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困难户,还是关系户?
作者丨燕梳楼
过年比翻书还快。
疫情还没过去,春节又将来临。
按惯例,年前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体现咱们的优越性。
但这么好的政策,总有一些地方念念就歪了,每年都有翻车现象。
比如今年,就轮到某海滨城市了。
街道办领导带着米面,带着粮油,带上记者,来到一户“困难户”家里慰问,然后拍照留念,配上文字,发在了街道办的官方公号上。
本来这也就是个正常的工作报道,但总有刁民想害朕,拿着放大镜来找茬。
然后有人就发现,咦,右上角还有两瓶茅台,一瓶五粮液。这算哪门子困难户?
于是,这事就这么传播开来了,然后越传越广,大家心里就很不平衡,毕竟茅台都涨到3000多块钱一瓶了,再困难能困难到哪去?
街道办一看了不得,赶紧删了原文出来灭火,紧急声明称:
巴拉巴拉解释一番,然后一声告辞就想闪人。
但这届网友可不好对付,继续追问:
哪个亲戚这么高调,这么牛逼,随便吃个宴席都上茅台?
是哪个大老板还是哪个位高权重的权贵人家?经得起查吗?要不要顺藤摸瓜查下去?
按下葫芦浮起瓢,大家继续来找茬。
可谓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一个卧槽接着一个卧槽。
客厅里有一台大液晶电视,旁边一盆品相不低的兰花,下边还有一盒1000多块钱台湾冻顶乌龙茶。
再放大点看,有疑似葛根粉瓶子,疑似康巴斯钟表,疑似健身用的瑜伽滚轴,疑似带温度显示的温度计。中产家庭标配全都有呀。
再看家里的装修,整洁的地板,定制的衣柜,镂艺的灯具,明亮的采光,小是小了点,但不能说人没品位。
讲究,绝对讲究。
这些,该不会都是捡来的吧。
当地媒体坐不住了,纷纷出来解释。
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向却跑偏了。公众并非不相信那就是空瓶子,而是拿老人家当挡箭牌就不对了。
不信你看这标题:
还有这个:
我觉得,这样就有点不厚道了。
我们挑错可不是为了挑老人的错,错的也不是这户“困难户”,捡来的也罢,自己买的也罢,按当地媒体声嘶力竭所说,谁还没点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明明公众挑的是相关职能部门的错,这样的“困难户”你们是怎么“挑”出来的?依据什么标准?“困难”在什么地方?
到底是“困难户”还是“关系户”?
面对公众质疑,急急把老人推到台前,然后各种情感绑架,好像是公众揪着老人不放,跟你啥关系没有一样,这样的小聪明耍不得。
人是你挑的,标准是你定的,照片是你拍的,怎么最后成了被“困难户”的错?
同样在这个城市,2个月前的一对困难母女,居无定所,最后在高架桥下搭起了帐篷。
这位善良的母亲,身患心脏病,失业一年多,在欠下了8个月的房租后,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女儿把“家”安在了大桥下。
因为没有电,晚上女儿只能打着手电筒写作业。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当地给予了紧急救助。
如果是帮扶这样的困难户,公众又怎么会有意见?
精准帮扶,首先需要精准识别。
而不是把纳税人的钱花在比纳税人还能得瑟的“关系户”上。
这才是大家所质疑和痛恨的。
故事说完了,最后说点感慨吧。
一张图片,暴露出太多信息。
一再解释,一再翻车。
早知如此,又何必急着解释?
赶紧自查自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好吗?
非要越描越黑,死不认错,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又怎么指望老百姓相信?
不管这背后是否有其它隐情,至少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
别怪公众拿着放大镜挑刺儿,关键是你腚上有没有屎。
名酒名茶面前,惟有真相才能经得起质疑。
不要群众一质疑,你就着急上火,甚至像“草包支书”那样动用公权力。
然后一拍惊堂木,厉喝一声:
大胆刁民,竟敢诬陷本官!
可惜现在的老百姓,
已不是百年前的老百姓了。
对此你怎么看?请在下方留言。
- End -
只为苍生说人话!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欢迎添加微信进入作者私秘圈
(微信YSL20201720)
目前100000+人已加入燕梳楼
点个“在看” 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