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票继续!江门“网红村”需要你的一臂之力!各位街坊,今天也来为家乡助力吧!

点击关注 👉 江门疾控 2022-10-09



第三届

“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

火热进行中!



往期回顾


@江门人,这些“网红村”,飘出浓浓“侨味”!连续十天,快来为家乡助力!

你一票,我一票,江门“网红村”就出道!@江门街坊,快来助TA们一臂之力!




@江门街坊们

快来为江门“打call”!


投票时间


9月16日—9月25日

共10天

网络投票权重占比15%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进入票选窗口↓


或点击图片

直接跳转投票页面




投票正在火热进行中

倒计时8天!


每人(每个账号)每天最高可投120票,可投10条“广东十大美丽乡村”、10条“广东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20条“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以及“广东特色产业名村”“广东粤菜师傅名村”“广东文化旅游名村”“广东万企兴万村名村”“广东乡风文明示范村”“广东特色民宿名村”“广东美丽渔港”“广东美丽侨村”各10条。


一起为江门美丽乡村(路线)

加油打call~

助其C位出道吧!





今天,网信江门为您带来

鹤山市古劳镇上升村

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

的相关介绍

为您展示候选村的独特魅力~


鹤山市古劳镇上升村


鹤山古劳,东南一隅,有一个600年古村。鱼塘与耕地交织,小洋楼与古侨屋错落,荷花争艳与龙舟竞渡辉映,田野间白鹭展翅翩飞,古桥孔窥见流水人家,此地侨胞众多,侨情深厚,侨风满满,绘就村美民富新画卷……这就是鹤山市古劳镇上升村。



赏在上升,诠释“南国水乡美如画”




春赏稻田绿波起伏,水清草茂鱼鸟欢;夏观荷塘花开成海,“三夹腾龙”尽显“功夫水乡”魅力;秋享落日余晖,头度桥、二度桥上村民欢笑声不绝;冬望河湖起落,水甜土腴之色不改。

这里河网纵横交错,小桥、流水、人家、古屋、石桥、茂榕散落其中,犹如一块块上佳的翡翠小艇穿行如梭,好一幅风光旖旎的南国水乡图。



走进水乡,首先被吸引的是长长的石板桥,犹如长龙横卧在鱼塘之上。石板桥是上升村内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也是水乡悠久历史的见证。古劳水乡自古河涌纵横,鱼塘密布。很久以前村民出行,除塘基小艇之外,就是石板桥。水乡桥墩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从竹桥到杉木桥再到石桥。这极具特色的石板桥见证了水乡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在鱼塘水底打进松桩,用砖石砌成坚固的桥墩,再把长石板铺在一个个桥墩上,成为一道供人行走的石板桥。



“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有人住的地方就有石板桥。”石板桥又叫石路,曾经是水乡的交通大动脉,但随着经济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石板桥越来越少。如今保留最为完整的,最受游客欢迎的莫过于“水龙桥”。


“水龙桥”原先长约1公里,
至今只剩余约300米,成“S”形横卧水中,
这也是是水乡现存最长的石板桥,
现在仍然发挥生产和交通作用。

走在“水龙桥”上,新旧交替的石板下,是静静流淌的水,被水包裹着的桥墩青苔斑斑,而走过桥上的人却又兴致勃勃,不时有人坐下来拍照。这桥是安静的,也是热闹的,几百年的石板桥见证着水乡的岁月变迁。



品在上升,见证“水乡代有才人出”



王老吉故居


“凉茶大王”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香港传统华人“四大世家”之一李氏家族、香港著名导演黄百鸣等名人均出自上升村。


目前,上升村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约7000名,他们在外传播水乡文化的种子,更深度参与家乡的建设,将最美乡愁化作报国报乡的激情。黄百鸣多次身体力行宣传家乡,“王老吉”传承人王健仪投资400万元建设王泽邦凉茶博物馆,澳门李文志同胞筹集118万元支援家乡振兴,李氏家族首期捐资100万元建设家乡美丽乡村。



在上升村的村口,有一块大石头,
上书“凉茶始祖王老吉故里”字样。
凉茶始祖王老吉
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
鹤山市作为王老吉故里,
有着丰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和巨大的品牌价值。

2013年,鹤山市荣获“中国凉茶之乡”称号;2015年4月3日,通过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上升村正式命名“凉茶始祖王老吉故里”,并在上升村的村口竖立起一块大石碑。



人们对于上升村最大的印象也源自于此。走过水龙桥,不远处便是王泽邦(王老吉)故居。王泽邦(王老吉)故居是典型的岭南传统古民居,大概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朴素的瓦顶、典雅的水墨壁画,每一块斑驳的青砖,都镌刻着古今变迁的时光。屋内的每一件家居摆设,虽然陈旧褪色,但那份厚重的积淀感与沧桑感,却诉说着“凉茶大王”王泽邦的辉煌传奇。


很难想象,
就在这一个面积并不算很大的院子里,
走出了一位闻名于世的“凉茶大王”。


根在上升,谱写“华侨屋载家园情”



