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X与210的楚汉争雄,一体化与专业化的商业模式之争
海外疫情黑天鹅乱飞之际,东方日升和天合光能前一脚刚刚推出210组件,晶澳和晶科后脚便祭出了18X相应对,更上一层的中环与隆基厉兵秣马,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个海外需求不振,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关口,18X替代了166接棒了与210的战斗,给光伏产业上演了好大的一场大戏。
复盘:诸侯们的诉求都是什么
不妨将电池组件企业分个级别,这里先复盘2019及今年初166和210的博弈,不考虑18X。
求存型:财务不稳,无电池或少电池生产能力,以代工为主的小型组件企业。
这类小型企业必然是166的拥护者,甚至是158.75的拥护者,因为166不需要上新产线,只需要通过技改的方式去升级,他们也无力再去上新的产线,在2019年,他们是隆基最坚定的盟友。
然而,2019年行业洗牌速度明显超出预期,再加上今年的疫情黑天鹅,这类企业中的绝大多数恐怕都将成为洗牌中淘汰的对象,他们的意见也就不再重要。
小诸侯型:除头部以外的二流企业以及背靠大资本或大集团的组件企业。
这类企业大多都有自己的电池生产线,但大多与组件之间存在产能缺口,海外或国内有相对较为稳健的客户或渠道,至少在洗牌之前生存无忧,但几乎没有引领技术流拍的能力或魄力,只能跟着大诸侯走。
这类企业是166的非坚定同盟,他们中有些企业的电池生产线甚至可能是新上的,自然不愿更换产线,但如果到了产线非换不可的时候,咬咬牙还是换得起的。
目前,这类企业已经开始在咬牙了,如中润光能、中利、中来、尚德、华君、润阳、环晟、展宇等等等等,都已宣布了扩产消息,大部分所上的也都是210向下兼顾的产线。
洗牌过后,这部分小诸侯难免要被大诸侯吞并一部分,但未来的牌桌之上总有其一席之地。
大诸侯:晶科、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天合、韩华、协鑫,这种是电池组件企业中当之无愧的大诸侯,其中,晶科和晶澳都是自有硅片产能,甚至晶科的硅片产能已经快要追平其电池片的产能了,而除了晶科晶澳之外,其余诸侯的硅片还是以外采为主的。
对于晶科晶澳来说,210产品最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成为市场主流,因为到目前为止,210硅片的供给能力只有中环有,这意味着他们想生产210只能去找中环外采,晶澳还有两头下注的余地,晶科却几乎是背水一战了。
但对于硅片产能不多,尤其是天合和东方日升这种近乎完全没有布局硅片产能的大诸侯来说,几乎必然是要支持210的,210一旦成为主流,他们与晶科在产业链布局上的劣势就会迅速缩短甚至实现反超。
由上可知,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打乱了166的布局,166最坚定的盟友小小诸侯们,这次洗牌之后大概率要死上一大片,非坚定支持者们,咬着牙上了210,但随时可以向下兼容,由坚定支持变成了姑且观望,晶科或许会坚决反对210,但晶科又不会向隆基购买硅片。
随着新冠疫情黑天鹅的起飞,166的战局颇有些不容乐观,于是,18X来了。
18X真正的优势是不用更换硅片的产线。
谁是项羽谁是刘邦,技术之争还是商业模式之争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项羽和刘邦在争霸天下之前,总要先灭了大秦再说,隆基和中环也拥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对手:一体化。
中环毫无疑问是个近乎于纯粹的硅片生产企业,电池与组件那点产能对他来说可有可无,隆基至少在2018年之前同样也是个以硅片为主业的企业。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组件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硅片,他们的硅片还能卖给谁呢?所以,至少以前中环和隆基的第一诉求都是一样的:必须让组件企业的硅片,造不如买。
中环的突围方向则是大尺寸硅片,进一步抬高了行业的技术壁垒,达到让组件企业犹豫、观望的目的。
他的战略是人无我有。
隆基的选择是高高举起成本的大棒,通过疯狂的扩建产能,降低设备折旧成本,以规模效益提高自身的盈利空间,同时向外界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我的产品还拥有降价空间,售价可以和你成本相差无几,上硅片产线的风险大于收益。
