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官刘承娜:温柔,自有力量|学英模 当先进

杭州中院 2022-03-31



你未必光芒万丈,

但始终温暖有光。

微笑时面带春风,

言谈中谦逊温和。

这是大家眼中“娜姐”的样子。


她身上的温柔自成一股力量,每每当事人在法庭里因意见不合而针锋相对时,或是办公室里的同事因遇到难题而情绪焦灼时,总能被她的安宁所感染、被她的言语所抚慰。而在温润气质包裹下,是一颗热烈追求法治信仰的内心。这就是刘承娜,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员额法官、钱塘法院“共享法治”宣讲团成员。



真情融入——

做百姓心结的化解者


“当事人之间如果产生纠纷,就相当于‘打了结’;如果没有把纠纷理顺、把问题解决,这个‘结’就可能变成‘死结’;有些案件看起来很复杂,就是因为好几个地方‘打结’。我的审判思路就是解开这些‘结’。”


法律层面的“结”,她用细致的说理和严谨的程序来解;而当事人心中的“冰点”,她则倾注自己的真诚去融化。在克制的理性背后,她始终坚持着那份与当事人“共情”的感同身受。


刘承娜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接到这对老人的电话了,但这一次,她笑着“红了眼眶”。当那面“心系百姓,执法公正”的锦旗被塞进她怀里时,她知道,他们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这是一起主张隔代探望权纠纷的案件,这类案件并不多见,且往往意味着法官要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中,为当事人寻找慰藉。这对老人的儿子因病去世后,因遗产分割问题,昔日的儿媳与他们产生了嫌隙;老人的孙子随母亲生活,在孙子的探视问题上,双方又闹得不可开交。失去了儿子、看不了孙子,二位老人的生活陷入灰暗。因此,每当他们打来电话,不论是午休时间还是夜学时间,刘承娜总是放下手中的事耐心劝慰。“我理解,他们是想借‘表达诉求’来排遣内心的痛苦。”


起初,孩子的母亲态度很坚决——既然已经不再是“一家人”了,那孙子也就不用看了。多番沟通后,虽然调解工作依旧不顺利,但是母亲一方已有松口。“我并不依赖于调解结案,这个案件中‘久调不决’可能对两个家庭产生新的伤害,既然双方都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感受,只是对于具体的探望方案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只要用心判,他们都能懂。”和同事讨论时,同事担心判决后的履行问题会成为新的矛盾,建议她再尝试调解一下,而刘承娜最终决定判决。


判决书中,她这样写道:“在父亲已经死亡的特殊情况下,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其更需要得到亲人的关爱以弥补父爱的损失,亲属之间的往来有利于未成年人加强亲情观念和培养孝敬长辈等良好品德。祖父母自其出生后至其父亲去世期间,对其进行了照顾,定期探望对于老年丧子是一种慰藉,也可以满足双方感情需要,维系亲属关系的和谐稳定。”同时,她又对老人行使探望权限定了合理范围,以不影响未成年孙子的正常生活和正常学习为前提。宣判后,她又主动为双方当事人释法析理并进行答疑,双方均对判决结果表示理解,并承诺按此方案各自履行。



悉心浇灌——

做营商沃土的耕耘者


在审判岗位的第八个年头,“老”娜遇到了“新”问题。


刘承娜属于“繁案”组,她办理的案件类型中,劳动争议类型案件居多。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涉新型职业的劳动案件、涉网络平台的合同纠纷层出不穷。头一次收到“转号迁粉”的案子,刘承娜犯了迷糊。


辖区内某传媒公司和其股东因微信公众号经营产生了纠纷,该公司遂要求股东配合完成登记在其名下的微信公众号的迁移工作,且不得擅自移除粉丝和运营者、发布或删除文章等;股东则认为微信公众号的所有权属于腾讯公司,公司和股东签订的微信公众号所有权转让协议无效。


微信公众号到底能不能转让?粉丝、文章等数据能否迁移?由于当时还没有类似判例,刘承娜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又多次腾讯公司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操作方式,硬是把自己从“小白”变成了“行家”。


“对于传媒公司来说,新媒体平台上的粉丝、流量、创意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我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确保这份判决的准确性和执行的可操作性。”


辖区内,“网红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法院里,刘承娜新收了一起主播与公司的合同纠纷案件。该案中双方因主播在其他平台进行直播而产生纠纷,由于合同约定的违约金高达千万,这起案件在讨论时被同事们称为“千万网红”。


“主播经济、网红经济是新型产业,与传统的劳动纠纷相比,这类纠纷往往涉及到流量转化、直播时长、机会成本等因素,也伴随着较高的舆论关注度。”刘承娜认为,一方面,该案中电子数据的认定是难点;另一方面,要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不能让高额的违约金伤了“和气”又伤“元气”。为此,她及时组织双方进行证据交换,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分析案情,阐释法律规定;结合分析双方的机会成本、经济利益等因素,使双方对案件处理产生合理的预期,将案件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该案以调解方式结案。



投身“共享”——

做法治种子的播撒者


从事审判的第十一年,刘承娜走进了“直播间”。今天她要通过线下宣讲+线上直播的方式在钱塘区大创小镇进行劳动争议相关问题专场宣讲,完成钱塘法院“共享法治”宣讲团的首秀。


“我感觉很紧张!”刘承娜坦言,“这和庭审直播不同,在庭审中我的角色是法官,需要把控的是庭审的节奏和流程,但是法治宣讲更强调和观众的互动,要让他们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为此,她在“上播”前整整准备了两周。而该场直播也因为她的精心准备、细心讲述、耐心答疑,收获了线上线下2万名粉丝观看和点赞。



加入钱塘法院“共享法治”宣讲团,对刘承娜来说并非偶然。“在办案过程中,尤其是判后答疑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当事人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大多数当事人对于判决的不理解,其实是源于对法律规定和适用情形的不了解。我会和他们分享一些法律知识,既帮助他们理解判决,又让他们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有更好地处理的办法,避免形成纠纷。”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在钱塘法院“共享法治”宣讲团招募时,她率先报名参加。因她热心普法宣传,不仅多次赴高校、行业协会、社区开展法律讲座,又有在高效开展“观摩庭”的经验,承办的多件案件还被浙青网、浙江24小时、浙江天平公众号、杭+新闻等媒体转载,最终从众多法官中脱颖而出,成为宣讲团一员。


在法庭之外,她以法律专业知识和司法职业技能播撒着平安和法治的种子;在办公室里,她是年轻法官遇到“疑难繁案”时的求助对象。工作之余,她努力钻研,笔耕不辍,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发表于《中国审判》等专业期刊,在全国、省市法院系统学术论文研讨会中获奖10余次。


因工作业绩突出,2015年以来,刘承娜三次获评院级先进个人、两次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2018年被评为绩效优秀员额法官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选择做一名法官,就是选择了一种克制而理性的生命方式,追求规范秩序的外在形式和公平正义的内在良知。明辨是非,主持正义,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既感觉到审判台上的法槌之重,肩负的社会责任之重,国家和人民寄予的厚托之重,又体验到酸甜苦辣中所获得的成就与快乐。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未来。”刘承娜对此很笃定。



来源:钱塘法院

国家营商环境101条试点改革事项带来了哪些便利?市场主体反馈来了

关于调整杭州市基层法院部分一审行政案件异地交叉管辖方案的公告

“凤凰金融智审”将实现杭州全覆盖,AI法官助理“小智”全面应用于金融纠纷诉讼场景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