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员教育工作典型案例 |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党校坚持办校63载 培养农村党员

共产党员 2023-03-24

1959年以来,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党校(以下简称双水党校)始终坚守“为农村培养合格党员”的办校理念,主动适应不同历史时期形势任务要求,历经63载从未中断办学,连续45年对全镇党员开展集中轮训,有力推动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江门落地生根,被誉为广东镇街党校的“一面旗帜”。有关经验做法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时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背  景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制定实施《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明确了各级党校办学要求。1959年,广东省委批转了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关于一九五九年各级党校、干校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切实把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四级党校办好。为落实中央及广东省委关于党校工作有关要求,1959年3月,双水镇党校的前身——双水公社党校正式挂牌成立,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公社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双水公社党校被迫两次搬迁,很长一段时期与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合署办公。1977年,中央印发《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双水公社党校办学逐步恢复正常,开始举办全公社党员大轮训。1988年,广东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党校建设的意见》,对乡镇党校的性质任务、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上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下,双水镇党校始终保持轮训党员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水镇党校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首要政治任务,紧扣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党校建设的意见》要求,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培训场地、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有”标准,以打造全国一流镇街党校为目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模式、提升培训实效,再次迸发出新活力。仅2020年以来,双水镇党校举办市内培训班574期,集中培训党员3.6万人次;承接中直和广东省直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广东全省镇街党校管理人员培训班以及四川、江西等市外培训班27期,集中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

1977年双水党校党员轮训班合影


做  法


(一)在长期坚守中不忘办学初衷。一是坚持党校姓党,聚焦思想政治教育。63年办学实践中,双水党校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记为党育人政治使命。双水党校办学之初,只开设了政治学习和党的基础知识学习两门课程,政治学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等为主要内容,党的基础知识学习主要是学习党章和党的简史,两门课程各占一半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一些党员认为“只要抓好经济工作就行了”的片面认识,双水党校在党员大轮训中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全面准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此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始终是双水党校开展党员培训的中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水党校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全镇党员轮训、各类专题培训等培训班的必修课程,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二是坚持为农办学,聚焦培养农村党员。双水党校立足“为农村培养合格党员”的办校理念,根据农村党员需求和特点开设培训课程。双水党校办学之初,只有肯学习、有上进心、能起带头作用的党员和干部才能被选中参加学习。1977年开展党员大轮训后,双水党校注重按需施教、分类施教,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充分调研农村党员需求基础上,打造了党建类、农业类、经济类、专业类、群团类等套餐式基础培训课程,进一步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聚焦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等中心任务,总结提炼党建样本工程、乡村振兴成功案例,打造党性修养、党务提升、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侨都赋能、技能素养等综合提升课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质。三是坚持立足实际,聚焦服务农村发展。双水党校立足不同时期农村基层实际开展培训,努力做到让每个学员都能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世纪70年代初,教员、学员来双水党校都随身携带农具,大家上午学习、下午劳动、晚上唱歌看电影,把党校所在地当成了双水的“南泥湾”。据双水党校第三任校长温耀全回忆,每期课程结束后,学员都会回到村里分享学习成果,助力农村整修水利、发展生产。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省、市、县、镇四级党校联合开发新会陈皮特色课程,以案例解剖的方式引导陈皮企业协作发展,带动新会陈皮产业链产值达145亿元。

