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安煤炭专题】区域专题|安徽篇:区域能源供应地,全面融入长三角

平安煤炭团队 平安研究 2022-05-20
报告结合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地区的现状,梳理了安徽煤炭资源和产业特点,分别从资源情况、供给需求、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省内三大煤炭集团情况。


摘要


以焦煤为主,产能较优质。安徽省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煤炭保有量居全国第8位,产能集中在两淮地区。省内生产煤矿43座,120万吨及以上生产煤矿数占88.37%,单井平均产能318万吨,居全国首位。


融入长三角,经济增速快。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第19次会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大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所有城市。安徽省经济落后于其余两省一市,但近年来增速较快,刺激了能源需求,煤炭产需缺口逐年增加。从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上看,采矿业是安徽的优势产业。


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地。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与西部、北方省份相比,距长三角较近。依托两淮煤炭基地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保障长三角供电安全可靠。考虑电力输送,共有4100万吨煤(含电)输出到省外,约占安徽煤炭产量的36%。


淮南矿业:拥有东部储量最大整装煤田。公司是华东地区最大煤炭企业、安徽最大国企,企业以煤、电、气三大能源为主业,物流、金融、科研技术等多产业协同发展。拥有现代化大型矿井12座,控股、参均股电厂25座,500多公里天然气管线,在建江苏滨海、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站。


淮北矿业:东部稀缺煤焦一体化公司。公司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生产为主,集电力、建筑建材、医药、机械制造、农林养殖、商贸旅游为一体,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煤炭和煤化工(焦化)业务为公司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


皖北煤电:新型煤化工促进转型发展。公司以煤炭业务为主业,同时发展煤化工、物资贸易等业务。公司矿井区域分布较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种多样,市场竞争力较强。煤化工主要产品产销率整体保持较高水平,加快由传统煤化工向精细化工、军品化工、化工新材料转型。


投资建议:安徽省煤炭资源以焦煤为主,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矿井平均产能全国领先。近年来省内煤炭消费上升,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作为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地,在全省整体被纳入长三角后,将迎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股息率较高的恒源煤电和东部稀缺煤焦一体化标的淮北矿业。


风险提示:1)受宏观因素影响,可能出现煤炭消费端钢铁、化工、电力等用煤需求低迷导致煤炭消费量和煤价出现大幅下降;2)随着安徽煤炭行业产能优化推进,可能出现煤炭去产能超预期,导致产量进一步大幅下降,影响企业利润;3)国家提出降工商业电价,煤炭价格或有所下降,可能导致煤炭、电力企业出现亏损或亏损扩大;4)新能源技术出现替代煤炭部分需求,导致煤炭需求下降,煤炭开发利用不及预期。


01

安徽以炼焦煤为主,产能优质

1.1 开发历史悠久,以炼焦煤为主

安徽省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截至2016年,安徽省煤炭保有量为352亿吨,全国排名第8位,占全国保有量的1.82%。但安徽省煤炭资源开发历史长,开发强度大,保有资源中已利用191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仅有161亿吨。安徽省内99%以上的煤炭资源集中在皖北的淮北煤田和淮南煤田。作为我国十四大煤炭基地之一的两淮基地,由于开采历史悠久,已经接近衰老期。


安徽省产煤以炼焦煤为主,占资源总量的99.13%,焦煤品种齐全,煤质具有一定优势,普遍具有低-中灰,特低-低硫,中高-高热值的特点。

1.2 产能集中两淮,去产能力度大

(1)产能集中在两淮地区

从地区看,安徽省煤矿产能集中在淮南市、淮北市、阜阳市、宿州市、毫州市五市,其中淮南市与淮北市的产能占全省产能的64%。


从企业看,安徽省内重点煤炭企业包括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南矿业”)、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北矿业”)和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皖北煤电”),三家企业分别位居2019年全国煤炭企业煤炭产量50强第14、第23、第29位(按2018年产量排名)。淮南矿业、淮北矿业与皖北煤电2018年省内产能分别为5010万吨/年、4016万吨/年和1495万吨/年,共占全省产能的78%。省内其他产能主要集中于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体来看,安徽省省内煤炭产能集中在两淮地区。

