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了,奥斯卡最佳应该是它!
阅读今天文章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从上面这张图,你最先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一眼就看出山峦间,有只正在吠叫的狗。
那么恭喜你,在简·坎皮恩和托马斯·萨维奇创造的西部世界里,你可能不太直。
这只山间的狗,是电影《犬之力》中,最显眼的隐喻。
片名出自《旧约》中的诗句:愿我之灵魂脱离刀与剑,救我之所爱远离犬之力。
“犬之力”,在宗教中,被视作来自异己的、毁灭的力量。
当我们了解这个概念后,也就能更好的理解《犬之力》这部电影,到底想讲什么。
故事发生在20年代的蒙大拿州,一个群山环抱、风光旖旎的西部牧场。
菲尔和乔治,一对兄弟,是牧场的主人。
菲尔是那种典型的西部片男主角:
牛仔帽、大皮裤、大皮靴、不修边幅、蛮横粗鄙、阳刚指数爆表、大男子主义至上。
他掌控欲爆棚,严格把握着牧场的一切,所有的牛仔、放牛的路线、休息与出工的时间、牛与牛皮的使用方式,包括他自己的弟弟。
在他眼里,乔治必须得顺从他这个哥哥。
即便乔治很明显是个完全能独立自主的成年人,他还会叫他“小孩”,晚上他们还睡在一张床上。
菲尔对乔治始终摆出贬低、教训的姿态,他一直用“胖子”称呼乔治、对乔治喜欢、置办的事物大加讽刺。
直到有一天,乔治告诉菲尔自己结婚了,菲尔才发现,弟弟开始脱离自己的轨道。
乔治的妻子萝丝,在做医生的先夫自杀后,独自带大了儿子。
哥哥菲尔厌恶这个曾给默片弹钢琴、后来开花店、开饭店的女人,觉得她引诱自己的弟弟,就是觊觎牧场与金钱。
他以变本加厉的方式,对待新弟妹:
禁止她用称呼亲人的方式称呼自己。
破坏她练习钢琴的节奏。
在乔治邀请父母来家中见萝丝的时候,拒绝出席,最后突然出现,嘲讽萝丝每天练习却不敢演奏。
在这种高强度、无休止的心理折磨下,萝丝染上酗酒的毛病。
但事实上,菲尔的所作所为,都是想要遮掩他内心最大的秘密:
他喜欢男人。
“男子气概”,是西部的生存法则,如同群山般坚定不移、牢不可破。
而在这里,菲尔曾经无可救药地恋慕上“野马亨利”:他的导师、他的挚友、他的爱人…...
亨利教会了菲尔在西部必备的生存技能。
最后为了救菲尔而死,从此菲尔封心锁爱,彻底变成粗陋不堪的“阳刚男人”。
为了避免自己的性向被人洞察,他避免与一切精致、细腻、干净等等能让人联想到“不阳刚”的事物挂钩,也变得更加盲目、自大。
因此,他变得无比孤独。
看起来他坐拥整个牧场,是这片地区的“土皇帝”。
但他却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人亲近他、没有人能跟他谈心,曾经唯一陪伴他的弟弟,最终也被他的傲慢推了出去。
只有独自在房间里弹琴,在马棚里抚摸亨利留下的铭牌、马鞍,在树林深处的池塘中洗澡时,他才能偷偷释放一下内心真正的情绪。
这一切,直到另一个人的到来,才被彻底打破......
导演简·坎皮恩为了更好地展现原著浓郁的文学气息,以六段章回体的结构来呈现电影。
如果说前三回,是以菲尔为主角,那么后三回,则转向了萝丝的的儿子,彼得。
与菲尔完全相对,彼得代表了在西部世界完全被排斥的那种类型:“娘炮”。
彼得瘦弱、苍白、温柔、敏感、说话细声细气,喜欢粘贴手账、转呼啦圈、拿纸扎花。
当彼得一出现在菲尔面前,菲尔立刻条件反射地,用鄙夷的眼光、话语不断攻击这个男孩,并放任牧场里其他男人持续地羞辱、霸凌彼得。
妈妈萝丝与乔治结婚后,彼得也不愿意前往有菲尔的地方居住,在医学院附近找寄宿,直到假期才不得不来到牧场。
当他来到牧场后,却发现,萝丝已经被折磨地精神衰弱、临近崩溃。
于是,他展现出柔弱外表下,刚强的内心。
彼得从来不是什么愚善、软弱之辈,在所有人都以为他捕兔子是为养宠物的时候,他静悄悄地,把兔子解剖了。
彼得偶然撞破菲尔在小树林里的隐秘,于是他立刻展开拯救萝丝的计划。
意识到彼得知道自己的秘密后,菲尔试图同化他,想让他一样具备无懈可击的“阳刚之气”。
菲尔开始教他骑马、教他放牧、教他如何在西部生存,并打算为他编一条牛皮绳。
就像当年野马亨利为菲尔做的事情一样。
菲尔带着彼得来到他常常盯着看的那片山峦前,问他能看到什么?
