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他们的爱情,炽热且忠贞
在你看来:爱情,该是什么模样?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回望来路
在那段充满鲜血和牺牲的年代
我们执着于追寻英雄烈士的辉煌事迹
却鲜少关注他们的侠骨柔情
殊不知那时他们的爱情
比起现代人更忠贞更炽热
更深情更负责……
你或许也曾听过周恩来邓颖超的甜蜜情话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你或许也曾听过这样的结婚誓言
“为了救可爱的中国,我俩甘愿赴汤蹈火!”
你或许也曾有过这样的执念
遭遇困境受尽折磨却一心只想
拍张合照,同她表白
“520”
在这个为爱告白的日子里
让我们一起见证那时他们的爱情吧
开国大将徐海东因作战风格悍勇且战功卓著,被人们称为“徐老虎”,但他在一个人的面前却没有一点脾气——将军夫人周东屏……
长征途中,徐海东头部中弹。危急时刻,随军护士周少兰用嘴将其喉头血块和浓痰吮出,让他转危为安。1935年10月,周少兰在陕北嫁给了她精心护理多日的徐海东,并改名周东屏,取“我海东的保护屏障”之意。由于长年不分昼夜地转战,积劳成疾,徐海东染上了肺结核,病情不断加重。1938年初,徐海东又犯病咯血,党中央命他返回延安治病,被暂时安排在马列学院学习。当时从大后方来了许多有文化的青年学生。一次有个同志和徐海东半开玩笑地说:“要‘改组’吗?我帮你介绍一个漂亮的大学生。”徐海东一听这话很生气,说:“混话!东屏是受苦人,我是泥巴人,我们既是夫妻,又是战友,我怎么能干那种事!”病情好转后,徐海东就一再要求上前线。1939年9月,他被任命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兼四支队司令员,随刘少奇等离开延安赴华中。为照顾徐海东,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周东屏随行陪伴。一路上紧张、劳累,加之天气又冷,徐海东肺病复发,咳嗽不止,大口吐血,接连十几天没有好转。刘少奇将他扶上担架让人抬着走。到指挥部休息一会儿后,徐海东就率领部队与日寇激战,接连打了三昼夜,取得了皖东反扫荡中的一次重大胜利。而他自己却因连日疲劳,大口吐血,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胸部肿得不能盖单被。周东屏就用一个铁丝架置在床头,再把被盖在铁丝架上。由于病情严重,毛泽东主席电令徐海东“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周东屏为使丈夫早日康复,冒着危险上山采药。她只知道野菊花能明目,首乌藤能养颜,大青叶能消肿,猫公刺能清热……在山中采药时,巧遇了正在躲避战乱的老中医,便把老中医请来为徐海东治病。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周东屏精心的护理,徐海东奇迹般地战胜了死神,终于转危为安。周东屏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照料孩子,同时还要竭尽全力帮助丈夫恢复健康,无时无刻不在丈夫身边悉心照顾他。徐海东常对她说:“东屏,我们结婚太早,使你受累,这几年来,你又当战士,又做妈妈,还要日夜照顾我,实在太难为你了!”周东屏毫无半点怨言,当死神又一次临近徐海东时,她以惊人的镇静和勇敢,再一次挽救了徐海东的生命。1943年冬,徐海东突然大口吐血,高烧昏迷,再次倒在战场上,同志们已在悄悄地为他准备后事了。但周东屏没有放弃,她知道徐海东在长征和抗日途中负伤、患病,都是吃中药好转的。她亲自踏上了崎岖的山路去采药,又力排众议,果断地请老中医开处方,当大家还在忧虑这垂危之际中药有没有效时,徐海东苏醒过来了,周东屏把自己独断开中药一事说给他听,徐海东不等她说完就伸出手来说道:“东屏,快端药来,又是你救我了!”接连服了三剂中药,病情竟大为缓解,终于又一次把徐海东的生命从死神手中拉回来了,又可在担架上随队出征了。人生最后的30余年时光,徐海东几乎全在病床上度过,一直由周东屏守护在身边。徐海东的女儿徐文惠说,一直到母亲1997年去世,家里还留有许多棉花缝制的小垫子,“这些都是当时她给父亲缝制的,她怕他身上不舒服,哪儿难受了,就给爸爸垫在哪儿。”这位身高仅1.49米的女性,那娇小的身躯内竟蕴藏着如此的坚韧、温柔和强大的力量!正是这力量,支撑着周东屏度过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悉心照料病床上的徐海东长达30余年,成为将军身边永远的“保护屏障”……她用深情和坚守践行了自己的名字:一生都是他的屏障。
田波扬和陈昌甫1921年结为夫妻,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21日马日事变后,湖南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摧残。短短几天之内,遭到屠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多达一万多人。田波扬和陈昌甫留在长沙城内开展地下斗争。敌人到处搜捕田波扬,同志们也劝他下乡暂避,他坚定地说:“斗争需要我留下,即使死了也值得。”田波扬夫妇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四处奔走,号召青年团员、学生组织起来,投入战斗。但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军警包围了设在学宫街的共青团湖南省委机关,田波扬夫妇不幸被捕。
在监狱里,敌人对田波扬施以酷刑,用竹签扎进他的十指,用木杠压断他的双腿,要他自首和说出党的秘密。田波扬的回答铿锵有力:“头可断,血可流,此志不可移!”“我走的道路是光明正大的,不需要悔悟!”七天七夜的摧残折磨,敌人使尽了各种伎俩,始终没有从田波扬口中得到一点信息。
敌人对田波扬无计可施,就审问陈昌甫,并利用二人深厚的夫妻感情和生离死别来恐吓陈昌甫,要她代替田波扬在自首书上签字。陈昌甫牢牢记着丈夫“一心为党、宁死不屈”的嘱咐,夺过敌人手中的笔,在纸上疾书:“我宁可代替他死,但决不代替他叛党。共产党员是杀不绝的,血债一定要偿还!”