(2)去产能成效显著,平均产能全国领先

根据安徽省政府印发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安徽省计划省属和地方煤炭企业关闭煤矿21对,合计退出产能3183万吨/年。截止2018年底,已超额完成该目标。2019年,继续退出煤炭产能165万吨/年。


煤矿结构方面,安徽省以大、中型煤矿居多,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内生产煤矿共43座,其中50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7座,120-500万吨/年煤矿31座,30-120万吨/年煤矿5座,120万吨/年及以上生产煤矿数量占比达88.37%。


平均产能方面,安徽省煤矿全国领先,43处生产煤矿产能1.34亿吨/年,单井平均产能318万吨/年,居全国首位。截至2018年底,全省煤矿均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其中,16处煤矿被国家煤监局认定为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


02

融入长三角,产业有互补

2.1 长三角一体化,安徽将全面融入

长三角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处于东亚地理中心和西太平洋的东亚航线要冲,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根据201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的规划范围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之内,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共26市。2019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第19次会议宣布,长三角扩大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所有城市。截止2018年底,一市三省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经济总量21万亿元,分别约占全国的1/27、1/6和1/4。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推进。

2.2 安徽相对落后,近几年增速较快

从区域发展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安徽省整体落后于其他两省一市。2018年安徽省GDP为30006.82亿元,位居三省一市末位;人均GDP为4.77万/人,分别仅为上海、江苏、浙江的35.35%、41.43%、48.37%。2018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数量达6323.6万人,城镇化率低于长三角区域的城镇化率水平。但是,从近几年GDP增速看,安徽经济增速超过江浙沪。

2.3 区域产业互补,安徽矿业有优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8年安徽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638.01亿元、13842.09亿元、13526.72亿元,三大产业结构之比为8.8:46.1∶45.1,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安徽尚处于工业化前期,在生产要素与产业结构方面与后工业化阶段的上海以及工业化后期的江苏和浙江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从区位商指标(LQ,又称“地方专业化指数”,表示某一区域产业集聚水平及专业化生产程度)来看,采矿业是安徽省最具优势的行业。


近年来安徽省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5%,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增长16.6%。

2.4 安徽煤电化一体,区域能源基地

(1)储量较多,距离较近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但煤炭资源相对缺乏,仅安徽资源较多,其余省份的资源储量低,经济可采的煤炭资源基本枯竭。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依赖进口与调入。安徽省与西部、北方省份相比,运输距离近1000公里以上,区位优势较明显。


2018年安徽省原煤产量11529万吨,其中约有85%用于省内消费,15%输出到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如果考虑电力输送,共有4100万吨煤(含电)输出到省外,约占煤炭产量的36%。

(2)皖电东送,输电量大

2014-2018年安徽省发电量总体上升,2018年达2734.49亿千瓦时,其中2-11月输出电量514.0亿千瓦时,输出率达20%左右。


早在2005年,安徽就作出了“皖电东送”战略决策,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电站,建设连接华东主网的500千伏东中西通道,建设“淮南-皖南-浙北-上海”特高压输电通道。“皖电东送”工程于2013年9月25日投入正式运行,通过利用淮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强煤电基地建设,变输煤为输电,使淮南成为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截止19年3月,这条电力高速通道已累计向华东输送电能1139.7亿千瓦时。


2019年12月1日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安徽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依托两淮煤炭基地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保障长三角供电安全可靠。”


03

省内消费旺盛,电力消费提升

3.1 省内能源需求旺盛

近年来,安徽省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煤炭消费量小幅增长。但受国家调控和后备资源储量减少等因素影响,煤炭产量有所下降。2013-2017年,煤炭消费量持续高于原煤产量,煤炭外购量(净调入+净进口+库存变动量)分别为1705、2988、2141、3510和4360万吨,产需缺口逐年增加。根据《安徽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预测,到2020年,即使采取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措施,煤炭净调入也将接近5400万吨,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33.6%。