李氏祖居(吴兆民 摄)


漫步在上升村,侨屋古迹静静矗立,‍‍‍‍‍‍‍‍‍‍‍‍‍‍‍‍‍‍‍‍‍‍‍‍‍‍‍‍‍‍‍‍‍‍‍‍‍‍‍‍‍‍‍‍‍‍‍‍‍‍‍‍‍‍‍‍‍‍‍‍‍‍‍‍‍‍‍‍‍‍‍‍‍‍‍‍‍‍‍‍‍‍‍‍‍‍‍‍‍‍‍‍‍‍‍‍‍‍‍‍

‍‍‍‍‍‍‍‍‍‍‍‍‍‍‍‍‍‍‍‍‍‍‍‍‍‍‍‍‍‍‍‍‍‍‍‍‍‍‍‍‍‍‍‍‍‍‍‍‍‍‍‍‍‍‍‍‍‍‍‍‍‍‍‍‍‍‍保护完好的李氏宗祠、李家成故居等侨乡建筑

诉‍‍‍‍‍‍‍‍‍‍‍‍‍‍‍‍‍‍‍‍‍‍‍‍‍‍‍‍‍‍‍‍‍‍‍‍‍‍‍‍‍‍‍‍‍‍‍‍‍‍‍‍‍‍‍‍‍‍‍‍‍说着古村风物人情。


除了保护侨胞祖居,上升村多年来情系侨胞,倾力为侨服务。一份《古劳乡音》,让侨胞知悉家乡新变化、新面貌;一群侨务联络员,将关爱关心送达海内外;一家“同心圆”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室,悉数展现古劳水乡文化、龙舟文化和侨胞文化。疫情期间,上升村更是通过微信等形式,向海内外侨胞精准及时发送家乡疫情防控信息。



走近李氏宗祠,可见其采用的是传统的殿式结构建筑,屋顶是龙背大盖屋顶,龙吐珠背,非常有特色。大门两边有石砌包台,门口悬挂“唐绍宗人榜,周传老人经”楹联木匾,两扇大门板上彩绘高达2.2米的巨幅门神,是运用勾线重彩技法描绘,两巷门石门额分别写着“旋马”“登龙”。外墙则采用浮雕青砖,绘有各式各样的风景画及龙凤图案。整个李氏宗祠展现了典型的岭南传统建筑风格。



李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年间,在上世纪20年代因台风袭击而倒塌,后于1928年在村民集资及海外华侨的热心捐献下重建,上世纪90年代重新翻修。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上升人对教育的重视。上世纪40—90年代中期,李氏宗祠曾作为上升小学及上升中学的校址,培育出不少杰出人才,两届残奥会游泳项目金牌得主李汉华就曾在此就读。


看过李氏宗祠,不可错过的还有李家成故居(即李氏故居)。拥有百年历史的李家成故居是鹤山市政府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劳水乡旅游资源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改革开放前,由于年久失修,故居已经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故居于1986年、2001年修葺过。2005年,在古劳镇政府的牵头下,由李氏后人捐资150万元,对李家成故居(俗称“八座”)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保护性的修葺与整治。


为什么会被称为“八座”?这从它的建筑可窥一二。走近一看,这是由八座砖木结构平房组成的院落,宅院中有七座为住宅,另外一座为书厅,都是为大小布局相同的三间两廓平房,且各具独立,整齐地分为两排。“八座”的每座屋脊、屋檐,都是以博古和灰雕作为装饰,具有南方民居传统特色,因此,也故名“八座”。


李氏故居建筑风格不仅极具岭南水乡特色,而且其家族在香港属于名门望族,名声显赫,创造了百年传奇。早在19世纪末,李家成之子李石朋在香港开设了和发船务公司,为李氏家业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从李石朋开始至今,李氏家族人才辈出,相继涌现出众多的社会精英。李氏家族声誉如日中天之时,上世纪70年代被称为香港“洛克菲勒”家族、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香港最后的贵族”、上世纪90年代被称为“李氏王朝”。其家族的成员更创造了香港众多的“第一”,因此,李家成故居一直都深受游人青睐。


家乡的美丽蝶变、梦里乡愁、产业振兴,

增强了海内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提升了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对家乡文化、

岭南文化、中华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显著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内在向心力。

下阶段,鹤山上升村将继续以创建“美丽侨村”为契机,用好侨胞资源,深化美丽侨村,加强侨文化传承保护,以乡谊亲情为纽带,讲好侨故事,扬好侨特色,写好侨文章,翻开侨新篇。


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



侨念乡时乡念侨,京上梅花年年开



京梅村位于新会区崖门镇西北部,辖区面积4.88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近2000人,从清初起向海外输出移民,华侨文化底蕴深厚,是江门市、新会区著名的侨乡,目前共有旅居海外和港澳地区乡亲约2000多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京梅,取“京上梅花年年开”之意,是一条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忠勇尚武的自然村。