田波扬和陈昌甫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在生死考验中,表现了共产党员为革命、为理想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1927年6月6日凌晨,残暴的敌人枪杀了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牺牲时,田波扬年仅23岁,陈昌甫年仅22岁,且怀有身孕。
王步文在学生运动中和方秀英相识相爱,1924年1月29日结婚,他为妻子改名“启坤”,寓意启迪妇女,站在时代前列。同年春天,王步文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学习期间,在上海组织了安徽学生驻沪办事处,开展革命活动。为筹办平民夜校、复刊《黎明周刊》,他当掉了自己唯一的一套西装和结婚时的两枚戒指。
从结婚到王步文1931年就义,在短短的7年婚姻生活中,方启坤一直跟随王步文为党的革命事业奔波,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作斗争。他们放弃安稳的生活,颠沛忙碌,时刻面临着离散和危险。1925年,方启坤在王步文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方启坤跟随王步文先后在日本中共海外总支部、中共中央党训班、中共上海特别市委组织部、中共安徽省委机关担任联络、宣传等工作,曾两次被捕入狱。
1931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成立,王步文任省委代理书记兼宣传委员,3月任省委书记。4月6日清明节这一天,王步文起得很早,他要主持召开省委会议。当时的芜湖,处于国民党严酷的白色恐怖之下,党的地下工作十分危险。方启坤头一天晚上还梦到王步文遇险。当天恰巧王步文身体不适,她联想到昨天晚上的噩梦,就劝说王步文不要出门了。但王步文依旧忍着疼痛,步履艰难地向位于柳春园的省委秘书处走去。临行前他还叮嘱方启坤:“如果我11点钟没有到家,你记住撤掉联络暗号,做好转移工作。”
当天上午,王步文在芜湖柳春圆宅楼上主持省委会议,由于叛徒高翔(安庆青年团负责人)、何冰心(省委代理秘书长)等人的出卖,正在开会的王步文不幸被捕,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王步文被捕的第二天,国民党便将他从芜湖押到安庆,关押于北门饮马塘监狱。国民党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得知王步文是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亲自审讯,许以高官厚禄。王步文不为所动,陈调元又指使高翔“劝降”,王步文大声斥责叛徒。敌人又施用各种酷刑逼供,将他的皮肉烧焦、筋骨打断。他依旧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
在狱中,王步文坚贞不屈,他对被捕的青年党员说:“我为叛徒出卖,必须以一个革命家的身份对敌人进行战斗。你们是青年学生,身份没有暴露,完全可以一赖干净,争取无罪释放,继续为党战斗。”他秘密给中央写信,报告芜湖党组织被破坏情况,委托战友林凌生出狱后通过中共皖西中心县委,辗转交给党中央。他得知自己编写的《社会运动辞典》一书稿费交付,向前来探视的妻子方启坤专门交代:“当(党)用则用,家里少用。”方启坤遵照嘱托,将150元稿费一部分转交芜湖党组织作为党费,大部分用于救济难友家属。
遗书里,他坦然地对亲人说:“我为革命而死了”;他安慰妻子:“不要悲哀,不要难过”;他留下遗愿:“抚养爱生,以继予志”;他为妻儿尽最后的责任:“我的财产,由你继承”。他深知在自己出生于旧式家庭,兄弟姊妹众多。自己死后,孤儿寡母恐生计艰难。他也向父亲写下了自己的遗愿。相比前人的名句、豪迈的挽联,也许这两封遗书更能体现烈士为革命的九死不悔和对妻儿的无限牵挂。
王步文牺牲后,方启坤带着孩子回到潜山后北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此后,王步文的祖母、父母和前妻储氏相继去世,方启坤渐为王氏族人不容,被迫带着学爱、学祝(为王步文前妻储氏所出)远走他乡。方启坤含辛茹苦,靠着当小学教员和帮人织补衣袜,将烈士的一双儿女抚养成人。王步文留下的遗书,方启坤始终珍藏在身边。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9月,方启坤找到岳西党组织,呈上自传请组织审查。新中国成立后,王步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方启坤谢绝了抚恤金,并告诫儿女:努力工作,自食其力,不能要政府特殊照顾。
1985年,方启坤病逝。按照遗愿,她的骨灰被安葬在岳西县烈士陵园王步文的墓旁,一对革命夫妻,生死伴侣,终于长眠在一起。
同样的信仰,同样的忠贞
最美好而伟大的爱情莫过于此
恩爱化作平平凡凡的日常
终生只为一个信仰
这是那时他们的爱情
亦是共产党人的爱情
没有大捧的玫瑰
没有朝朝暮暮
有的可能是离别前的那一眼匆匆
有的可能是那清冷的战地星空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那时他们的爱情很简单
车马很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那时他们的爱情又很复杂
不只是对家之爱
更是对国之爱
舍小家,为大家
他们的爱情,刻骨铭心
他们的爱情,饱经战火洗礼
他们的爱情,纯真热烈而坚定
致敬先烈!
致敬那时他们的爱情!
拼搏20天,我要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五个特等奖!我们这样拿到!
编辑 | 陈梦园故事素材源自网络责任编辑 | 吴姝琪 张思韦审核 | 张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