3.2 电力消费增长显著

根据安徽省能源局发布的《安徽省2018年煤炭行业运行报告及2019年形势展望》显示,安徽省煤炭消费分别集中在电力、建材、冶金、煤炭和化工五大行业。预计2019年全省共计消费煤炭1.69亿吨,其中电力、化工、有色、冶金和建材部门分别消费9914.3万吨、1840万吨、1540万吨、1267万吨、873.5万吨,分别占煤炭消费总量的58.66%、10.89%、9.11%、7.50%、5.17%。


电力行业煤炭消费继续显著增长。2018年,安徽工业用电量1372.4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6%,全社会用电量2135.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1.1%,增速位居华东和中部地区第一。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9533万吨,同比增加8.3%,电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从2017年的54.7%提高到2018年的57.8%。


建材行业煤炭消费由增转降,2018年消费量为1885万吨,同比下降5.3%;冶金行业煤炭消费由降转增,2018年消费量为1554万吨,同比增长2.0%;化工行业煤炭消费持续下降,2018年消费量为937万吨,同比下降8.8%。

3.3 发展新型化工产业

在煤化工产业方面,省内已经形成淮南、淮北两大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


淮南基地:根据《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规划》(2015-2030年),计划到2020年,淮南基地实现总投资1175.60亿元,销售收入638.56亿元,利税141.90亿元,利润97.02亿元,基地将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安徽煤化工产业核心区、沿淮经济带最大的化工产业聚集区,产品市场辐射到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地区。中石化积极在安徽布局煤化工,淮南中安联合7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已于2019年7月产出合格聚丙烯、聚乙烯产品。


淮北基地:根据淮北市政府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新型煤化工基地发展的思路及对策》,淮北基地包括“一个亚洲最大、三个国内最大”,即:亚洲最大的临涣选煤厂;国内最大的独立焦化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煤矸石发电临涣中利电厂、煤矸石建材加工基地。淮北基地立足园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百万碳基新材料项目为龙头,深挖煤炭资源潜能,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方向发展,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


04

淮南矿业:拥有东部储量最大整装煤田

4.1 整体概况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煤炭企业、安徽最大国企,淮南矿业(集团)是一家集煤炭、电力、房地产、物流、金融、技术服务等多产业协同发展的企业。淮南矿业1998年由原淮南矿务局改制而成,是中国企业500强和安徽省13家重点企业之一,2018年营业收入位居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21位。


(1)发展历程

(2)营收情况

淮南矿业2014-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65.11亿元、433.61亿元、597.65亿元、761.84亿元、443.97亿元。2017年以来受公司剥离地产业务、缩减贸易规模和煤炭产销量下降影响,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公司毛利润自2016年来有所上升,2014-2018年毛利润分别为61.15亿元、32.17亿元、102.02亿元、184.14亿元、136.92亿元。2014-2018年公司净利润-57.9亿元、-20.61亿元、8.92亿元、13.38亿元、31.62亿元。归母净利润与净利润变化大体一致。公司近年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4.2 整体上市进入冲刺阶段

2019年10月21日,淮河能源发布《吸收合并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上市公司淮河能源向淮南矿业的全体股东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对淮南矿业进行吸收合并。吸收合并完成后,淮南矿业全体股东将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

4.3 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

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由淮南矿业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合作建设,是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布局的重点项目,是长三角能源战略中转储运重大基础工程。该项目计划2019年12月开工,2020年12月份建成投产。一期规模达300万吨、总投资144亿元,主要建设10万吨LNG码头、陆上储罐区、防波挡沙堤以及滨海至合肥输气管网等。


江苏滨海LNG项目的气源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国,通过建设跨省的外输管道,借道江苏,安徽、河南等内陆省份将正式引入清洁、高效、价廉的海外气源。该项目对加快淮南矿业由传统煤炭主业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4 煤炭板块

(1)资源储量

淮南煤矿素有“华东煤都”、“动力之乡”之美誉,矿区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倾斜宽约3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资源最好、储量最大的一块整装煤田。


