检方律师与被害人代理人身份进行陈述与辩论,两组队伍的比赛分别在不同的场地进行。同时,两场半决赛的法官分别为学术组法官和实务组法官,每支队伍两场比赛过程之中论辩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比赛前,志愿者带领参赛人员有序入场,书记员进行相关身份核查工作并宣读模拟法庭比赛规则,宣读完毕后,比赛正式开始。
比赛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在比赛过程中,三支参赛队伍首先将根据自己所代表的身份,按照辩方律师、检方律师、被害人代理人的顺序依次各进行了时长二十分钟的陈述,在这一过程里,法官随时会根据陈述人讲话内容的相关问题进行质询,例如,在第二轮比赛过程中,法官曾就如何判定政府的有效控制以及政府长久存在的合理期望等问题与参赛选手进行深入讨论,而参赛选手则援引国际惯例和法原则进行解答。参赛选手在对问题回答完毕后将继续进行自己的陈述。
陈述环节之后是反驳环节,在本环节中,依次是辩方律师对检方律师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再由检方律师根据辩方反驳和先前的陈述进行回应,最后由被害人代理人对辩方观点进行反驳。在本环节中,每队参赛成员均有且仅有一次打断其他庭辩人陈述提出反对的机会,并由法官判定反对是否有效。
当两轮交锋结束后,参赛队员与观众均被要求离开法庭现场,等待法官进行闭庭合议。
最终,法官将对各参赛人员的表现进行点评。
在两场比赛间隙,指导老师和队员们也会进行战略战术上的讨论,放松一下心情,接着去从容应对下一场比赛。
本次比赛可以说是一场精神盛宴,无论是各参赛队员从容不迫、有理有据的阐述观点进行论辩,还是法官睿智全面、犀利深入的提问,亦或是各方队员对于其他参赛选手论述之中可挖掘漏洞的步步紧逼,都是对各位反应能力、学术功底和专注程度的极大考验,让人大呼过瘾。尤其是在反驳环节之中,各方的攻守之战所展示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特别是队员们能够快速准确发现对方在不久之前的论述谬误,并迅速予以反击,这种能力与其说是临场发挥,倒不如说是在对案例深入彻底的研究之后的有备而来。正所谓“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经过了重重筛选与多轮角逐,相信各位参赛选手已经将这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透了,这才能向法官和观众呈现出惊人的庭辩风采和法学人的风度。此外,法官的精彩点评,也不仅仅是针对本次比赛选手的表现本身,更是蕴含了对法学人情怀和素养的深切期许,让人获益匪浅。
法官,辩方律师,检方律师,被害人代理人,各方人员在今天的比赛中展开了一场场思维的碰撞,不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选手妙语迭出、理据充分、镇定自若的风采背后,是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资料数据作支撑。而法官的多次质询,也可看出其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实务精神与渊博学识。同时,一场精彩的比赛,也离不开研究员、书记员和其他志愿者的努力,我们也同样向他们致敬。
半决赛于今日12:30结束,比赛获奖结果与决赛晋级名单将在下午的闭幕式宣布,让我们记住各支参赛队伍的精彩表现,向他们献上鲜花与掌声。
闭幕式
经历了一天半紧张而精彩的比赛之后,2017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国内赛部分圆满结束。闭幕式于4月23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楼1102教室进行,由国际法促进中心执行主任刘毅强先生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时延安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陆志安副教授、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蒙律师、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杨晓婷律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廖诗评副教授作为嘉宾出席今天的闭幕式。同时出席的还有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2017年国内赛组委会赛事总监魏垚老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主席曾恒。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时延安教授发表闭幕式致辞。
时延安教授代表比赛主办方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对于本次比赛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对于组织者刘毅强先生以及各位工作人员作为年轻一代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的极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表示欣慰。时教授说,组织和协调能力体现在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协调当中,日益成为法学院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同时,他表达了对比赛结果的期待,并提前祝贺了获奖同学和各支参赛队伍。
时延安教授还谈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法律也产生了更高的期待,希望中国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当中。因此,国内院校培养国际法人才,也成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此次比赛的举办有助于有效地推动国内国际法人才的培养,推进国际交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兼具人文关怀的优秀法律人才。人大法学院也将与司法部、教育部进一步协调,努力为国际法人才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得国内优秀年轻人才能够在国际舞台发挥作用。最后,时延安教授对参赛选手发出热情的邀请,希望他们可以参加人大法学院举办的夏令营,期待人大为优秀人才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接下来由半决赛法官代表、复旦大学法学院陆志安副教授发表致辞。
陆志安副教授首先对今天半决赛的比赛质量给予了肯定,他认为选手们展示出了非常高的水准,在精彩的比赛背后也能够看到选手们长达半年的辛苦准备。
