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病案现场】3D打印技术助力骨科手术微创化精准化

关注健康的 上海市同济医院订阅号 2024-03-27

舟状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腕部损伤之一,由于舟状骨的血运较差,骨折愈合较慢,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腕关节固定制动,固定时间长了,关节会粘连僵硬,肌肉萎缩;但过早地行腕部屈伸受力活动,又会导致舟状骨骨折不愈合,严重影响腕关节的功能。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使舟状骨骨折端获得加压,促进骨折愈合,并可避免腕关节的长时间固定,防止腕关节僵硬。可见,内固定手术治疗有利于腕关节的功能恢复。


切开复位螺钉固定,直视下手术,操作容易,但是需要切开腕关节的关节囊,会造成新的黏连形成,并且会对舟状骨的血运进一步破坏。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是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舟状骨形态不规则且可操作的空间非常狭小,对螺钉置钉的方向、角度等都有极高的要求,hai'xu在C臂机辅助下,不断进行透视以调整螺钉导针的角度方向,反复操作过程中导针对周围软组织会造成不小的损伤,并且有潜在的辐射伤害。


近年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大力倡导外科微创化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广微创外科新技术的发展。为了切实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在骨科主任程黎明支持下,把3D打印导板技术引入到临床手术中来,通过术前精准的规划,实现手术操作的微创化。


近期骨科完成了首例3D打印导板辅助技术治疗腕关节舟状骨骨折的病例。该患者为21岁男性,打球时摔伤右腕部,造成了右侧舟状骨骨折。为提高术中操作的精准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化,术前创伤骨科副主任王欣和张英琪副主任医师根据患者腕部CT扫描的影像资料,经过3D重建和反复模拟手术操作,制定出合适的置钉轨迹,设计了完全符合患者舟状骨解剖数据的、精准化的导板模型,再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


手术由王欣主任医师主刀进行操作,将导板固定于患者的腕部,按照导板的方向打入螺钉的导针,仅一次穿针就成功获得了满意的位置,精准地完成了置钉手术,仅仅用了约5分钟时间,伤口长度仅0.5cm,无需反复进行X射线透视,减少了射线对患者和医生的伤害,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反复置钉过程对周围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当天患者就实现了腕部活动自由。



1、固定好3D打印的导板



2、沿导板上的孔打入导针,一次成功



3、沿导针拧入加压螺钉完成手术固定



4、手术伤口仅0.5cm,手术耗时约5分钟



5、术后X片见内固定螺钉位置非常满意



6、3D打印的骨折模型



7、模型复位后,术前先进行钢板预弯塑性



8、术后X片



9、术后微创的伤口情况,远小于传统切口


早在2012年的时候,王欣与张英琪就开始着手研究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并率先在我院将3D打印技术用到骨科术前规划中来。针对锁骨骨折进行3D打印,术前先对所需使用的钢板进行预弯塑形处理,螺钉测好长度排序。到手术操作时只需要根据预弯好的钢板进行复位和固定,术中无需再对钢板进行折弯塑形和螺钉测深,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减少出血量,同时实现了微创操作,仅3个2cm切口就能完成手术,同时也减少因常规切开损伤锁骨上神经导致肩部和前胸壁区域麻木的发生率。


3D打印导板技术是近年来的新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更加微创。



\ 专 家 名 片 /


王欣

创伤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擅长四肢复杂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骨盆与髋臼损伤的救治、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慢性复杂创面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重建、老年骨折的综合治疗。主持、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及卫生局课题基金。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其发明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金奖和优秀发明选拔赛铜奖。近年来共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SCI收录约10篇,参编专著多部,参译“格莱比皮瓣百科全书”1部。作为访问学者曾赴美国最佳医院之一的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 学习交流。长期从事创伤骨科的临床工作,在创伤骨科、修复重建外科以及骨折畸形愈合矫形方面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四肢复杂骨与关节创伤的治疗和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特别在老年骨折和肩、肘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网上预约挂号


图文 | 创伤骨科

编辑| 赵思思 王北墨

校审 | 谢壮丽

猜你想看

【病案现场】同济骨科精准化治疗方案,解决棘手难题

【病案现场】断续之间,尽展显微技术——我院创伤骨科为患者解决“手”要问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