公司-1000m以上已探明保有储量200亿吨,-1200m以上的约300亿吨;煤种齐全,属1/3焦煤为主的多种优质炼焦煤和动力煤,深部出现肥煤、焦煤和瘦煤等,并有丰富的煤层气、高岭土等煤炭伴生资源;煤质优良,具有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高灰熔点、粘结性强、结焦性好等优点。


a、本部煤炭

截至2018年底,公司本部拥有生产矿井9对,原煤核定产能5610万吨/年,已退出产能合计1420万吨/年,可采储量合计45.60亿吨。

b、省外煤炭

淮矿西部煤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淮南矿业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全资子公司,负责集团在西部区域的煤矿电力投资、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截止2019年3月末,公司在鄂尔多斯共拥有的3座矿井已全部投产,核定产能共2000万吨。

(2)产量及销量

在煤炭产量方面,2015年-2018年,公司在产矿井煤炭产量分别为6339万吨、6152万吨、5722万吨、5243万吨。煤炭产量逐年下降,主要受关闭矿井以及国家去产能政策影响所致。


在煤炭销量方面,2015-2018年,公司煤炭销量分别为4795万吨、4767万吨、4353万吨、3806万吨,与煤炭产量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在销售区域方面,公司地处华东腹地,除供应安徽省内市场外,主要供给华东六省一市,安徽省是公司的主要销售区域。2015年以来,公司煤炭销售区域进一步向省内集中。

(3)成本及售价

在煤炭生产成本方面,2015-2018年,公司平均成本分别为363.95元/吨、330.96元/吨、320.25元/吨和323.82元/吨。在煤炭售价方面,2015-2018年,公司煤炭平均售价为320元/吨、386元/吨、540元/吨及520元/吨,维持较高水平。

4.5 电力板块

公司电力板块经营主体为淮南矿业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下辖300MW新庄孜电厂、270MW潘三电厂及2×330MW顾桥电厂。除控股电厂外,公司通过煤电联营的方式分别以丁集煤矿作为出资与中电投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淮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以顾北煤矿作为出资与浙江能源集团公司合资组建淮浙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持有上述2家企业股权均为50%。此外,公司参股14家电力企业。


整体上,短期内受机组利用小时数较低和配套煤矿(新庄孜矿)退出后外采煤价格较高等因素影响,公司控股电厂总体仍处于亏损阶段,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均股和参股企业总体经营效益相对较好,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收益来源。中长期看,公司煤电一体化业务模式有助于规避单一煤炭价格波动风险,提高综合抗风险能力;大量参股电力企业有助于稳定公司下游客户群,保障公司的稳健运营。

4.6 物流贸易板块

在煤电主业之外,公司根据自身靠近长江内河航道的区位优势和煤炭生产需要开展物流业务。


2018年,公司物流贸易79.48亿元,较上年大幅下降75.14%,系淮矿国际调整经营战略,主动缩减贸易量所致;从毛利率来看,公司物流贸易毛利率1.09%,较上年提高0.94个百分点。


总体看,近年来公司逐步压减贸易收入规模。2018年,物流贸易业务收入规模继续下降,收入占比较低,业务盈利水平低,物流贸易业务对公司整体盈利规模的贡献不大。


05

淮北矿业:东部稀缺煤焦一体化公司

5.1 整体情况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生产为主,集电力、建筑建材、医药、机械制造、农林养殖、商贸旅游为一体,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2018年营业收入位居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17位。


(1)发展历程

淮北矿业前身为建于1958年5月的淮北矿务局,1998年3月改制。1998年8月,公司由原煤炭工业部直属企业转为安徽省直属企业,安徽省国资委持有公司100%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至2019年Q1,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26311万元,安徽省国资委为唯一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2)营收情况

淮北矿业2014-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3.02亿元、489.51亿元、512.52亿元、600.25亿元、628.27亿元。

总体来看,物流贸易业务和煤炭生产与销售业务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煤炭生产与销售业务和焦化产品是毛利润的主要来源。公司毛利润自2016年来持续上升,2014-2018年毛利润分别为39.50亿元、31.97亿元、70.57亿元、117.05亿元、126.91亿元。2014-2018年公司净利润-14.02亿元、-21.12亿元、4.92亿元、20.20亿元、25.59亿元。归母净利润与净利润变化大体一致。公司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5.2 煤炭板块

