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铭刻!这份清华“专属记忆”!

李晨晖 清华大学 2021-09-21


“哇!我们也能上清华的课啦!”


“沙子里面主要成分是硅

硅融化变成纯硅

当我们有了硅片和掩膜版

就可以在硅片上加工各种各样的图形……”


2020年9月28日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教授王水弟

用电子元件实物解密了小小芯片的构成


依托清华原创在线教学工具雨课堂

“芯片的奥秘”这堂课

传递给了近27.4万余名中小学生

他们大多来自中国欠发达地区

革命老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



王水弟在线授课,用生动的动画解释“集成电路”。



“精准扶贫”从巍巍无量山飞出


“精准扶贫”,从清华大学飞往约3000公里以外的云南南涧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的袁蕊也聆听了王水弟的这堂科普课:“我现在才知道芯片其实很小,内部构造很复杂,我想可能得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和袁蕊一样,有10900多名来自南涧的中小学生同步收看了清华的科普讲坛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对于这个山区贫困县来说,清华不只是一位相伴多年的良师益友,也是脱贫攻坚聚力发展的坚强后盾。


早在2008年5月,清华大学继教学院在南涧设立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云南南涧现代远程教学站,面向南涧干部群众无偿输送高质量的教育资源。2013年4月,清华大学启动定点帮扶南涧县的工作全面助力其脱贫攻坚事业


清华大学先后选派8名青年骨干教师挂职担任南涧县副县长、驻村第一书记;以增强南涧县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大规模培训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和产业人才,大力协助南涧县全面提升干部执政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为当地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成立互联网学校,为地教师和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优质在线课程;清华附中帮助南涧一中、南涧镇中学创办创新实验班;第一附属医院帮助当地医疗机构成立新生儿科,设立“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基地”,助力提高当地整体医疗卫生水平。


2019年5月,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山小学的学生参观清华园。


从“土林凤凰”茶厂并购到登记乌骨鸡“黑凤凰”商标,清华控股在当地注册成立无量山启迪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和南涧启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助力茶产业和乌骨鸡产业转型升级


南涧农特产品展销活动在清华园举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清华控股及其子公司向南涧县红十字会捐赠价值30万元的疫情防控物资,支持当地中小学校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继教学院发挥在线技术优势和专业能力,有力支持南涧“停课不停学”;学生志愿者对接“e帮扶”平台,指导商家使用线上平台,助力解决疫情带来的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2019年4月30日,南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实现提前一年脱贫摘帽。


“摘帽不摘帮扶”,清华大学正积极助力南涧县开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新征程,为“后2020”时期相对贫困治理工作的探索贡献高校智慧。



拳拳之心,点亮心底的光


王水弟讲授的“芯片的奥秘”这堂课,是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2021年更名为“乡村振兴办公室”)联合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推出的科普讲坛第一讲。而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能够辐射到贫困地区,依托的便是清华大学持续发展的教育扶贫网络。


从2003年起,清华大学继教学院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对象,先后建立了1100多个县级远程教学站,累计培训贫困地区基层治理、乡村教育和乡镇产业等各类人才超400万人次。2019年,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建设正式启动。目前,清华大学共在360多个县区建设了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


通过远程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继教学院持续开展面向贫困地区基层党政干部、农业产业人才、乡村教师等群体的教育培训,组织清华师生赴教学站所在县的中小学开展教育扶贫社会实践。


美术学院李睦教授为乡村美术教师授课


从北疆广袤草原到西南彝家山岭,从绿水青山的村镇到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清华大学一直前进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路上。



听,这是世间最动听的声音


2018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有一张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自治区当雄县拍摄的照片入选了“历史巨变”展区。这张照片记录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专家一行为当地群众义诊的场景。


2016年8月,一附院专家赴西藏自治区当雄县义诊。


自2006年以来,一附院专家在全国开展义诊覆盖人群达8万余人次。其中,针对贫困家庭累计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手术4000余例,申请基金捐助达7000余万元。


