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的青春,被央视多次报道!

清华大学 2021-04-09


近日
新闻联播报道了这样一群清华学子
他们积极响应党的乡村振兴战略
利用所学专长
创办乡村振兴工作站
改造乡村闲置房屋
在实践中服务乡村振兴
把青春挥洒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上

前不久,央视新闻微博发布的
#清华博士将小山村打造成田园居所#
话题阅读超1300万
读者们纷纷评论
“用着自己的学识
追随着自己的信仰和情怀
这才有实际意义”
这一暖心故事
同时在新闻频道“你好新时代”栏目播出





把青春挥洒在祖国的田野上


临近新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几位同学
前往江苏南京高淳区的高岗村
开展假期社会实践

这里是苏南地区较为典型的
一个空心村
空置民房较多
基础设施落后

当地政府把这些房屋从村民手中租过来之后
再由清华学生进行返修和改建
计划建成以乡村工作站为核心
集合多方资源的
高淳旅游文化新地标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高淳站站长
硕士生陈泓宇说
在民房改建过程中
要经常性地与施工队反复沟通
想出解决方案并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不断地经历着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碰撞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协会高淳分会会长
本科生乌家宁说
我们学校有一句话叫做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把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
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之中
在一线去服务乡村振兴

眼看着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
做过乡村厨师的村民诸春花
产生了办农家乐的想法
而这个周末
陈泓宇就把
“春花小院”的设计方案带给了她



在福建闽清
清华学生正在对一座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古厝
进行保护性利用
建成后,它将分别被设计成
会展厅、图书馆、直播间、远程教育室
为更好地融入乡村
同学们走街串巷
了解村民生产生活



受新冠疫情影响
村民郑云彬家的柑橘滞销
大家纷纷帮她出谋划策
队员们提出之后工作站
将会设计一个直播间
可以帮助村民们统一带货

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站长 
博士生韩昊庆说:
“我们希望乡村振兴工作站
能够成为乡村的一个行走的课堂
村民们能够和高校学子一起
去思考探讨村庄发展的未来


村儿里来了清华建筑系博士


清华博士李久太
用“设计谷”理念山东大水泊镇初家
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站”
吸引设计师前来“建造自己的理想空间



初家村是李久太来的第一个村子

这是一个普通的村子

人气不那么旺

地势也比较平坦

不是建筑师想象中的

在山沟沟里面依山而建的那种错落的样子

但是李久太觉得这个村子很美

果树从院子里长出来

远处是群山



这里的风土民情也特别吸引着他

“当时我一进村

大家觉得我是一个外来的客人

把枣啊樱桃啊都拿给我

这种感觉特别好

仿佛是你恍惚中记忆的故乡的样子

这是我对这个村的第一印象

我自己本身是有乡村情结的

不知道为什么

人只要跟自己小时候童年记忆扯上关联的时候

就会有一种幸福感

 


当时李久太自己一个人

代表这个工作站

工作站那时候还没有建成

政府其实也不知道力量往哪使

一切都刚刚开始

但是他冥冥之中感觉到一个方向

就是可以用类似于范例法

不断摸索前行

你要做一个样板

所以我就想把第一个样板放在这

 


而李久太看中的这间房子

村支书觉得挺不满意的

他觉得这个房子太破了

推荐李久太用他家的房子

又大、基础又好,而且马上就可以住

在村民眼里

马上可以住的房子是好房子

快塌的房子不是好房子

但在设计师的眼里

能创造出来美好效果的才是好房子

 


第一份成就感

来自于茶室的落成

火炉点燃了

火炉旁边还有一个人工大烤箱

手工做的

里边放了烤地瓜、烤羊腿

他请朋友来吃

大家围坐在炉前,其乐融融

那时候大家觉得

如果村子都这样就好了

然后就燃起了希望



“我觉得乡村振兴工作站

这个空间落成意义也在此

当你把它落成之后

所有的学生的那种参与感

变成了真的

它作为一个精神堡垒

感召了很多跟它有关的人和资源

坐在工作站里面

大家畅想着

自己为乡村落后的面貌添砖加瓦

进而改善了、变美了

老百姓其乐融融

那种憧憬和愿望” 

 


文登区大水泊镇初家村党支部书记

王汶旭说

“谢谢他们的入驻

给我们村增加了文化氛围

增加了活力

以前哪有这么多人进出

本来进村他们是没有收益的

他们本来都是高材生,都是国家栋梁

能来农村

确实是非常不容易

对我们乡村振兴

确实起了很大作用”

 

初家村的村民说

老百姓非常尊重他们

非常热爱他们

这些文化人,他们在社会上起到很大作用

为老百姓创造了这些精神上的东西

觉得非常感恩”

 

 

李久太说

“我希望来到乡村的人

不是因为看到乡村落后而想贡献一份力

而是因为乡村的美吸引他们来

如果是觉得这里特别美

来了之后不想走

其实坚持多久都行”


如今山东文登站

已汇聚了16名博士、教授级专家学者

200多位“新村民”在这里创业

设计村、漫画村、康养村等特色村落渐成气候

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2000多万元



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2017年底,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

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

在全国不同发展程度地区针对性布点

设计改造闲置房屋,共建实体工作站

打造公益性、开放性、长效性的服务平台

以“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服务精神

助力地方“筑巢引凤”

带动村民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三年多来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

已在河北、山东、云南、福建等15个省市

设立25个站点

并带动全国60余所大专院校的

1500余名师生

参与到各地乡村振兴工作站的规划建设中



2020年,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

继续推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探索高校服务模式

并得到社会广泛反响

入选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校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一张张图纸

变成了一座座实实在在的建筑

昔日的村庄
旧貌换新颜

借助清华大学

在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通过

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五个方面

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说:
“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
为同学们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发生的这种新的变化
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
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年
更多的地方有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
能够服务于基层的发展




正如李久太所说:我把我的专业特长、个人理想和咱们国家的乡村振兴的战略结合在一块儿我觉得这是我赶上了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这样
将青春挥洒在祖国田野上的故
乡村振兴
我们继续前行



往期回顾

2·17,一周年!

此间少年,往事如歌

他是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点击查看👆


来源 | CCTV新闻联播 新闻频道“你好新时代”栏目

微博@央视新闻

制图 & 排版 | 张佳雯

图文素材 | 校团委

编辑 | 张佳雯 赵姝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