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石大学子农业调研助力乡村振兴(十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先后赴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潍坊华以农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了以“科技创新为农业插上腾飞翅膀——实地考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山东省农业科技变迁”为主题的暑期实践调研活动。
2018年7月31日,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来到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实地调研。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九大功能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张家楼镇、藏南镇、大场镇、海青镇、大村镇、六汪镇、宝山镇、铁山街道和胶河经济区共9个镇(街道、经济区)全域,规划面积约1090平方公里。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作为今年众多前来学习的一员,在园区综合部王部长的带领下开展了包括参观园区、现场答疑等学习交流活动,从多方面感受现代农业的科技变迁之路。
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于2014年建于青岛。四年来,示范区在行业内积极创新先后成功创建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称号,带动新区现代农业发展到新的高度。
首批山东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示范区成功创建。2017年2月,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示范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首批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2017年10月,“西海岸农高区·星创天地”和“绿色硅谷·星创天地”正式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
实践队队员刘天骄在与园区综合部王部长的交谈中问道,“当前,示范区在引进、培育、示范、推广反面已经做得很好了,那园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科技的再创新空间上有何规划呢?”王部长耐心解答,“目前,示范区主要做的是陆地农业方面,就青岛这个城市来说是以海洋为主,我们接下来将进一步投入到海洋农业方面,争创国家级农业示范区。”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推动现代农业高精尖转型
据了解,在国际级、国家级重大项目引进的同时,示范区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积极推动人才引进工作,为现代农业科技提供人才保障。示范区与多家高校、院所建立联系,先后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石油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建立教授工作站、科研基地等,并设立示范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智库,成立青岛蓝莓研究院和葡萄研究院。示范区引进涉农教授16人,千人计划专家7人,申报专利4项,这让示范区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也让新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迈上新的高度。
农业发展新方式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智慧农业成为亮点
实践队员通过调研发现,示范区作为“绿色硅谷”,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利用其诸多优势,而今,示范区也有了新动能,在引进发展田园综合体上取得了突破:集现代农业生态园集科技研发孵化、生产示范、休闲旅游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以色列特色。通过整合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示范区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让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了新路子。
实践队队员张玉杰提出疑问,“就青岛目前农业发展状况来讲,该城市的农业是以什么定位呢?是以这种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吗?”王部长指出,“以前的青岛农业就是以大农业为主,即露天种植的口粮为主。现在我们农博区提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也就是以青岛这个大都市为中心,在其周边发展一些现代农业,包括文旅项目、养老项目等。”
时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新的一年,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为建设美丽新区而不懈努力。
2018年8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队员又乘车前往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二个目的地——位于潍坊市峡山区的华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调研。
据了解,华以农业由前以色列外交官郭磊同具有丰富技术转移经验的王春林先生在峡山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企业从以色列引进了多项世界顶级的自动化水培工厂技术,建立了华以农业水培双创园,打造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种植业为基础产业的纵向产业链,将昔日的旧矿山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旅游、孵化、精准扶贫、项目复制输出为一体的国际生态农业示范区。华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唯一的农业企业出现在由中央电视台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作的大型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中,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华以农业的王主任带领实践队队员参观了农业水培双创园,耐心介绍华以农业在育苗、灌溉、施肥领域等一系列的创新与突破,使实践队成员深刻领会到科技发展对农业的巨大推动力,成员们无不惊叹中国高新农业的发展。
农业企业提供众多岗位,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华以农业作为具有农业生产、旅游、孵化等多项功能的农业示范区,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众多的工作岗位,帮助村民勤劳致富。同时,华以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典范使附近村民在华以农业工作的同时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更新着村民的观念。例如,华以具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村民们只要站在原地就可以完成采收工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更多的人感受到科技农业的强大力量。在旅游季,附近村民在自家成立农家乐,在帮助峡山人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促进形成峡山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扩大峡山农业产业在中国的影响力。实践队队员吴琼认为,华以农业在带动乡村经济建设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乡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型企业的努力,由政府、企业、个人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切实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
农业企业积极创新,追求农业“低本、高效”发展
实践队通过调研发现,华以农业在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大棚建造技术的同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创新性地改进建造更低价的大棚。华以农业在制造智能大棚的同时继承了传统大棚的智慧,在钢筋骨架上给顶棚铺上塑料薄膜,使与制作“玻璃屋”大棚的成本相比大大降低。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天,用传统土墙替代造价高的玻璃墙,如此一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热量的流失,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冬暖式大棚”。在水培床的制造上,华以科技改进以色列大棚的水培床,将水培床建造于地面之上,使得造价更低、更牢固。华以农业总经理郭磊先生曾提到,他真正的梦想是进一步创新水培技术,降低成本,使老百姓都能用得起。听到这些,队员郭月红不由地赞叹道:“华以农业在积极引进以色列农业科技的同时吸收中国传统田间管理的智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新方式。像郭磊先生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国家现在最需要的。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创新意识必须深入骨髓。”除此之外,他尤为欣赏郭磊先生的初衷。郭月红说:“农业科技发展的最终指向就是造福百姓,使全国的农民群体搭上科技发展的快车,这样的科技发展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大棚设置成自动化新型大棚是华以农业一直努力的方向。大棚可以根据感应到太阳升起的光线变化自动打开遮阳网,使蔬菜享受充足的阳光;水位低于蔬菜根部的时候,供水系统会自动补给水分。自动育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使用使得蔬菜种植的效率急剧提升。实践队队员常文文感叹道:“科技发展是提高农业种植效率的有效途径,把科技发展的成果积极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是科技从业人员与专业人员需要格外注意的。”
新时代农业企业勇于挑起时代重任,现代农业注入新鲜血液
华以农业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华以农业的总经理郭磊指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我觉得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有义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华以农业致力于在戈壁滩、沙漠、盐碱地上建设智能大棚,将农业发展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为中国农业发展助力,为中国各方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带队老师刘振威颇有感触,他提到,新时代的农业企业就是要有这样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将接受的教育转化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知识成果。特别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要想迎头赶上,必须要有主动挑起重任的勇气。
农业辐射至第三产业,创造农业发展新机遇
推进农业生产建设是必经之路,但却不是终极目标。以发展农业为渠道,推进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才是长远建设的关键。华以农业抓住机会,针对城市居民、外地游客休闲放松的需求,在不同的季节设置采摘乐、农家乐等休闲项目,扩充农业发展机遇。
通过建设草莓生态园,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采摘新鲜草莓,在农家乐吃饭、休闲观光等,旅游业态势良好。并且,通过旅游业的建立,可以推动当地百姓的个体工商发展。百姓可以成立农家乐,将自产农作物直接销售,省去人工、运输、市场等中间环节,获得更为直观的利益。调研结束时,队员倪峻伟惊叹:“积极创新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将农业向旅游业、个体经商户发展,这一思路值得借鉴。”
由农业起步,但不止于农业。逐步推进旅游业、个体工商户,才会使华以农业建成完整产业链。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创新的意识必须牢牢扎根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并不是抛弃过去,而是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技术与经验中的精华,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的成果,结合中国特色,创造性地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新时代全部人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山东省农业科技的发展变化,增强了大学生的阅历与见识,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大学生养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奋斗意识,真正体验到作为党和国家政策实践者的切实感受。
材料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实践队
编辑 | 李景霄
责任编辑 | 张宇 李佳佳
审核 | 张展 相欣余 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