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延安作风”为什么能最终打败“西安作风”?

张禾年 共产党员 2023-01-19
1947年8月,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延安,带着好奇心看了抗大一排排简陋的窑洞后,又专程来到枣园,想看看他的“老对手”毛泽东所居住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
令他不敢相信的是,毛泽东的住宿环境与当地百姓并没什么区别。窑洞内墙皮剥落,门窗老旧,靠窗办公的桌子凹凸不平,简陋的床也是用榆木钉起来的。紧挨着毛泽东窑洞的,就是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领导人居住的窑洞,从外观到内设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异。

尽管蒋介石早就听说过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可现实场景还是远超过他的想象。他百思不得其解,在如此破败的地方,在这么简陋的环境下,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是怎么有信心带领装备落后的队伍同自己的王牌部队战斗的。他也不清楚,毛泽东是如何在这小小的窑洞里指点江山,用兵如神的?而像延安这样的“穷山恶水”,又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有志青年前赴后继、“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我们再来看看蒋介石的住宿环境。当他的部下胡宗南在接到蒋介石要来延安的指令后,可以说忙得不可开交。为蒋介石专门运送生活保障的飞机在西安与延安上空穿梭不停。蒋介石入住的是延安最好的宾馆,里面布置的洋瓷脸盆、澡盆、马桶、沙发、钢丝床等,都是胡宗南从西安空运过来的。胡宗南甚至把价格昂贵的西餐食材、餐具都布置妥当,生怕蒋介石不满意。
这样的排场,跟延安当时的现状格格不入。而这奢靡的生活,也让蒋介石的此次延安之行,更像是一场闹剧。他的心情变得很糟糕,在延安的视察让蒋介石看到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差距,一个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生活条件都无法跟国民党相比的军队,却次次能在战斗中占尽上风,让蒋介石一想到就郁结得睡不着觉。

然而,两党形成的鲜明对比又何止这一处。早在1940年迎接陈嘉庚等爱国华侨回国考察慰问之时,双方截然不同的宴请场景,就给陈嘉庚本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作为爱国华侨,陈嘉庚等在抵达重庆之时,蒋介石异常重视。为了得到陈嘉庚的支持,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保障工作。当时国民政府按照蒋介石的指示,成立了一个相当有排面的欢迎委员会,由国民政府的宣传部、财政部、侨委会等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光是接待费用就高达8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在重庆的2个多月里,国民党几乎天天安排宴会,这让陈嘉庚内心相当不舒服,要知道前方在打仗,后方却在贪图享乐,过着奢靡的生活。这样的政府能领导全民共赴国难吗?带着这样的疑问,陈嘉庚连续三天在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罢宴声明:“在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政府及民众实践节约,切勿消耗物力!”
重庆的遭遇,让陈嘉庚身心俱疲,他决定前往延安,看看老百姓夸赞的共产党有什么不一样。

陈嘉庚赴延安时虽同样也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热烈欢迎,但接待的“晚宴”就显得十分寒酸了:仅有白菜、咸萝卜干,外配一盆鸡汤。让他意外的是,就这勉强能“拿得出手”的鸡汤还是邻居大娘知道有远方的客人来,特意准备的。
这样的一顿招待饭,两个党派之间的高下立见:一个是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追求享乐、奢靡成风、贪腐横行,“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西安作风”;另一个则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艰苦、朴素、节俭,与百姓同甘共苦,“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延安作风”。面对截然不同的招待场景,陈嘉庚由衷感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从失望到希望,虽一字之差,但从“饭碗”里,陈嘉庚看到了一个生活艰苦朴素、心中装着百姓的政党的光明前景。
实际上,国共两党两军的博弈,也是作风的较量。一位作家在《回望延安》中写道:“那是一个奋发的时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年代……”毛泽东同志也自豪地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并一连用“十个没有”令人信服地阐释了这种“进步”,即“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国共两党迥然不同的作风,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自然不同。后来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了,共产党人虽在物质生活上的对比中落了下风,但在思想作风上的角力却获得全胜。“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毛泽东同志当年的感慨,为共产党与国民党截然不同的命运写下了注脚。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应认识到,对于“延安作风”与“西安作风”的选择,不仅是共产党人在物质享受与精神信仰之间作出的坚定抉择,也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制胜密码。泥土斑驳的窑洞与气派敞亮的小楼,仅能果腹的粗茶淡饭与美味可口的山珍海味,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谁不爱舒适安逸的环境,但正是因为有着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时刻不忘自身的初心使命,共产党人才能百年如一日,秉承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全党同志,“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近平总书记又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坚守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仅关联着党的作风形象,彰显着党的性质宗旨,更关系着人心向背,紧连着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独有的历史清醒与自觉,主动选择并长期坚持发展着“延安作风”,推动着我们的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过去,我们靠着这种好作风,赢得了民心、赢得了胜利;今天,永葆共产党人纯正本色,推进伟大事业建设,更要大力弘扬这种好作风,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往期精选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张禾年

责编:张明宇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