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敬泽:读出伟大作品 | 世界读书日

2017-04-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书托邦


梁静茹在歌里唱过

“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

眼看4.23世界读书日就到了,小邦也想唱起来

“其实读对了书,读书日每天都过”


大家读的书里中国和外国的哪个多一点?

会不会觉得这个时代的好书不够多?

今天小邦给大家分享一段李敬泽老师的答记者问

或许能帮助大家在读书日来临之际

解决关于“好书”的疑惑


李敬泽

原《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现为第八届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64年生于天津,祖籍山西。少时随父母先后移居河北保定、石家庄,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后在《小说选刊》工作,任《小说选刊》杂志编辑,1990年调至《人民文学》杂志,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第一编辑室副主任和主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主编。 

90年代中期开始批评写作,曾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2004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河边的日子》、《看来看去或秘密交流》、《冰凉的享乐》、《读无尽岁月》、《见证一千零一夜》等多部文集。




读出伟大作品/李敬泽

节选自《致理想读者》

答《华商报》

一问

总说中国今天的文学是苍白无力的,不够震撼人心。那么,在你看来,中国文学为什么缺乏力量?

 

答:如果一年中国出了一千个作品,是不是要求这一千个作品全部“震撼人心”?如果其中哪怕只有十个五个作品震撼人心了,又怎么能说中国的文学“苍白无力”?现在谈文学动不动就是全称判断,听上去很铿锵,实际上很空洞,他在批评文学的时候心里没有什么作品,没有具体对象,只是要发泄他的情绪。当然,我也期待着更有力量的作品,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世道人心。


二问 

传统文学的读者在锐减,尤其是青年。传统文学真的和青年读者之间有那么大的距离吗?我们有该怎么缩短这个距离呢?

 

答:这不仅是“传统文学”的问题,也是媒体的问题,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阅读方式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想,不管是什么媒体,人类面临的问题是:除了消费和娱乐,我们是不是要面对生活和生命中严肃和严重的问题?是不是不该拒绝和取消那些对自我和世界深入复杂的想象和思考?是不是还对诸如“真实”、“精神”之类的价值抱有信念?如果你回答是,那么,文学就会活下去。不管以什么方式。

 

三问

文学期刊的严峻情势依然存在。最近,作为陕西老牌的纯文学期刊《延河》选择了改版。版式变了,风格变了,单纯文学的符号没变。你觉得,这种改变能延续《延河》的生命力多久?

 

答:是不是它一定要改掉所谓“纯文学”的符号才算成功呢?改成时尚志?改成娱乐杂志?陕西这样一个文化大省,如果不剩下一本文学杂志,那么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既时尚、娱乐又消费的杂志,那么,剩下的这一两本文学杂志,我们为什么不祝福它,希望它活下去呢?一个没有文学杂志的世界是更好一点,还是更乏味了一点呢?

 


四问

中国每年能创作上千部小说,但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垃圾”。时间是检验文学作品是否成功的一大因素,唐朝给我们留下唐诗,宋朝留下宋词,明清留下小说,我们这个时代“垃圾这么多”,几百年后,我们能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什么?

 

答:我完全反对“垃圾”说。你不能说只让好作家、大作家写,不让一般的作家、小作家写,那样就不会有好作家、大作家了,因为大作家也是从小作家成长起来的,好作家也可能曾经是一般的作家。既然“时间是检验作品是否成功的一大因素”,那么我们有什么权力替几百年后的后代去下判断呢?

 

我们总是很着急,焦虑我们的文学为什么没有伟大作品,问什么伟大作家还不那么多。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一个常识:伟大作品和伟大作家从来就是少数,就是珍稀的你不能要求一个时代一千个作家全是曹雪芹。所以,依我看,宣布某个年代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不好的、将被遗忘归零的,这是在算不上什么本事,只是说出了一个常识,你可以算一算明清小说在当时一共生产了多少部,然后再算一算留到现在成为经典的有几部。我们感谢这几部伟大的经典,我们也得庆幸,那个时代的批评家没把他们时代的文学全扫进垃圾堆。

 

然后还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常识”,那就是,伟大的作品不仅是被“写”出来的,也是被“读”出来的。从屈原到曹雪芹到鲁迅,一代一代的读者、批评家怀着珍惜和热爱,去读、去阐释,他们才会被记住,他们的作品才会成为伟大的经典。如果这一代一代的人全部打算读,全是以骂人为能事,以丢弃为能事,那么,即使伟大的作家曾经出现过,他也会被忘记。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文明中出现伟大的作家,那是因为它有伟大的读者和伟大的批评家,他们渴望找到自己文明中的好东西,肯定它,传承它;一个文明中,人人都在否定,可能很爽,但大概不会给后人留下什么。

 

我们热爱我们的母语、热爱我们的文学,有时也许会因为觉得好东西不够多,而变得脾气暴躁,但是,这解决不了问题。伟大的作品从来不是被“骂”出来的,它是被耐心、珍重和勇敢地发现的。陶渊明知道宋代几百年间人们也不认为是伟大的诗人,但是苏东坡重新发现他,把他的好处讲给我们,我认为苏东坡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比他骂多少人重要得多。





李敬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78-7-300-18819-5


按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购买此书




>>>>猜你喜欢


12本大众儒学经典 | 书单来了

22本好书推荐 |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2017年3月

一代名臣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 | 荐读

6本沙盘游戏与艺术心理治疗佳作 | 荐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