(1)资源储量

公司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截至2019年3月末,公司保有煤炭资源储量38.11亿吨。公司煤种优势仍较为突出,肥煤、焦煤等稀缺煤种占总储量始终保持在80%以上,属低灰、特低磷的“绿色环保型”煤炭,是华东地区唯一煤种齐全的矿区。


截至2019年3月底,公司拥有矿井20对,核定煤炭产能3986万吨/年。公司有1对在建矿井,预计将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竣工,投产将使得公司新增300万吨/年焦煤产能。


去产能方面,公司按照安徽省去产能政策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去产能计划。2016年-2018年,公司累计退出7对矿井,退出产能合计984万吨/年。

(2)产量及销量

公司煤炭产品主要有冶炼精煤、优质混煤、筛混煤、洗混煤、洗末煤等,可供炼焦、高炉喷吹、气化、液化、化工、发电、建材及民用,主要销往华东、华南地区。


在煤炭产量方面,2015年-2018年,公司在产矿井煤炭产量分别为3506万吨、3001万吨、2912万吨、2850万吨。煤炭产量逐年下降,主要是受部分矿井资源接近枯竭及去产能政策的影响。


在煤炭销量方面,2015-2018年,公司煤炭销量分别为3164万吨、2851万吨、2654万吨、2469万吨,与煤炭产量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3)成本及售价

在煤炭生产成本方面,2015-2018年,公司平均成本分别为377.13元/吨、357.42元/吨、502.54元/吨、532.09元/吨。吨煤成本有所上升,主要是安全费用及原材料及动力成本增加所致。


在煤炭售价方面,2015-2018年,公司煤炭平均售价为384.95元/吨、426.68元/吨、725.04元/吨、752.6元/吨。


从销售对象来看,公司与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保持良好的战略客户合作关系,且临近销售市场,运输较为便利,为其长期持续经营提供了有利保障。公司产品仍主要销往华东地区的大型钢厂,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钢铁企业。


从销售区域来看,2018年,公司煤炭产品中大部分销往华东地区,其中76.22%销往安徽省内,5.20%销往江苏,18.58%销往上海、江西、浙江和山东等地区。

5.3 焦化板块

2018年,由于焦化综合利用项目二期产能释放,且主要焦化产品价格继续上升,公司焦化业务盈利能力继续提升。


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焦化业务的经营主体,截至2019年Q1,公司对临涣焦化的持股比例为52.18%。临涣焦化综合利用项目是安徽省861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建设年产2*220万吨焦炭、联产40万吨焦炉气制甲醇项目及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2018年,炼焦装置全面投产,各装置产能逐步释放,截至2019年Q1,公司焦化产品年产能分别为:焦炭440万吨、甲醇40万吨、焦油20万吨、精苯8万吨和硫铵5万吨。


06

皖北煤电:新型煤化工促进转型发展

6.1 整体情况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皖北煤电”或“公司”)主是以煤炭业务为主业,同时发展煤化工、物资贸易等业务的安徽省属大型煤炭企业,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安徽省国资委。皖北煤电2018年营业收入位居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22位。


(1)发展历程

(2)营收情况

皖北煤电2014年-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4.29亿元、268.73亿元、296.19亿元、342.39亿元、358.47亿元。从收入构成来看,2018年,煤炭业务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19%。煤化工业务收入规模较小,占比较低。物资贸易业务主要包括煤炭、钢材贸易,对营业收入贡献较高,占比73%。公司其他业务包括运输、电力、房屋开发、租赁、非金属材料业务等,业务较分散。


公司2014年-2018年毛利润分别为31.83亿、26.98亿元、37.53亿元、37.05亿元、42.77亿元,2015年以来公司毛利润逐年增加,主要来自煤炭业务。公司净利润2014年-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10.65亿元、-17.31亿元、0.10亿元、0.51亿元、-1.68亿元。归母净利润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整体盈利能力较弱。

6.2 煤炭板块

公司煤炭业务主要由上市子公司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恒源煤电”,股票代码“600971.SH”)负责运营。


