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硬核献礼!四川交通人又捧回4座奖杯

以下文章来源于四川公路院 ,作者四川公路院


9月17日,由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举办的中国公路勘察设计经典工程技术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会上颁发了62个“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公路交通勘察设计经典工程”。其中,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公路设计院公司”)主持设计的四川西昌(黄联关)至攀枝花高速公路、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以及参与设计的国道213线云南小勐养至磨憨公路共4个项目获此殊荣,以经典工程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会上,省公路设计院公司总工程师牟廷敏受邀作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大桥技术报告,介绍了桥梁在抗震、防风、边坡治理等方面的设计创新,充分展示了四川公路勘察设计的一流实力。



下面

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下

这四个经典工程

感受下这份特别礼物的魅力


西攀高速



四川西昌(黄联关)至攀枝花高速公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交通部规划的八条西部大通道之一─甘肃兰州至云南磨憨口岸公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通往云南昆明的主要通道,于2008年9月建成通车。项目地形、地质复杂、地震烈度高,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针对项目技术难度大的特点,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建立了科学的设计理念,以项目为依托超前进行了大量的科研课题研究,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其中,昔格达组岩土中钻孔桩的承载性能提高承载力措施研究和昔格达地层用作路基填料的研究分别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该项目的建成对沿线农业、经济、旅游的带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推动西部经济发展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交通运输部优秀设计一等奖


▲白沙沟1号桥,净跨径150米,国内首创在大跨径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施工中,采用悬臂节段浇筑工艺施工主拱圈,以此为依托,开发了新的成套设备和机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成套技术。曾获四川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回箐沟大桥。


▲金沙江特大桥。


▲“穴植法”绿化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干燥贫瘠条件土壤的生态恢复问题。


▲隧道洞口绿化与山体融为一体。


▲融入当地环境的生态防护。


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



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是四川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上跨越大渡河的特大型桥梁,被称为“川藏第一桥”,全长1411米,主桥为1100m单跨钢桁梁悬索桥,桥宽24.5m,2018年10月正式通车。该桥是建设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带、复杂风场环境等极其复杂条件下的特大跨桥梁示范工程。


经常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的小伙伴,对这座桥应该很熟悉了。今年6月,它获得2019年度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跻身世界优秀桥梁的行列。8月,中国邮政发行《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六十五周年》纪念邮票,这座桥入选川藏公路邮票主图。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牌。


▲川藏公路纪念邮票。


▲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出现在央视新闻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直播特别节目——《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四川》。


大桥的按期竣工保证了雅康高速公路——这条内地连通藏区的经济大动脉顺利全线贯通,这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路网,改善民族地区交通条件,构建川藏“经济走廊”、促进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这座桥抗震、抗风、边坡防护等方面的设计难点和技术创新,交通君就不再累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雀儿山隧道



国道317线也称为川藏公路北线,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重要通道,其中雀儿山段原路长约30公里,是四川最高的公路垭口(海拔4889米)、川藏公路上的著名险关,垭口海拔高度5050米,每年仅两个月没有降雪,雪崩、泥石流、冰雪等灾害频繁。


雀儿山隧道项目勘察设计及施工难度极大,2002年立项,2012年9月完成前期研究和勘察设计,并开工建设,2017年9月建成通车。从此,穿越雀儿山,行车时间由之前两小时缩短为5至10分钟,“川藏第一险”不复存在



雀儿山隧道的建设,不仅填补了世界高寒缺氧地区公路特长隧道建设的空白,而且通过科研攻关,攻克了高海拔地区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的诸多技术难题,形成了高海拔公路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建设的成套方案与核心技术,取得多项创新成果。这一世界上海拔最高公路特长隧道的建成通车,是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8年,雀儿山隧道获得了2018年度国际隧道协会“年度工程大奖”,标志着我国公路隧道勘察设计成功跻身世界顶尖行列。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国际隧道协会“年度工程大奖”奖杯。


隧道设计上,设计师们坚持安全通畅、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力求人、车、路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通过运用构造分区综合勘察、多气象要素长期实测、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实测、高海拔隧道综合选线等7大技术手段,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1、首创高海拔隧道“气象选线”设计理念,为高海拔寒区越岭隧道选线提供了新思路。



▲气象观测站。


2、创新性提出“保暖内衣+长衣袖式”隧道结构综合防冻技术,并在隧道洞口设立了防雪透光棚,既保证隧道洞口防冻、防雪,又有效缓解了驾乘人员的“黑白洞”效应。



▲隧道结构抗防冻技术。


3、明确了适用于海拔5000米隧道通风计算新标准,将现有隧道通风计算标准仅满足2400米以下提高到5000米,填补了相关技术空白,为高海拔隧道施工及运营通风、制氧供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风海拔高度系数修正系数。


4、首次提出了基于肺泡氧分压理论的高海拔地区人体缺氧危险等级划分、控制标准及人员劳动强度指数分级方法,建立了雀儿山隧道施工制氧供氧系统,为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道213线小勐养至磨憨公路



小磨公路是国道213线兰州-昆明-磨憨公路的末段,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确定的八大通道之一,是交通部计划的“十五”公路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路段,是交通部和云南省联合实施的公路勘测设计典型示范工程



小磨公路由云南交通设计院和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共同设计,其中省公路设计院公司设计的路段由小勐养至勐远主线二级公路及景洪连接线高速公路组成。项目于2005年1月开工建设,2008年7月试运营。小磨公路的建设,促进了云南省路网对外连接,对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及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们通过环保选线,正确处理了项目建设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路线走廊带直接避让途经的勐仑、勐腊、尚勇3个自然保护区,保证了区域内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和迁徙,有效解决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同时减少施工对原地貌的改变,节约了工程用地,累计保护植物310567株,有效保护了公路永久性用地外的生态植被。



在边坡防护上,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对边坡绿化制定了初期、中期、远期的三级绿化恢复方案,使其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小伙伴们

有没有被这波硬核献礼惊艳到?

刚好国庆假期要到了

没现场感受过这四个经典工程的小伙伴们

可以安排上了

包你大饱眼福



注:交通运输部是根据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原交通部的基础上组建的,国家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均在此次“大部制”改革中划归交通运输部管理。


9月下旬出行注意!川内有多条高速路段施工

人民网首页:让蜀道变通途的纯粹造桥人

新突破!四川高速,为何“跑”得这么快?

今天,《人民日报》说了这件事!


来源:省公路设计院公司、人民网四川频道、央视新闻、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