陆教授认为,模拟训练是当前国际上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之中,对于各位选手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在模拟法庭中,一方面,选手们通过大量的法律检索,可以探索未知的学术领域,拓宽知识面,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法律适用,去培训律师的基本技能,锻炼语言表达、文书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体会到作为律师,尤其是刑事法庭律师的艰辛。
陆教授讲到,比赛总是有输赢的,他一方面祝贺在此次比赛中晋级前往海牙参加决赛的选手,并预祝他们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对于那些未能晋级的队伍,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将参与模拟法庭过程中的经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总结经验,磨练基本技巧,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可能比荣誉要更加珍贵。最后,陆教授对选手们说到,今天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希望大家都能够快乐地享受这场比赛,并把在这场比赛当中的收获运用到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颁奖仪式是本次闭幕式的最后环节。刘毅强先生宣读获奖名单,参赛队伍派出代表上台领奖,并由参加闭幕式的各位嘉宾为选手颁奖。
书状类奖项
最佳书状奖
第一名:山东大学(威海)
第二名:海南大学
第三名:华东政法大学
最佳辩方律师书状奖
第一名:华东师范大学
第二名:山东大学(威海)
第三名:海南大学
最佳检方书状奖
第一名:清华大学
第二名:西安外国语大学
第三名:山东大学(威海)
最佳被害人代理人书状奖
第一名:外交学院
第二名:华东政法大学
并列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
海南大学
由本届比赛书状法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廖诗评副教授为书状类奖项获奖队伍代表颁奖。
庭辩类奖项
最佳庭辩奖
第一名:华东政法大学
第二名:华东师范大学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
最佳辩方律师庭辩奖
第一名:华东政法大学 王嘉华
第二名:中国政法大学 刘峻成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 刘小嚎
最佳检方律师庭辩奖
第一名:华东政法大学 马卓琳
并列第二名:上海政法学院 李菡
华东师范大学 李晓颖
最佳被害人代理人庭辩奖
第一名:华东师范大学 戴海洋
第二名:华东政法大学 王嘉华
第三名:清华大学 张小雨
由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杨晓婷律师为庭辩类奖项获奖者颁奖。
综合类奖项
最佳辩方律师奖
第一名:华东政法大学
第二名:中国政法大学
第三名:华东师范大学
最佳检方奖
第一名:华东政法大学
第二名:清华大学
第三名:山东大学(威海)
最佳被害人代理人奖
第一名:华东政法大学
第二名:华东师范大学
第三名:海南大学
由本届比赛半决赛法官、复旦大学法学院陆志安副教授为综合类奖项获奖队伍代表颁奖。
三等奖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东华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海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辽宁大学 内蒙古大学
厦门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
天津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二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清华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外交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
由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蒙律师为二等奖获奖队伍代表颁奖。
一等奖
华东政法大学
海南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时延安教授为一等奖获奖队伍代表颁奖。
特别荣誉奖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时延安教授为组委会特别荣誉奖获奖队伍代表颁奖。
由本届比赛半决赛法官、复旦大学法学院陆志安副教授宣布三支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伍:
第三名:山东大学(威海)
第二名:中国人民大学
第一名:华东师范大学
最后,刘毅强先生宣布2017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国内赛部分正式结束,并对于进入决赛的三支队伍表示祝贺,预祝他们在荷兰海牙取得优异成绩。另一方面,也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对于这次比赛给予的各方面的支持。
这次比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支参赛队伍的精彩表现,离不开各位法官、教练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活动的组织者和全体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工作。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专业素质和能力,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人应当具备的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相信这次比赛对于增强大学生对于国际形势的关注、加深他们对于国际法倡导的正义自由、平等安全等基本价值的理解以及促进我国国际法研究发展、培养国际法律人才、增进国际法律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策划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会新媒体中心
文字 | 巩宇晴 洪一莲
图片 | 李维清 王凡
编辑 | 巩宇晴 洪一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