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滋病、血栓、糖尿病……她破解新药研发的关键密码!

王思涵 清华大学 2023-12-23


她是中国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

研究的“拓荒者”

10年破解30余种G蛋白偶联受体

三维结构

助力以艾滋病为代表的

重大疾病药物研发


她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倡议者”

投身社会调研,提交两会提案

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她就是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1级校友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课题组长

吴蓓丽


让我们一起走近

“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

共同感受清华人在各行各业

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拳拳报国志!




远赴重洋,她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高中时

吴蓓丽刚刚开始接触生物课

就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沿着生物学的深造之路

吴蓓丽步履不停

于2001年

进入清华大学饶子和院士研究组学习


得“大先生”传授“大学问”

吴蓓丽深切地感受到

在“小我”之外还有一个无尽广阔的世界

等待人们去探索、揭示

从那时起

她便将科研视作值得终生追求的事业


吴蓓丽作为校友代表在2021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言


2007年4月

吴蓓丽前往美国Scripps研究所

开展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

她所从事的G蛋白偶联受体三维结构研究

是当时世界结构生物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

世界上约40%的现代药物

都通过靶向G蛋白偶联受体来发挥药效

而在此之前

人体中800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

没有任何一个得到成功解析

这项研究极为重要

同时也极其困难

被很多人称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吴蓓丽迎难而上

选择CXCR4三维结构作为研究方向

它是“世纪杀手”艾滋病的两个“内应”之一

解码其三维结构

找到该蛋白质分子与细胞的“勾结”机制

有助于研发出更加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新药

同年,吴蓓丽的导师

Raymond Stevens教授及合作团队

破解了第一个人源G蛋白偶联受体晶体结构

这则喜讯深深地鼓舞着她

她暗下决心

“一定要在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

为中国的蛋白质基础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在实验室工作的吴蓓丽


研究一开始

便是三年

三年间,吴蓓丽做了无数假设与尝试

“997”式地泡在实验室里

不断调整各种实验条件

却依然没有结果

在看似没有任何成功迹象的胶着阶段

清华人骨子里“永不放弃”的信念

成为支撑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她勇敢地选择了一种

在当时被认为不太可能成功的实验条件

却峰回路转,得到了期待已久的结论


2010年10月

吴蓓丽测定的 CXCR4三维结构

在《自然》(Nature)上发表

这项成果

为世界范围内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研究

涂上一抹亮眼的“中国色彩”



学成归国,誓做人民健康的“守卫者”


自到美国的第一天

吴蓓丽就打定主意

学成后一定要尽早回到祖国

为谋求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1年夏天

吴蓓丽从美国回到上海

在上海药物研究所组建研究团队

艾滋病毒的另一位“内应”CCR5发起挑战

在当时,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研究

在国内尚属空白

吴蓓丽及其团队白手起家

从最小的枪头、试管开始

一点一点地积攒可用的仪器设备

缺少相关人才

她就手把手地教

实验时间紧张

她就“一个顶仨”地上

从0到1,并不容易

可吴蓓丽说

“再难也要往前走”


在吴蓓丽与团队的努力下

国内首个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平台

被成功搭建起来

他们的研究成果

也像“赛车冲线”一样

在科研的赛道上一路“狂飙”


吴蓓丽作学术报告



2013年,吴蓓丽团队成功解析CCR5晶体结构

抗艾滋病新药塞拉维诺的研发

奠定坚实基础

而后,吴蓓丽带领团队乘胜追击

相继揭开抗血栓药物靶标P2Y1R和P2Y12R等

一个又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三维结构的神秘面纱

推动国内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水平

追平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全球


业余时间

吴蓓丽喜欢观看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

谈及自己在蛋白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

吴蓓丽直言

自己并不是所谓的“天才车手”

只是在无尽的科研之路上

“忍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压力”

她坚信,只要严谨认真地稳步前行

定能披荆斩棘,柳暗花明



在实验室的“内与外”发光发热


回国十二年

吴蓓丽先后获得了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青年创新奖”

等诸多荣誉奖项


吴蓓丽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做研究,不想止步于实验室”

是吴蓓丽的内心坚持

在自己主攻的蛋白质基础研究之外

她还带领团队

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

围绕传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

和心血管疾病等开展药物研发

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


胰高血糖素受体与阻遏蛋白的复合物三维结构

将有助于偏向性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


勇攀科技高峰的同时

吴蓓丽积极践行

科研工作者的社会使命

她曾任第十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

并于2023年1月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为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支持女性科研工作者等议题积极发声

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

吴蓓丽聚焦应急药物研发和本土科技人才培养

提交了两份提案

为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贡献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智慧”


曾经,身处遥远的大洋彼岸

最令吴蓓丽挂念的

还是祖国的风景

投身生物学研究廿六载

吴蓓丽始终与祖国同行

把自己的个人追求

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中


“膜蛋白领域仍然有着诸多未解的谜,

每一项都有可能带来药学的巨大突破。”

在吴蓓丽看来

科学研究是没有终点的赛道

是无边无际的旷野

她将不畏艰险,持续前行

探寻生物医药的无尽奥秘



更多报国清华人的成长故事

我们将继续为你讲述……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故事)




统筹 | 吕婷

文 | 王思涵

素材来源 | 上海民盟公众号 

《科技日报》《中华英才》

视觉设计 | 贺茂藤

排版 | 杨天舒

编辑 | 彭稳平

责编 | 赵姝婧

审核 | 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从大山到大海,第一个当舰长的清华国防生!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全球仅三人,这位清华人获奖!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从清华走向青藏高原,他要把“光”带给全世界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