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古典文献学基础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漆永祥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古典文献学基础”的课程大纲、课程介绍和参考文献。
本课程通过对古典文献学概念的解释,历代古文献学成就的综述,以及目录、版本、校勘、训诂、辑佚、辨伪等专门知识的讲授,以及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实习实践课程与动手制作古籍的体验活动等,使本科生学习到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古典文献基本功,提高阅读、鉴赏、鉴别与整理古籍以及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努力。
Vol.1048.1
课程大纲
古典文献学基础
课程大纲
教师介绍
漆永祥,甘肃漳县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主管本科生与留学生的教学工作,为北京市语文高考阅卷组副组长。先后为新加坡东方文化学院、韩国外国语大学、韩国高丽大学专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文献学史、清代考据学、宋诗整理与研究、“燕行录”研究、东亚学术与文化研究以及中学语文教学与高考等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教师信息
主讲教师:漆永祥(qiyx@pku.edu.cn)
助教:赵瑶瑶(zhaoyaoyao1991@126.com)
办公室:人文学苑6号楼6248室
QQ群:101-855-6041
课程简介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了解、整理与研究中国古籍与传统文化的一门学科。本课程通过对古典文献学概念的解释,历代古文献学成就的综述,以及目录、版本、校勘、训诂、辑佚、辨伪等专门知识的讲授,以及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实习实践课程与动手制作古籍的体验活动等,使本科生学习到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古典文献基本功,提高阅读、鉴赏、鉴别与整理古籍以及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努力。
本课程适应于全校文、理、工、医、经济类本科生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并会对喜欢中国古籍与热爱传统文化的同学,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与示范效应。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董洪利主编《古典文献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
2.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中华书局1994
3.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曾贻芬、崔文印《中国历史文献学》,学苑出版社2001
5.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
6.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巴蜀书社1991年版
7.黄永年《古籍版本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8.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9.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0.赵国璋、潘树广主编《文献学大辞典》,广陵书社2005
教学大纲
第一讲:古典文献学概述(3课时)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学释义
第二节 古典文献学内容与特点
第三节 历代文献学概述
本讲阅读教材内容与参考资料:
董洪利主编《古典文献学基础》第一章,P001-051。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第一章“绪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001-027。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中华书局2001年版,P001-012。
漆永祥“当前古籍整理诸问题刍议——兼谈对《文献》杂志的小小建议”,《文献》2019年第5期,P044-053。
第二讲:古文献学史概述(9课时)
第一节 先秦两汉古文献学史
第二节 魏晋隋唐古文献学史
第三节 宋元明古文献学史
第四节 清代古文献学史
本讲阅读教材内容与参考资料: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各章“概述”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P006-057、105-121、178-190、265-289、473-379、447-470。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第二、三、四章,P013-129。
漆永祥《从科举功名、居官实绩与现实关怀看乾嘉考据学家的事功之学》,见漆永祥、王锷主编《斯文不坠在人间----李庆善教授诞辰百周年纪念文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P299-334。
漆永祥《乾嘉考据学家与桐城派关系考论》,《文学遗产》2014年第1期,P094-115。
第三讲:古籍版本学(6课时)
第一节 古籍版本学的定义及有关名词术语
第二节 书册制度
第三节 历代刻书
第四节 版本鉴定的基本方法
本讲阅读教材内容与参考资料:
董洪利主编《古典文献学基础》第二章“古籍版本学”,P052-130。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绪论”部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P001-050。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第三章“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063-115。
杜泽逊《“秦火未亡,亡于监刻”辨—对顾炎武批评北监本<十三经注疏>的两点意见》,《文献》2013年第1期,P011-015。
图为朱雨丹同学所制《李义山诗集笺注》书页
第四讲:古籍目验实习实践(3课时)
主要为在教师指导下参观中国典籍博物馆
【根据学生人数,以40人左右为群,请专业讲解员讲解】
第五讲:古籍目录学(6课时)
第一节 古籍目录的功用及主要类型
第二节 分类法的演变
第三节 历代重要目录书简介
本讲阅读教材内容与参考资料:
董洪利主编《古典文献学基础》第三章“古籍目录学”,P131-186。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卷一、卷二,巴蜀书社1991年版,P001-076。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第二章“目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028-062。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第七章“文献目录”,P188-217。
辛德勇《中国古典目录学中史部之演化轨迹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1期,P011-012。
漆永祥《<四库总目提要>惠栋著述纠误》,《文史》2000年第4期,P315-317。
第六讲:校勘学(9课时)
第一节 校勘与校勘学
第二节 校勘的历史发展与校勘学的形成建立
第三节 校勘的方法和依据
本讲阅读教材内容与参考资料:
董洪利主编《古典文献学基础》第四章“校勘学”,P187-254。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第一至第七章,P001-28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第四章“校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16-15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第六章“文献的校勘”,P167-187。
武秀成《关于校勘改字原则及细则的讨论》,《古典文献研究》2010年第6期,P525-544。
漆永祥《论段、顾之争对乾嘉校勘学的影响》,《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1993年第3期,P013-016。
第七讲:辑佚学与辨伪学(6课时)
第一节 古书亡佚的原因
第二节 古书辑佚的方法与特点
第三节 前人辑佚成就举例
第四节 伪书产生的原因
第五节 辨伪方法与特点
第六节 前人辨伪成就举例
本讲阅读教材内容与参考资料:
董洪利主编《古典文献学基础》第六章“辑佚与辨伪”,P340-391。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第五章“辨伪”、第六章“辑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55-243。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第八章“文献的辑佚与辨伪”,P218-274。
第八讲:其他相关学科(6课时)
本讲阅读教材内容与参考资料:
董洪利主编《古典文献学基础》第五章“训诂学”,P255-339。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第七至十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244-421。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第十一、十二、十三章,P388-514。
考核方式
1.平时作业1次,即学生亲手制作一册古籍。要求:
1)选择某一种古籍为抄写对象,并严格按原文抄录;
2)用学习过的古籍某种装帧方式(仔细研究,真正弄懂);
3)内页不少于20页(经折、梵夹装不少于20折,不可太窄);
4)必须是你自己抄写的古籍内容(每半页不能少于10行,毛笔写亦可);
5)要求书写方式是竖行、繁体(尽量与原本同);
6)内页要求有界行、边栏、鱼尾等等;
7)不认真书写与仿制者,期中考试成绩为不合格。
2.期末考试用闭卷或开卷方式进行,视情况而定。
3.总评分 100 分,其中:
考勤 5%
期中作业 35%
期末考试 60%
丹阳 编辑 / 睿清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