家在宁夏隆德县的小佳(化名)和他的堂妹小颖(化名)便是成功接受先心病手术的两个幸运儿。两个孩子都在一附院救助下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如今,在定期复查中,两个孩子的身体指标一切正常。听着孩子规律而有力的心跳声,便是两个家庭最大的幸福


康复后的兄妹俩


兄妹俩重获健康得益于一附院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的先心病救助项目经验。2013年5月,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一附院专家团队首次赴南涧县进行先心病患儿确诊筛查工作,并在此后多年的实践摸索中,创造性提出三方(政府、基金会、一附院)联合救助的“大理模式”,在手术后统一结算费用,实现贫困家庭患儿救治基本零负担。


现在,先心病救助项目已经从最初的云南大理辐射到周边地区并走向全国。这支由一附院心外科、超声科专家组成的医疗队是扶贫路上的“赶路人”,孜孜不倦,足迹已遍布全国28个省份,涉及近50个国家级贫困县。


“大理模式”也从最初单一的疾病治疗,逐步扩展为立体化全方位帮扶:支持带动地方医院科室建设发展,提升贫困地区医院的医务人员职业技能,为当地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一附院用“大理模式”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带给贫困地区群众,为补齐贫困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短板提供了重要支撑,给出了医疗扶贫的暖心答案。


2018年11月,一附院院长张明奎在大理州人民医院带教查房。


2020年10月23日,一附院专家在宁夏泾源县人民医院开展先心病确诊筛查工作。




他们,是这里的“荣誉村民”


“想进清华学堂,先入东角礼堂。”这句话在福建福鼎一个海岛渔村广为流传。


“从设计到完工仅9个月,师生们就把一家陈年鱼露厂,设计建设为群众心向往之的乡村大礼堂。”这封来自福鼎市嵛山镇东角村的手写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村民们对清华师生的认可,和由此建立起的割舍不断的联系与情谊。


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启用仪式


清华大学学生获“岛民证”“荣誉村民”等证书


2019年3月24日,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作为首个签约建成的工作站正式启用。这里过去是一个废弃的酿鱼露仓库,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乡村文化传播的舞台和村民交流生活的公共空间,服务近1700名东角村村民。


在搭建起公共空间之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实践支队便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个服务平台更具开放性和长效性,如何依托工作站助力驻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于是,村民在学生们的带动下开始主动改善乡村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建成前后对比图


村民在大礼堂观看电影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是由建筑学院发起、联合各个院系共同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是全国高校中首创的一种青年学生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型模式。这一模式在全国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针对性布点,设计改造闲置房屋,共建实体工作站,创造性地形成了校地企联合、多专业协同、常态化运营的新模式。


乡村振兴工作站已于全国15个省市设立25个站点,在服务脱贫攻坚模式创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高校带动示范引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8月29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山东文登站落成

这是建成前后对比图。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教师负责人、建筑学院张弘老师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俯下身来,亲近和热爱这片土地。引导青年学子理解和认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并且愿意投身这个伟大事业,这其中产生的浸润人心的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


而今,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把贫困地区脱贫视为责任和使命,为困难群众尽快过上好日子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眺望未来,乡村振兴实践支队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硕士生周宏宇为嵛山岛哼唱起这样的歌儿


“天湖的纯净 滋润这片土地

芬芳的香气 是白茶手砌

看 那是山海一线天 无边无际

啊 这是专属记忆 东角的味道




往期回顾

清华,拓展全球“朋友圈”!


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签约率已超五成!

清华 + 通州 = ?

清华110校庆专属鞋?我也想拥有!

不拘一格!清华将致力于培养顶尖数学家

点击查看👆


文字 | 李晨晖

摄影 | 苑洁 陈孝劲 程正雨

排版  | 龚昕冉

编辑 | 龚昕冉 赵姝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