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胜乡白石寺村简介
通江“第一村”?通江这个村西魏置县长达520年!
小伙伴们,在咱们通江
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古村落
它们犹如散落在大巴山里的
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熠熠发光
今天江小妹要给大家介绍的是
文胜乡白石寺村
快来看看这个村到底有什么独特魅力呢?
文胜乡白石寺村位于通江县东北部,现有人口1200 多人。村子曾在西魏置白石县,至唐兴盛,宋时并入通江县,县址逐渐冷落,后废弃。元末明初,段、何、徐氏先祖自外省宦游辗转于此,世代生息繁衍,逐渐具备家园营建与开发的能力和条件,逐步构建完善村落家园的种种文化元素。白石寺东临沙溪镇王坪村,可乘车至王坪烈士陵园路口沿河直行即到。
▲白石寺上最具特色的中华斗拱建筑结构
历史悠久 千年古村曾置县
史载,公元522 年,西魏在此设县,名白石县(因附近有白石川而得名)。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72 年),该县撤并入通江县,置县长达520年。
▲白石寺村内的摩崖造像
尽管史料记载寥寥,代传因时断裂,但因深厚的历史文化,当地居民一直传承着这份“通江第一村”的骄傲。毕竟,通江村落无数,曾开府设县的只有白石寺村。清光绪年间,恐后人遗忘,先人在村东部观音坡石崖上镌刻“古白石县”四个大字,以为明证。如今,村内有多条古朴石阶官道,以松包岭汉墓为代表的十余古墓群,始建于唐代的二十一处摩崖石窟造像及晚清以来遍布全村的古民居,无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村内,建于康熙年间的白石寺庙宇,宏伟高大,是整个巴中都较为罕见的古建筑。当地老辈回忆,寺庙原有三殿,观音殿毁,现存老君殿、佛爷殿,幸存的两殿曾作为学堂而得以完整保留。三殿东西两边,厢房牌楼一字排开,长约百米,气派非凡。
古宅古韵 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白石寺民居多始建于明清,于民国或近代维护修造而成。其选址建造特点为:重视风水,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制式风格毫不拘泥,但整体风貌百年不变。
▲白石寺村内的古建筑群——徐家大院
青石勒墙,筑基铺地,松柏兰木构架穿挑出檐;竹子编壁设栏,黄泥焙砖制瓦,和草抹面……原始物材经工匠巧作施为,一座座恢宏大气的三合院、四合院便呈现眼前,现存的有徐家坝、段家湾、陈家河几处。
村里古建筑刻绘装饰寓意丰富,阶沿、柱础、挑梁、桐墩、门窗、堂屋、家具器物无不因势构图,着意成形。陈家河老堂屋前的圣象挑梁,徐家大院的窗花桐墩及阶沿石雕,件件雕工造型精美绝伦。最引人入胜的是徐家大院的几处阶沿石雕,中院正阶沿上左右分刻“夫妻还家赏梅”、“牧童遥指杏花村”两幅小图寓意温馨和谐,又长列“祥云护剑、绕铜”分列两边,以示文武双全。南院长20余米,高1.2 米的阶沿上由“龙凤呈祥、喜鹊登梅、鲤鱼跃龙门、鹤唤鹿鸣”刻绘而成的图像,不仅雕刻精美,而且在构图组合上不拘一格,既以图像寄托美好愿望,又似展开一幅首尾呼应的故事画卷,艺术价值极高。
▲白石寺雕龙画栋十分精美
有专家考察后感叹,巴中传统村落,精华在通江,犹以白石寺为最。
世代传承 勤俭立业耕读传家
白石寺村北部有一溪涧自西到东从鹿鸣山而下,名“涌溪沟”。涌溪沟因源于山大林密的鹿鸣山,沿沟小溪网布,泉眼众多,溪内长年清流不息,景色优美。登高而望,月滩河贯穿白石寺村全境,该河段河床宽阔,三公里内,河段无急弯险滩,水流平缓。
村支书 段绍国
自古农耕文明繁荣,“勤俭立业,耕读传家”之风在当地居民中根植颇深,世代传承。自明清以来,徙居此地的段、徐、何、靳几大家族,秉先祖遗风,勤耕苦读,人才辈出。
▲在村子里面的汉墓里发现了不少秦砖汉瓦
历史名人有:何柳溪(清道光进士,曾在福建任府台),段泗昌(清道光秀才,任剑阁知县),熊如梦(清道光进士,曾任顺庆知县),段受先(清道光进士,曾为官于顺庆)……至近当代,求学折桂,入仕为民,经商设厂者为数不少。这亦与先辈设制,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继之发扬光大密不可分。如今,该村旨在倡导“信、孝、和”的“唤龙节”、意在励志尚文的“晒书会”都依然在举行。
这里山水生态愈见优美,泉水灌溉田地
犁铧收水揽月,扁舟放河捕鱼
溪边濯足洗衣,篱内葱菜茵茵
如此农耕景象,使人犹如
置身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图之中
来源:巴中日报
江小妹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