彼得说,我一来到这,就看到那有只吠叫的狗。
而在此之前,整个牧场,只有亨利和菲尔能看到。
认定彼得是同类的菲尔,彻底掉入彼得的温柔陷阱中,就像他们在郊外捉到的那只断了腿的兔子,被彼得轻轻一掰,就没了命。
在牧场,萝丝歇斯底里地,让印第安人拿走菲尔本来打算烧掉的那些牛皮,然后昏迷不醒。
回到牧场的菲尔,发现牛皮消失,暴跳如雷,对所有人大呼小叫,对萝丝更是恶语相向。
彼得安抚菲尔,说自己还保存了一套牛皮,可以让菲尔编完那条绳子。
菲尔问他保存牛皮做什么,他说他想变得和菲尔一样。
菲尔极为感动,说自己今晚就要给彼得把绳子编好。
那天晚上,无比寂静,马棚里,只有彼得和菲尔两个人。
菲尔徒手编着绳子,彼得在一旁静静看着。
彼得向菲尔询问有关野马亨利的过往,菲尔用从未有过的温柔语气回忆着少年时代。
彼得点燃了一支烟,自己吸上一口,又送到菲尔面前,菲尔吸过后,彼得拿回了自己嘴边…...
第二天,菲尔突然病倒了,弟弟乔治要送他去城里看病前。
菲尔挣扎着换上干净的礼服,想把编好的绳子拿给彼得,却怎么也找不到人。
菲尔死了,死于炭疽热。
此时我们才回想起来,简·坎皮恩放在前面的种种看起来碎片化、无台词的细节与画面:
彼得在山间发现一只病死溃烂的牛,割下了它的皮。
彼得在偷偷翻阅关于皮肤病的医书
菲尔突然被划伤的手。
菲尔不喜欢戴着手套干活,因为那样不阳刚。
彼得从来没有直接用手接触过那张牛皮......
影片结尾,彼得站在窗户前,看着参加完菲尔葬礼回来的乔治、萝丝在房间下拥吻。
他露出满意的笑容。
菲尔死了,死于彼得的引诱、阴谋,更是死于自己的傲慢、自大。
彼得对于菲尔来说,就是“犬之力”,来自与西部世界格格不入的异端,充满毁灭性。
但是这种毁灭,却是出乎寻常的柔和,直到最后一刻前,你都很难察觉得到。
如同中国古语的“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温柔刀却能刀刀见真血。
菲尔的阳刚与男子气概,只是包在空虚内心外的一层牛皮,只要轻轻一拨,就会瞬间垮塌。
而彼得则拥有无比坚定、顽强的内心,正所谓百折不挠、坚韧不屈。
面对菲尔和牛仔们的羞辱,他的外表可以是“缺点”,更可以是他计划的保护色。
于是最后,真正内心刚强的彼得,战胜了外表刚强的菲尔。
导演简·坎皮恩用相当冷静、克制的手段,把所有叙事都藏在细微处,把所有情绪都压到最隐晦。
好让观众从完美的视听调度、绝美的构图画面中,尽可能地吸纳所有细节。
随着急促的提琴声、吉他声,和人物一起感受柔若无骨但冲击极大的力量。
毕竟,导演早在影片一开始,就通过彼得的旁白,挑明自己对男子气概的认知:
如果一个男人,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那还算什么男人呢。
男子气概,远不在那些粗俗的外在气质,而在于内心力量是否强大、内心是否具备责任感。
电影《犬之力》与出品方Netflix,对于美式西部片和传统影业来说,同样也是“犬之力”。
《犬之力》由英国电影公司出品、新西兰导演执导、英国和澳大利亚演员主演,在新西兰拍摄。
故事更是着重描述传统西部片里完全消失的女人与阴柔男子。
最后,直接抨击传统西部片的安身立命之本:
男子气概。
而Netflix起势以来,就成为院线与老牌制片厂最畏惧的敌人。
即便每年都公关出一部“The best picture of the year”,却年年都拿不到那尊“Best Picture”小金人。
即便是奥斯卡终于要向流媒体妥协,也更愿意去拥抱不只吃影视这口饭的苹果,而不肯向奋战多年的Netflix低头。
电影《犬之力》,无疑让人想起十六年前的《断背山》。
同样在西部背景下,塑造了一对并不西部的同性关系。
同样的细腻、克制、压抑。
同样的在威尼斯电影节大放异彩后领跑颁奖季。
同样的在最后一刻,错失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奖杯。
相比《断背山》精心打造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犬之力》显然更隐晦、也更尖锐。
无论是单纯的爱情悲剧,还是对传统男子气概的抨击,十六年过去了,奥斯卡还是更接受老一套的“政治正确”,而不敢再往前多迈一步。
因此,我们也能看到,每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越来越平庸、大众化,毫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