他的战略规划本质上是人有我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的隆基,亲自下场的野心已经很明显了,随着其组件产能的扩张,目前已成为参与逐鹿的主要大诸侯之一了,尤其是现在推出了18X之后,隆基、晶科、晶澳这三家企业隐隐已经有了盟友的性质了。
与两家跟自己买不了多少硅片的企业结为盟友,这说明隆基的硅片企业性质正在逐步淡化,反倒是一体化企业的性质正在愈来愈明显。
隆基发力组件端,抢占的是谁的市场?大概率上应该是非一体化的小诸侯的。
因此在笔者看来,18X与210的争斗,并不能简单归结为技术路线之争,其实已经带有商业模式之争的意思了,即:一体化与专业化之争,18X和210看起来更像是两方所使用的的武器。
商业模式之争,动辄便是生死之争。
市场终究会决出胜利者的,如果18X成为市场主流,不拥有自主硅片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劣势,再想追赶,必然困难重重,而这些失败者让出的市场份额,则正好可以喂饱隆基硅片端剩余的巨大产能,反之亦然。
失败者即使不会被洗牌出局,也必然会伤筋动骨。
隆基、晶科、晶澳,一体化产能企业拥有相对更强的实力,更像是天下无敌的西楚霸王,客观来说,论单挑没人能阻其锋芒,但中环却更像是刘邦,九合诸侯,勠力同心,还记得210发布时的主题么:合众力,共创新。
说不定,沈浩平去年就预料到今日这个局面了呢。
推演:何处是函谷何处是虎牢,谁是韩信谁是张仪
当然,笔者没有任何站队的意思,历史上霸道胜王道才是常态,比如大秦帝国与关东六雄
我们不妨做一个推演。
疫情过后,三流企业大概率是要被洗牌掉的,未来的市场留给老旧产能的空间有限,未来的竞争将在新产能之间展开。
新产线大概率会是210mm向下兼容,应该不会有企业会上个上限就是18X的新产线,市场上大概率压根就不会有这样的机器。
210的配套技术还不够成熟,也就是目前18X阵营所论证的主要优势,即:玻璃厂的主流产品与210不匹配,集装箱尺寸与210也不匹配,210组件目前还很难发挥出210应有的技术优势。
这些问题当然都是可以解决的,但玻璃企业是否配合、物流环节是否愿意配合,这都还不好说,这样的背景之下几家企业愿意坚定不移的支持210,需要坚守到什么时候,就成了专业化联盟的虎牢关,这里失守,则天下定鼎。
即使以上问题都被克服,一体化企业其实也还是拥有自己的函谷关的,除成本之外,一体化企业还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工艺控制和产能设计更为迅速。
这一点在晶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大举投入做硅片自产以后,可以率先导入158正方片。通过硅片不断工艺调整,量产了163硅片,现在又开始180硅片的使用。这硅片直接转化到组件上的速度只有几个月,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情。
一体化企业,既可以通过硅片的要求修改电池组件的技术,也可以通过电池组件的需求反向去修改硅片技术,这个过程要比专业化联盟顺畅得多的多,只要不是哪一个环节出现颠覆性技术,一体化企业必然占有巨大优势。
必须要等哪个下游企业,真的凭210制作出了LCOE上实现代差的产品,专业化联盟才真的能攻破一体化联盟的函谷关。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跳开光伏行业来看,任何历史上的一体化与专业化之争,其关键节点都在这里,以手机行业专业化到了极致的苹果和一体化到了极致的诺基亚举例,真正帮助苹果打赢诺基亚的也不只是触屏,还有富士康,如果不是富士康近乎于完美的代工能力,iPhone4想要铺货全球至少要拖延1-2年,真给诺基亚多两年的时间,苹果想赢恐怕也难。
秦以张仪坏关东,汉以韩信破项羽。
谁是隆基的张仪,谁又是中环的韩信?才是这一场商战胜负的所在,未来还很精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来源:雪球;作者:风满楼73v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或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公众号平台对文中观点不持态度。如内容有不实或者侵权,请留言与本站联系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点“阅读原文”报名第五届异质结量产技术与智能制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