(二)在传承革新中提升办学质量。一是整合资源强阵地,让基层党员“学有所依”。双水党校成立之初,在双水公社办学,仅拼凑些简单的桌椅用作教学场地。后来,由于学员增多、场地不足以及历史原因,双水党校先后搬迁到镇内山上的大圣庙、龙母庙和双水圩镇小学等场地办学,路程遥远、设施破旧,条件十分艰苦。2004年,在党员企业主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新党校大楼,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18年,广东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把镇街党校建设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各地按照“六有”标准进一步完善办学机制、强化阵地保障。在市、区两级组织部门和两级党校支持下,双水党校按照“主校区+分校区+分教点”的思路,对党校阵地进行了新一轮升级改造。目前,双水党校建有校史展览室、多媒体培训室等基础教学场所,配套党建公园、公寓、餐厅和党群活动中心等,切实满足学员学习、食宿、活动需要;在建江林、龙脊、新会陈皮产业小镇3大特色分校区,建成后可同时组织1000名党员集中培训;在镇内39个村(社区)、3个两新党组织设立分教点,有效打通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最后一米”。二是配优师资促教学,让基层党员“学有所获”。双水党校成立之初,首任校长由双水公社管理委员会副书记担任,并配有6名公社工作人员作为教职工负责有关工作。上世纪90年代,双水镇党委强化对党校的组织领导,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党校校长,安排专人负责党校工作,吸收充实党校师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水党校在从镇内先进模范人物、党员领导干部、老党员老战士等各类群体中遴选兼职教员200余人的同时,充分借助市、区两级共1700余人的开放式党员教育师资库师资力量,进一步充实了专兼职师资队伍。党的十九大后,由双水镇党委书记兼任党校校长,并安排不少于5名专职教员,确保了党校教学和管理队伍的稳定。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双水党校及时组织师资对二十大精神进行集中学习研讨,邀请省、市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指导,举办驻村第一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班次,推动二十大精神切实在每个基层党员心中落地生根。三是创新课堂增实效,让基层党员“学有所悟”。双水党校能够坚持办学63年,始终受到广大党员欢迎,与其灵活多样、丰富实用的形式内容密不可分。上世纪60年代,双水党校教员将党的方针政策、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等,编成双水民谣进行传唱;上世纪90年代,双水党校升级教学模式,每期培训开班前,组织教员们各定2—3个题材进行备课并安排试讲,由双水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对课程内容、讲授方式等提出修改意见,使课程更加鲜活、更接地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水党校探索打造“实战式”课堂,精心设定“征地拆迁”、“农村环境整治”、“邻里矛盾调解”等主题,让党员在“实战”中提升工作技能;创新运用“教师讲授+案例介绍+学组讨论+观点辩证+教师点评”的教学方式,让学员在主动思考、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头脑风暴”,增强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依托“江门先锋”、“新会党建”、“双水发布”等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党校”专栏,定期推送党内政策法规、党的历史、党务知识等学习内容,成为线下培训的有益补充。 

双水党校打造“实战式”课堂

(三)在砥砺奋进中强化办学保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常态运行。注重强化镇党委建党校、管党校主体责任,双水党校每一项重大工作均由镇党委会专题研究审议,日常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跟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水镇党委每年召开党委会重点研究党校教学培训工作,结合年度重点任务,制定每年培训计划、每月培训安排、每周培训课程,实施“每年一轮训、每月一小学”,确保每个党员每年培训学时不少于40小时,培训学时不达标的党员不能参与年度评优评先。建立课程评估机制,根据参训学员的意见建议,定期评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学员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及时调整课程和师资安排。此外,不断制定完善党校的办学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等,为提升办学质量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二是加大经费支持,实现稳定保障。江门市把双水党校的发展写入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报告,市委组织部将双水党校建设纳入基层党建“亿元保障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党校建设。2022年,新会区委审议通过双水党校新综合大楼建设方案,双水镇党委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万元用于党校运营建设。此外,充分发挥侨资源优势,积极发动侨资企业、港澳乡贤、海外侨胞等支持双水党校及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为党校办学提供稳定经费来源。三是深化上下联动,实现有效带动。近三年,双水党校先后与《半月谈》杂志社、陕西延川县委党校等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承办《江门党建》杂志,建立党建智库,大力开展基层党建课题研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经验。双水党校多项办学经验被采纳并作为制度成果,写入广东省委组织部《乡镇(街道)党校管理办法(试行)》。


启  示


(一)坚持党校姓党是办好镇街党校的根本保证。双水党校在63年的坚守中,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突出政治学校功能,把党校办成党委领导下开展党员培训的主阵地,源源不断为农村培养合格党员,对新会区和双水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启示我们,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镇街党校必须把坚持党校姓党贯穿于党校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确保一切教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明确党校办学定位及宗旨,时刻不忘为党育人,将镇街党校建成坚如磐石、风清气正的红色学府。

(二)凝聚各方力量是办好镇街党校的坚实支撑。双水党校在63年不间断办学历程中,不管在多么困难的时期,上级党委一直都保证党校有领导机构、有学习场地、有授课教师、有教学课程,为党校办学提供坚强后盾。党员在双水党校参加培训后,学有所获,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得到提升,因而更加坚定不移地支持党校工作。这启示我们,办好镇街党校离不开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必须注重整合多方资源,以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提升教学质量的强大合力,以实实在在的办学成效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真心拥护。

(三)不断与时俱进是办好镇街党校的动力源泉。双水党校始终坚守“为农村培养合格党员”的办校理念,注重总结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紧跟党的事业发展和时代需求优化办学方法,综合运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打造“线上党校”,得到了不同时期党员干部的认可。这启示我们,办好镇街党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党的事业发展和时代需求,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四)践行学以致用是办好镇街党校的价值追求。双水党校办学成效体现在理论指导实践上,党员经过培训回到岗位后更有思路、更有号召力,在推动地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引领下,双水镇全面筑牢基层党组织“红色堡垒”,成为江门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近年来获得了“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镇”等称号。这启示我们,办好镇街党校必须坚持学以致用,通过久久为功、务实管用的党员教育培训强健党的“肌体细胞”,通过全面锻造新时代党员先锋队伍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往期精选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责编:张明宇

编审:陈卫平 曹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