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仁医!为了救人,他错过见母亲最后一面!
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是一种本能,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是一种奉献。
——摘自张晓荣工作日志
从医22年的张晓荣
是通江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他带头创建通江脑外科
(2013年改名为神经外科)
是全县开颅手术第一人
个人8次获各级组织表彰
神经外科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科室”
今天,江小妹就带大家看看他的故事
……
辛苦耕耘 开启通江脑外的先河
1994年,张晓荣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通江。
当时,通江没有独立的脑外科,没有CT,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科研经费,脑外急危重患者只能转到成都、重庆等大医院治疗。因路途遥远,不少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 张晓荣(右)为患者做手术
张晓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填补通江脑外科这片空白。他带头组建脑外科,潜心钻研临床技术,把所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交流,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进步。
几年来,他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探讨》《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和价值分析》《外伤性脑梗塞24例临床分析》等优秀论文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
△ 张晓荣查看患者情况
如今,在张晓荣的带领下,通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已建成市级重点学科,拥有专业人员26名,每年开展脑外手术200余台次,每年抢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500余人次。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垂体瘤切除、听神经瘤切除、巨大脑膜瘤切除等技术填补了县内医学空白,特别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胸椎管肿瘤切除术等享誉川东北地区。
不负使命 担负救死扶伤的重任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是张晓荣一直坚守的信念。
2012年除夕夜,涪阳镇下江口村患者彭某因饮酒过度突发脑溢血,入院时昏迷不醒,CT显示脑左侧大面积血管破裂,生命体征微弱。为规避医疗风险,值班医生建议迅速转院治疗。由于病情危重,亲属担心患者在转院途中发生不测,一再要求就地治疗。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决不能放弃。”在性命攸关的紧急关头,刚做完手术的张晓荣挺身而出,查看患者情况,当即做出一个风险很高的决定:“为患者实施颅内清除手术。”
△ 张晓荣查阅资料
经过6个小时的奋战,手术十分成功。当看到患者安静入睡的那一刻,张晓荣疲惫不堪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笑容。“张医生,谢谢你救了他,谢谢你拯救了我们这个家。”患者亲属含泪感谢。在场的医务人员也被张晓荣的专业和技术折服,纷纷为他点赞,他却平淡地说:“守护群众健康是我的职责!”
真情奉献 践行一心为民的诺言
2004年5月1日,张晓荣与妻子一起回铁佛镇老家探望病重的母亲。恰逢西南石油局的领导和专家在陈河乡慰问石油钻井队工人,不料突发车祸,其中马某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送到医院已经深度昏迷,情况十分危急。当接到医院急救电话后,张晓荣愣住了,本能地叫停了车,匆匆赶回医院。
抢救、手术、输液、观察……张晓荣守护着,直到患者脱离危险。当张晓荣回到老家,遗憾的是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每当张晓荣回忆起母亲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泪眼涟涟:“作为儿子,我觉得很愧疚,但我相信母亲一定是理解我的,作为医生,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
△ 张晓荣指导年轻医生
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
……
张晓荣
凭着对工作的不懈追求
对岗位的敬业奉献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来源:通江县人民政府网站
江小妹带你看通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