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命守护首部党章

共产党员 2022-12-26

张人亚,浙江宁波人,1898年5月18日出生于宁波市镇海县一处宅院内。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结束后,党中央印了一批小册子,把党章、决议等共计十个文件铅印成册,发给党内的有关人员学习贯彻,作为早期党员的张人亚也得到了一本,一直随身珍藏。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张人亚最放心不下的是这些党内文件和书刊,既不能让反动派搜去,也不能轻易付之一炬。他考虑再三,决定冒险将它们从上海秘密转移到宁波乡下,委托老父亲代为保管。

这年年底,许久没回乡的张人亚,匆匆推开宁波霞浦的家门,将一大包文件和书刊交给父亲张爵谦,嘱托他严守秘密,好好保管这批“比儿子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他将这本党章连同当时收存的党办秘密出版的其他书刊放在一起,随后便连夜赶回上海。

当时,父子俩都没想到这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是一位开明、进步的老人。面对白色恐怖,怎么完成儿子的托付?几番忖度,终于想出了“衣冠冢”的“苦肉计”。张爵谦编了个“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第二天就向乡邻佯称,儿子静泉在外做生意染病身亡。当地有为亡故在外的亲人修建“衣冠冢”的习俗,张爵谦请人用上好木料打造了一口棺材,将那批“比儿子生命还重要的东西”用油布包好放进空棺,埋入墓穴,这个秘密从此也埋进老人心底。此后20多年,张爵谦闭口不提此事。他希望有朝一日儿子回来后“原物奉还”。老人却不知,父子俩匆匆一别竟然是永别。

直到全国解放,张爵谦仍未盼来儿子回乡。1950年,他在上海《解放日报》数次刊登寻人启事,依然没有音讯。1951年,年过八旬疾病缠身的张爵谦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觉得秘密不能再藏下去了,于是他挖开墓穴,打开棺材,将这批珍贵的文物取了出来,并把三儿子张静茂从上海叫回来,对他讲述了二十多年前的事。他把这些文件书报等一起交给张静茂,要其带回上海,交给党组织,以了却二十多年的心愿。





往期精选                                                                              



来源:《支部建设》


责编:姚润萍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