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莫名身体痛,只因心受伤
在医院中经常有这样一类患者,他们反复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胃肠不适、肌肉酸痛等身体症状,辗转就诊于多个科室,但是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后却没有发现异常。患者感觉非常痛苦,身体症状迟迟得不到缓解。其实,这也许是情绪病,即“躯体化”的心理问题。
疼痛不已,为何却检查不出问题?
点击查看【案例故事】
40岁的宋先生是一家物业公司的经理。2年前,宋先生炒股失败,眼看着自己投的几支股票越来越“绿”,心中烦躁不已。他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紧盯股票走势,幻想着某一天这些股票可以有出头之日。心情烦闷的宋先生还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妻子吵架,夫妻感情越来越差。
一段时间之后,宋先生开始出现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吃饭吞咽时有异物阻塞感,饭后常感觉胃胀、不消化,睡眠质量下降,体重降低;手臂、身体还有明显的疼痛感,有时酸胀,有时针刺感,疼痛位置不固定。
被病痛反复折磨的宋先生跑遍了各类医院的多个科室:神经内科、消化科、耳鼻喉科、疼痛科、急诊科……反复检查心电图、胸部CT、上腹CT、喉镜、胃镜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对于阴性的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宋先生完全不相信,经常换医院、医生继续检查。2年时间内,宋先生花费的检查费接近5万元,而症状并未得到丝毫改善,明显影响工作,只好病休在家。
后来,宋先生经人介绍,转诊至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经过一系列心理测量及评估后,医生发现宋先生存在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且焦虑情绪评分较高,结合他的临床症状、病情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最后诊断为“躯体化障碍”。
确诊后的宋先生在精神医学科接受了系统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康复治疗(森田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1个月后,宋先生的症状明显好转,疼痛感及咽喉异物感已明显缓解,夫妻关系也因此缓和了不少,逐渐恢复了工作。
心理问题可表现为多种躯体化症状
【专家点评】
临床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患者有明显的躯体症状,身体不舒服,生活、工作严重受影响,但是在医学检查中却没有发现病理改变,或者其病理改变与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匹配。案例中提到的宋先生,各种躯体不适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心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躯体化”表现。
常见的躯体化症状包括:胸痛、四肢痛、背痛、胃痛等各部位的疼痛,头痛、头晕、运动障碍、乏力、昏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腹痛、肠胃功能紊乱、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悸、胸闷、胸口压榨感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躯体化症状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与生物、社会、心理相关。个体经历了创伤事件(例如身体或精神虐待),又或者处于高度压力(例如工作压力)之下,会导致皮质醇等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使机体免疫系统、情绪等出现变化。
宋先生就是因为炒股失败与夫妻关系不和带来的双重压力,出现了躯体化症状。所幸宋先生经过药物、心理、康复等的综合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最终痊愈。
如有躯体化症状应多关注心理感受,
早治疗早康复
【拓展阅读】
躯体化的患者往往还具有一定的人格特征,可能与童年的情感忽视有关,早年潜抑下来的“器官语言”被激活和重现。患者通过躯体化症状形成心理防御,将自己的内心矛盾或冲突转换成内脏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从而摆脱自我的困境。此外,这类人群情绪管理能力较低,不擅长处理负面情绪,可能只懂得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忽略自己的心理感受,以至于只留意到情绪病的生理而非心理症状。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生病只是一种生理方面的病变,而新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三方面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当您或您身边的人有躯体症状表现,应及时地发现这些症状相关的心理问题,积极求治,以尽早康复。
一般来说,存在躯体化症状或诊断有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建议到精神科求医,接受正规、系统的评估及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抑郁药(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坦度螺酮、丁螺环酮等)。
心理治疗根据不同的情绪诱发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如症状是由负面思想、不良认知等导致的,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如果与心理防御机制有关,可以考虑精神分析治疗;如果与夫妻关系、家庭结构有关,可以考虑家庭治疗。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森田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放松训练、音乐治疗等。
专家名片
陆峥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精神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特需门诊:周二下午
擅长于各类精神心理疑难杂症的诊治。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抑郁焦虑障碍工作委员会主委、精神分裂症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六届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专科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科分会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性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委、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神健康分会副主委;中国医院协会精神卫生管理分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副主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精神卫生和精神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精神卫生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会精神病临床与基础专委会常委等。
精神医学科是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强主体)、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作为学科带头人,在医教研防等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长期致力于综合医院与精神专科医院的精神卫生工作,对推进综合医院精神医学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临床工作上,他口碑优秀、医术精良,是患者口中的“温暖医者”,求医者覆盖全国各地。在科研工作中,他严谨求实,作为课题负责人共获20余项国家级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10部,参编80余部。曾获上海铁道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等。陆峥教授主编和参编6本高校教材,目前博士生、硕士生在读5人,培养研究生40多位。陆峥教授参加了三次编写《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国ADHD防治指南》、《中国失眠症防治指南》等行业指南以神科量表的编制等。
网上预约挂号
特需门诊
媒体 | 康复杂志
图 | 以上为版权图
文 | 精神医学科
编辑 | 宣传处
猜你想看
同济医院于1900年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建,上海市同济医院是普陀区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 200 万人次。拥有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骨科、精神神经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上海市重点专科脊柱外科、心身医学科、消化内科,上海市中医示范科;实现急诊与危重症学科、老年医学科、检验医学科、临床药学科入选上海市级平台学科建设计划;院内形成以骨科牵头的运动-神经-精神学科群,心内科牵头的循环-呼吸-胸外学科群,消化内科牵头的消化-普外-内分泌学科三个优势学科群;以及由血液科牵头的血液-肿瘤-影像-病理-检验学科群、妇产科牵头的妇产-泌尿-肾脏-生殖学科两个特色学科群。医院整合学科优势,成功打造三个国家级中心——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及创伤救治中心,成为沪西北地区的大型急诊危重症与疑难杂症综合诊治中心。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干细胞联合研究基地。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承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 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 余项。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
同济医院作为一所百年传承的现代化医院,执着于精湛的医术,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温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健康传播文化。并以济人济世之心传医者之道,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国际援助、扶贫帮困中发挥了同济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怀,将同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洒满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