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个日夜,肇庆援沪医疗人员做了什么?向您汇报!
5月18日,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300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返粤。在这40多天里,全体检测人员日夜奋战,同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舍小家为大家,全力阻止疫情蔓延扩散。本次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完成超过975万管、4523.3万人次的核酸检测,日均完成检测近23万管,占外省支援总量的四分之一,并实现队员“零感染”,圆满完成了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工作的任务。
在这300名援沪医护人员中
有5名来自肇庆
4月4日至5月16日,肇庆市5名检测队员分别在上海裕隆医学检验所、上海千麦博米乐医学检验所、上海中科润达虹口方舱检测点和上海华大基因气膜实验室一共完成207118管、约72.8万人次核酸检测。
在这40多天里
他们完成了哪些工作
现向大家详细汇报
一、注重安全,实现全部队员“零感染”
在出发前,省、市领导和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总领队反复强调,每一位队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平安归来。在实验室,每次进入工作区域前,他们都严格按照防护服穿着流程,戴好N95口罩、帽子、手套,穿上防护服,检查气密性,队员相互检查确认穿着完整无漏无破损后方可进入实验室。每次操作完成,必须进行手套、加样枪和生物安全柜工作台清洁消毒,避免交差污染,保证核酸产物提取和扩增的质量。工作结束后,他们严格按照脱防护服规范流程,从手卫生、脱手套和脱防护服等,每一个环节都小心谨慎,防止发生污染。在酒店房间内,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一天一次新冠核酸检测,定期对房间环境进行监测。在整个支援核酸检测期间,实现全部队员“零感染”。
二、优化流程,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不断提升
工作中,他们不断汲取经验,优化检测流程,定岗定员、分工合作。为了提高检测速度,他们主动放弃仪器自动加样,不惜采用更辛苦但更快速的手工操作,在生物安全柜旁流水线操作,样本管旋开再拧紧,手持移液器取样加样,每一次旋转、按压都不容出错,这样的动作每小时至少重复1000次以上,他们的手上都磨出了老茧。
在支援的上海裕隆医学检验所实验室里,日检测通量从原来1万单管提升到2万多单管;在上海千麦气膜实验室,平均每天的工作量在18万管左右,最高一天的检测量为31.2万管;在上海华大基因气膜火眼实验室,产能从最初设计的每日10万单管,提升到了每日13.2万单管,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核酸检测能力。如遇核酸大筛查,为把大量的标本尽快完成检测并上传结果,开启“早、中、晚三班倒”工作模式,加班加点完成检测任务。
按照总领队的工作安排,在整个援沪核酸检测任务期间,王名南、杨家城和周露担任的是检测小组质量组长,负责对全流程监督管理,从实验室生物安全、试剂准备、加样、提取产物的扩增及结果分析等多个环节上从严把关,有错即纠。工作中做到“专心一致、不漏一阳”,全队在援沪期间没有出现假阳性、假阴性报告。
三、加强沟通,让队员无后顾之忧
王名南作为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临时党委第六党支部委员及肇庆市领队,积极参加党委和党支部工作会议,为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出谋划策。同时,定期向市局领导汇报队员工作和生活情况,组织肇庆市检测队队员开会,交流工作经验,及时了解队员的心理、身体健康状况,为队员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援沪期间,队员们分别在澎湃新闻和健康肇庆等媒体发表“援沪日记”7篇。另外,还鼓励队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三位队员向省检测队临时党委递交入党申请书,并向党组织书面汇报个人思想情况。
四、积累经验,为开展核酸大筛查打好基础
此次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员们真正参与了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对实验布局、仪器设备的配置、人员配备和人员分工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今后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从标本签收、信息录入、吸样、产物提取、产物扩增分析,到结果审核、上报,每一个环节都要统筹周到,环环相扣,每个步骤都必须准确,结果才会可靠,从而避免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发生。还有一点值得借鉴学习的是,为了确保核酸检测“既快又准”,本次检测队伍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和质量督导制,也就是在每个检测小组设立行政组长和质量组长。另外,队内还挑选了8名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核酸检测队的质量督导员,去每个检测点开展质量及院感督导工作,确保核酸检测结果“零错误”,核酸检测队员病毒“零感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