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施丹薇:用工匠精神雕琢公平正义|学英模 当先进
利落的短发、睿智的目光、缜密的逻辑,话不多,却句句“踩”在点子上——她是同事们眼中典型的女法官形象。二十余载法律生涯,扎根办案一线,先后在知识产权、破产、速裁等多个审判岗位锻炼,她以工匠精神“雕琢”公平正义,一路成长为业务骨干,获得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个人三等功、2020年度杭州市平安创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她是下城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三庭庭长施丹薇。
迎难而上
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护航员”
一起电缆行业知名商标的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中,光被告提供的证据就有上千页,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这无疑给施丹薇出了一个大难题。为了理清证据脉络,最大限度还原案件事实,她静心沉气,以时间轴形式将证据一项项重新排列,摸清涉案商标由来、发展及市场状况,迅速确定双方争议焦点。两天的庭审结束后,她立刻趁热打铁,加班加点撰写出一份长达三十页的判决书。她的努力最终取得了理想效果,既有效维护原告注册商标的合法权益,又给被告的企业经营活动留足空间,双方均服判息诉,宣判后被告主动履行了赔偿责任。
龙井茶是杭州的一块金字招牌,“市场上标注龙井茶字样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影响了正宗龙井茶的声誉。”受理浙江首起“龙井茶”商标侵权纠纷案后,施丹薇不敢有丝毫懈怠,针对涉案茶叶的来源问题,仔细核对进货合同、货款支付单、销售合同等材料,发现被告实际销售的茶叶数量远超正规渠道进货量,综合案件证据,判定被告侵害“龙井茶”证明商标专用权,应承担商标侵权责任。该案判决有力遏制了滥用地理标识证明商标的侵权行为,维护了“龙井茶”这一金字招牌和消费者的知情权,入选2016年度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民生案件。
“大白兔”、《断桥》音乐剧、“盱眙龙虾”……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商标和作品都曾在施丹薇手中得到保护。她还乐于通过庭审直播、现场普法等方式,提升群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她说:“只有将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根植于群众心中、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中,我们的营商环境才能得到持续优化。”
排忧解困
做深化诉源治理的“排头兵”
“法官的精力有限,如何有效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真正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必须学会借力。”出于这样的考虑,施丹薇风风火火地投入到诉调对接工作中,积极推进区矛调中心及“微法庭”建设。她走进社区,来到群众身边,普及“微法庭”的功能和优势,同时积极参与调解指导,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就这样,“微法庭”的牌子一块接一块挂进了社区,她也被评为2019年度下城区“诉源治理工作”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民事审判经验的法官,施丹薇注重以调解方式“柔性司法”,最大程度化解老百姓的心结,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施丹薇采取“背靠背”方式对当事人进行调解
一起相邻纠纷中,涉案小区本身房屋格局存在一定缺陷,被告擅自改变门窗开口方向,将厨房排烟管道对准原告卧室,使原告苦不堪言,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闹到了法院。考虑到“远亲不如近邻”,施丹薇主动邀请“武林大妈”一起上门调解。现场查看、析法明理、“背靠背”调解……一套“组合拳”下来,她在原被告两家之间来回跑了十几趟,终于促使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原告感激不已,直夸她“真正为老百姓着想”;被告也在她的释法析理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承诺恢复门窗原有格局,双方握手言和。
勇于创新
做提升审判质效的“先行者”
除了对外借力,如何深挖内潜,合理调配办案力量提高办案质效也尤为重要,“繁简分流”不失为一条好路径。施丹薇敢于“尝鲜”,积极参与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试点工作,从小额诉讼程序入手,先行先试。
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标的仅1.5万元,施丹薇立即想到可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快速化解纠纷。立案次日,她马上电话联系被告,并在线送达、在线开庭、在线宣判,仅仅用时两周便妥善化解纠纷。“这笔钱已经拖了两年,本来以为诉讼过程会比较长,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判决书,太感谢了!”原告为案件审理速度点赞。
为了提高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施丹薇向十几家银行发送增加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合同条款的司法建议。同时,作为民三庭庭长,她及时调整团队组合,转变工作方式,靠前指导、参与调解,实现诉前调解的案件数量大幅上升,当庭宣判率、同期结案率等各项质效指标明显改善。
“矢志正义不言苦,甘为法治献芳华。”多年来,施丹薇始终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善作善成,以一名基层法官不变的“工匠精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下城法院
关于敦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的公告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