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异质结电池产业化推动领军人物——王文静博士
广告位招租
异质结产业链领军人物介绍
王 文 静 |
王文静,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太阳电池技术研究部主任。中国科院太阳能热利用与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能源材料与应用教研室主任。国际半导体学会(SEMI)会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理事。自1996年起,长期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薄膜硅太阳电池异质结太阳电池太阳电池应用,产业政策,光伏电价政策,太阳电池应用开发等领域的研发工作。发表论文200余篇,译著1本,发表专著及编著4本,合作授权或申请专利50项。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个人成就
01
在美国TOLEDO大学研究高效三迭层非晶硅锗太阳电池。同时优化PECVD制备该种太阳电池的工艺,提高效率,太阳电池的效率达到12.7%。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Uni-Solar公司的结果。该种电池的衬底为不锈钢衬底,柔性可裁剪,携带方便,质量轻。目前美国Uni-Solar公司已经将其产业化,具有25MW的生产能力。
02
在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参与研究钝化发射结单晶硅太阳电池(PESC)以及刻槽埋栅太阳电池(BCSC)的研究工作。PESC电池的最高效率达到19.79%,而BCSC则达18.6%。该种电池采用了多项先进的太阳电池制备技术,包括:倒金字塔技术、全铝背场技术、选择性发射区技术、金属栅线的光刻剥离技术、电镀加厚银电极技术等。
03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属于国家“九五”973项目:“低价长寿命太阳电池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在非硅材料衬底上制备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在SSP衬底上制备的太阳电池的效率达到8%,同时作了在SiSiC等陶瓷材料上制备多晶硅薄膜的研究。在重掺衬底上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效率超过了15%。该种电池使用常压CVD技术、区熔再结晶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工艺。
04
近年开展了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用PECVD法制备出了15%的太阳电池。该项目获得了一项北京市重点自然基金的支持以及一项863探索性项目的支持。
05
研究用太阳电池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方法,制备了Fe:NiOx以及MoCo合金等催化膜。并研制了利用太阳电池的制氢设备。
06
同时进行了有关光伏政策的研究,包括撰写“中国光伏发展报告(2004)(2005)(2006)(2007)”,“中国光伏项目的评述”,“可再生能上网电价的研究”,并研究了中国光伏产品价格的趋势。
异质结之缘
作为业内专门从事太阳电池研究的专家,王文静教授对异质结技术的发展前景持看好态度。“与其他n型衬底太阳电池的工艺相比,HJ电池的工艺相当简单”,2017年王文静在《HIT电池的变种——HIT太阳电池的技术演变》报告中说到。
2018年5月25日,由嘉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子彩虹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国际光伏前沿技术高峰论坛上,王文静与新南威尔士大学Bram、德国Fraunhofer Eicke、法国INES Anis Jouini、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 Gianluca Coletti、木山精一、美国上澎Ashok博士,中智彭德香、上海交大沈文忠在“异质结电池科技的发展现状及未来”主题圆桌论坛上就异质结电池的结构、特点等多个领域深入探讨,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两方面提出了新的设想,一致在不久的将来,HIT电池技术因其高效、高可靠性及相对简单的低温工艺制程等特点,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
2018年11月18日,南昌大学召开HAC光伏异质结光伏发展与国产化论坛,王文静教授在会上带来《HJT太阳电池与同质太阳电池的比较》演讲,报告比较了HJT电池与目前产业化较为成熟的高效同质结太阳电池,包括PERC电池和PERT电池。论述了HJT电池在成本、效率、寿命和产业化方面的差别。
“未来从技术和成本的竞争性来看,PERT电池和IBC电池都会受到PERC电池和HJT电池的严重挑战,或许仅仅是一种过渡性的技术。”王文静说。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光伏测试网官方微信号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光伏领跑者创新论坛
储能一号
智能光伏产业联盟
CQC新能源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异质结会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