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北京姑娘扎根黄土高原54载,只为一件事和一句诺言

共产党员 2022-09-16

1968年冬的一个早晨

一位瘦小的姑娘走进

陕西榆林佳县人民医院

年仅24岁的路生梅响应号召

来到荒凉贫瘠的榆林佳县

当起一名儿科医生

她许下承诺

“为党工作五十年

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如今,在佳县

78岁的路生梅

已为当地百姓坐诊54年


△左图为1968年12月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时的路生梅,右图为2022年接受采访的路生梅


01

初来佳县,她许下承诺

“把青春年华

奉献给这片土地”


在陕北一个县城里度过生命中的54年,这原本不是路生梅规划的生活。在北京长大的她,理想是成为北京知名大医院的儿科医生。1968年,她从北京第二医学院即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榆林佳县工作。



彼时的佳县,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在此交汇,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佳县县城三面环水,峭壁林立,守着黄河却吃水难。民间歌谣形容:“悬崖峭壁石头城,一瓢清水贵如金”。整个佳县人民医院就是两排老式窑洞,只有4名医生,2名护士。



“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走过窄窄的街道,进入佳县人民医院大门,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40余年的日子。我不是来往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路生梅曾在文章《我的人生历程》中这样回忆。


02

扎根佳县,她履行诺言

“病人的感恩我一辈子都难忘”


当时不光是佳县,整个榆林地区12个县,儿科科班出身的,属于儿科系毕业的大学生只有路生梅一个人。内科、外科和儿科的疾病,她都要治。


有一个小婴儿因为百日咳反复窒息,危急时刻,路生梅口对口为她吸痰,反复人工呼吸40余次,终于救活了患儿;还有一次,为紧急救治一个肠穿孔的病人,她劳累过度,昏睡了一天一夜。



一传十十传百,路生梅的医术很快就传开了。


对那些老弱病残、卧床不起等各种原因无法到医院就诊的病人,路生梅和同事要翻山越岭到病人家里诊断和治疗。


佳县的很多乡村位于大山深处,沟深壑险,峭壁林立。那时候没有汽车,也无路可通汽车,往返只能依靠双腿。



路生梅回忆道,走山路的时候,上坡特别难,气喘吁吁;下坡的时候收不住脚,特别是像怀孕的医生肚子大,看不见脚下的路,危险难以想象。到黄河边上的村庄出诊时,要沿着黄河走,河边山上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路,脚滑下去就会掉进滔滔黄河水。



生活条件也很艰苦

每天只有一瓢

沉淀后才能喝的黄河水



不会生火只能睡在冰冷的炕上

还有防不胜防的虱子和跳蚤



走在随时可能

发生危险的山路之上



面对这些

路生梅也会畏怯

却从没想过放弃



但当因为医疗设备简陋

眼看着病人离去无能为力时

她曾无数次感到遗憾和自责


1983年,路生梅着手创办了佳县人民医院小儿科,并成为首任儿科主任。随着治愈的患儿越来越多,“佳县儿科”在周边县区打响了名气,许多外地甚至黄河对岸山西的病人都慕名而来。这期间的一次经历让她终生难忘。


当时,路生梅带领治疗团队救治一个患儿长达两个月,曾一天抢救30多次,但由于病情严重,孩子最终还是失去了生命。“这位年轻的妈妈用小被子包好孩子遗体,转向护办室跪了下来,感谢医生的尽力救助,这样的场面让我一辈子忘不了。”



03

坚守佳县,她鞠躬尽瘁

“不知道生命留给我的时间有多少”


路生梅曾多次被选派到北京和西安进修。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北京协和医院、西安儿童医院都希望她能够留下来,但路生梅还是回到了佳县。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休,继续为当地老百姓进行义诊,义诊的地点,有时在医院,有时病人干脆就直接找到路生梅的家里。当地的有些家庭,四代甚至五代都找路生梅看过病。有人粗略估算,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义诊的患者超过10万人次。


走在佳县的路上

有人叫她路大夫

年龄小一点的叫路姨

小孩儿叫路奶奶

“我的电话号码在佳县

好多人都知道

有事他们就会打电话

吃饭时候也打

睡觉时候也打

正做饭突然又有病人打电话

或者又过来看病了

饭可以晚吃一点

但人的病不能等”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能“停下来”时,路生梅说:“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可能后面我眼睛看不见了,耳朵聋了不能做这些医疗工作了。我想再跟中医学学号脉,背一些中医处方,学一些不用耳朵不用眼睛能给人看病的手段。”


从北京到佳县

从门诊到手术台

从韶华到白头


她将青春抛洒于这片黄土地

用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

守护着佳县人民的健康


源:央视新闻


责编:郝多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