1)资源储量

公司矿井区域分布较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种多样,市场竞争力较强。煤矿分布于安徽、山西、陕西和内蒙等区域。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共拥有煤炭资源储量24.49亿吨,剩余可采储量11.97亿吨,生产矿井9对,在建矿井1对。公司煤种较为多样,包括1/3焦煤、肥煤、气煤、无烟煤、长焰煤、焦煤、贫煤等,具有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等特点。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核定原煤生产能力为2195万吨/年,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较强。


2016年-2018年及2019年H1,公司在产核定产能分别为2235、2325、1785及1695万吨/年。受落后产能退出及朱集西矿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影响,公司煤炭在产产能总体呈下降趋势。皖北矿区地质条件复杂,面临一定安全生产压力。

(2)产量及销量

在煤炭产量方面,2015年-2018年,公司在产矿井原煤产量分别为1939万吨、1741.43万吨、1611.23万吨、1645.83万吨,煤炭产量逐年下降。


在煤炭销量方面,2015-2018年,公司煤炭销量分别为1632.81万吨、1557.82万吨、1463.44万吨、1529.33万吨,公司煤炭销量总体稳定,产销率分别为84.21%、89.46%、90.83%和92.92%,保持较高水平。

(3)成本及售价

在煤炭生产成本方面,2016年-2018年及2019H1,公司平均成本分别为172.01元/吨、222.36元/吨、213.83元/吨、282.72元/吨。整体来看,公司吨煤开采成本有所上升。


在煤炭售价方面,2016年-2018年及2019H1,公司煤炭平均售价为369.93元/吨、530.36元/吨、499.73元/吨、555.72元/吨。


公司煤炭销售由销售公司统一负责。从销售对象来看,2018年,公司煤炭销往省内及省外的比重分别为69%和31%。公司与大型火电、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3 煤化工板块

2016年-2018年,公司煤化工主要产品产销率整体保持较高水平。公司加快由传统煤化工向精细化工、军品化工、化工新材料转型,并积极“走出去”,开展煤化工技术服务和托管业务。公司与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中安联合煤业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安煤化”),2019年7月31日,中安煤化一期工程投资267亿元、主厂区占地3300亩的煤制170万吨/年甲醇转化70万吨/年聚乙(丙)烯项目于打通全流程实现试生产,填补了安徽省大型聚烯烃工业的空白。


07

投资建议

安徽省煤炭资源以焦煤为主,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矿井平均产能全国领先。近年来省内煤炭消费上升,产业链结构不断完善。作为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地,在全省整体被纳入长三角后,将迎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股息率较高的恒源煤电和东部稀缺煤焦一体化的淮北矿业。


08

风险提示

1)受宏观因素影响,可能出现煤炭消费端钢铁、化工、电力等用煤需求低迷导致煤炭消费量和煤价出现大幅下降;2)随着安徽煤炭行业产能优化推进,可能出现煤炭去产能超预期,导致产量进一步大幅下降,影响企业利润;

3)国家提出降工商业电价,煤炭价格或有所下降,可能导致部分煤炭、电力企业出现亏损或亏损扩大;

4)新能源技术出现替代煤炭部分需求,导致煤炭需求下降,煤炭开发利用不及预期。


评级说明及声明

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20%以上)

推       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10%至20%之间)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10%之间)

回       避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5%之间)

弱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施追究其侵权责任。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条款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9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

【平安全景图】医药|疫苗篇

【平安全景图】医药|带量采购政策全景分析

【平安全景图】医药|百年抗癌,任重道远——抗肿瘤靶向药物篇

【平安宏观专题】新时代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研究系列专题(六)| 表外篇:创新驱动监管强化,理财子引领新常态

【平安债券深度】票息之选——永续债之热点问题讨论

【平安冷链物流专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冷链物流,改变生活

【平安研究】2020年度策略报告核心观点

【平安电力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新一轮风电抢装之后,萧条还是繁荣

【平安研究】2020年地产产业链如何看——地产投资开工承压,关注竣工端产业链机会

【平安电力设备】群雄竞起,谁主沉浮——合资新能源车型品鉴录


扫码关注我们


平安证券研究所官方公众号

“平安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