京梅村“侨”资源丰富,是蔡李佛文化的发源地和蔡李佛拳派始祖陈享的故乡,也是蔡李佛拳术推广的重要基地,百年以来,从京梅村走出的侨胞弟子,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发展,弟子门生已超过1000万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无数从京梅村走出去的侨胞,浓浓家乡情怀与拳拳爱国心始终根植于心中,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为京梅村发展出一份力:兴建改革开放后新会首家以海外侨胞命名的学校陈岳典中学;重修康王庙、陈享故居、明代雕镂等历史建筑;成立京梅村和谐乡亲联谊会,倡议海内外华人华侨支持家乡的公益慈善事业等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京梅村以党建引领侨建,织密海内外稳定联系安全网,建立了成员包含村“两委”干部、港澳乡亲及海外同胞的“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联谊会”微信群,侨胞们踊跃向家乡捐款及捐赠防疫物资,展示海内外侨胞携手抗疫、情系桑梓的深厚情谊。

素有崖海波澄、凤朝虎跃等美誉的京梅村,已先后获评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江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门市文明村镇等称号。展望未来,京梅村将以“侨”为“桥”,着力聚侨心、借侨智、引侨资,再次点燃乡村振兴的希望。



根系京梅,拳繁五洲



京梅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发源地,蔡李佛拳是中华武术文化最早向海外传播的代表性拳种之一。数百年来,京梅村走出了武术界的传奇人物——陈享,“忠勇尚武”的武术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京梅人。目前,全球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蔡李佛功夫总会或联会,弟子门生遍布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京梅村作为蔡李佛文化的发源地,
是蔡李佛拳术推广的重要基地,
在崖门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积极参与和推广蔡李佛武术活动,
多次开展了蔡李佛有关武术表演或联谊等活动。


‍‍‍

2017年开始,每两年在京梅村开展蔡李佛国际狮王争霸赛,2017年首届举办就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0支队伍参加比赛,现场观看人数超5万人,在线观看人数组100万人次;


2019年第二届蔡李佛国际狮王争霸赛也汇聚了来自国内外近200名狮艺运动健儿汇聚京梅切建武艺,线上线下观赛人数超380万人。



为了繁荣蔡李佛文化,京梅村还持续开展了蔡李佛国际武术交流、陈享公诞辰纪念等盛会,进一步提高蔡李佛拳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2001年开始,海外弟子多次回到京梅溯源归宗,使洪圣始祖馆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蔡李佛武术交流基地。



作为蔡李佛拳的发源地,

京梅村为展现红色革命精神,

把京梅村打造成为华侨华人爱国情怀的重要窗口

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


京梅村建设出神入化巷,并以蔡李佛人参加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省港大罢工、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建成特色原创文化浮雕墙绘19组,充分展现蔡李佛人坚强不屈,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情怀。



同时充分利用蔡李佛非遗文化品牌,形成“一场一中心、两巷三馆四古迹、五活动六服务”建设理念,重点建设京梅村蔡李佛武术文化旅游基地,突出功夫小镇特色,建成全新“打卡点”出神入化巷二期、梅花三弄巷、蔡李佛文化中心。



‍‍‍‍‍‍‍‍‍‍‍‍‍‍‍‍‍‍‍‍‍‍‍‍‍‍‍‍‍‍‍‍‍‍‍‍挖掘文旅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助推乡村振兴,让群众走向小康,不是空话。京梅村在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打响蔡李佛这块“生招牌”的同时,还心系群众“钱袋子”,积极深挖文旅特色产业,鼓励村民开发闲置资源发展农旅产业、开铺卖货等。


在京梅村村委会牵头下,京梅村“唤醒”了大片闲置土地,发展农旅产业。2017年,以培植秀珍菇为主的江门市稳丰食用菌培植基地投入营运,出产的秀珍菇广受游客欢迎,成为京梅村一大农业特产;2019年,面积180亩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加入京梅村农旅产业大家庭,种植的火龙果广销广州、珠海等地。引入总投资380万元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和总投资100万元的秀珍菇种植基地,成立京梅村文创特产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一片兴旺,并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沿着出神入化巷往里走,

特色小吃店、文创产品专卖店等就藏在小巷角落里,

与富含蔡李佛拳武术文化氛围的小巷融为一体,

更添活力。



修葺一新的京梅村已成为了活化侨乡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的示范点。
近年来,
吸引了多批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回来参观,
久而久之也成为了海内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下一步,京梅村将动工建设集党建示范、公共服务、京梅风貌展示、蔡李佛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研学游党群活动中心,并大力引进民宿、食肆、文创产品专卖店等配套设施,提升三产服务能力。并积极申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更好地发挥海内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对外讲好新会股室,宣传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健康江门 网信江门


【精彩回顾】


这节奏也太上头了!只为让你每天都做到这件事!

【疫情防控】国内本土确诊+62!福建本轮疫情又传一地!

健康达人·第二期|线上有奖竞答活动获奖名单来啦!

江门这场竞赛太有“料”了!精彩视频带你感受......

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广东疾控送上健康提示


微信号|jmcdcwx

· 江门疾控 ·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