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九件你必须膜拜的青铜尊 | 之二 | 错金银云纹犀尊

鲁西 青铜艺术 2021-09-10


错金银云纹犀尊

青铜 / 酒器

高34.1厘米,长58.1厘米

1965年出土于陕西兴平



1963年,陕西兴平县吴乡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断崖取土,在距地面1米深左右掘出一个灰色大陶瓮,瓮内塞满泥土,犀尊即放在瓮中。赵振秀将此尊送至茂陵文管所,并辗转上交到国家文物局。这件国宝现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中国古代以动物取形的酒器不乏其例,如商时期的牛尊、象尊、豕尊等,周代铜器中的驹尊、兔尊、鸭尊等。这件错金银云纹犀尊的原型,应当是古代繁衍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



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苏门犀资料



犀尊腹中空,用来盛酒。尊背有椭圆形口,口上有盖,盖有活环,可以开合。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状的“流”。器腹圆鼓中空,显得腹部皮肉十分松弛,但结实有力,富有韧性,背部有椭圆形尊口,上覆素面铜盖,用于注入酒液。犀牛短腿粗壮有力,为三瓣蹄,有力地支撑着沉重的躯体,尾尖稍翘。其骨骼、头部轮廓、肌肉、蹄足比例准确,体态雄健,肌肉发达,酷似真犀。



犀尊表面遍饰精细的错金银云纹,全身布满的流云嵌入了断断续续的金银丝,好似犀牛身上的毫毛。金、银、铜三色交相辉映,华美的纹饰既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又助于表现犀皮粗糙厚重的质感,使纹饰与造型得到完美的结合。虽为实用重器,却写实生动,明显地表现出艺术家在写实能力上的巨大进步,堪称中国青铜艺术无出其右的臻品。



据专家考证,铜犀尊应当属于尊贵的礼器,为庙堂、朝廷宫室之重宝。但对这件器物的年代,专家却多有争论。更有专家指出:此犀尊发现地为茂陵园区,而历史记载中茂陵曾多次被盗,而犀尊极有可能是汉武帝刘彻的随葬品,在盗掘过程中被遗弃的。



犀牛是一种珍稀的野生动物,目前仅生存于南亚及非洲。我国境内现在已没有野生犀牛,但是在古代,犀牛却曾大量生存于我国境内。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曾出土了犀牛的骨骼。犀牛不仅生活在南方,北方黄河流域也有其踪迹,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兽骨中就有犀牛。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武丁狩猎,一次就猎获犀牛71头,可见当时犀牛在黄河流域是大量存在的。




犀牛因为皮质坚韧,多被用于制作盔甲,春秋、战国时期,用犀牛皮制成的犀甲是各国武士所渴望的装备。但由于人口增长,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犀牛数量迅速减少。到了西汉后期,犀牛在中国已经十分罕见了。但是,当时南粤以及西域等地进贡的犀牛在皇家御兽苑中,与狮、象等动物一起被圈养。 因此,西汉时期,铜犀尊的制造者一定是按照真正的犀牛形象来做器的。



翻开中国古代典籍,人们会惊奇地发现,犀牛和古老的中华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石犀镇水"就是人们熟悉的古代习俗之一。古人认为犀牛是灵兽,可治水患,所以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石犀镇水"的古老习俗。


犀牛不但是镇水的瑞兽,而且也是人们图腾崇拜的祥兽,犀牛的形象被刻画在各种图腾上,比如,生活在今天贵州、湖南、广西等地的苗族就有崇拜犀牛的特殊习俗,他们把犀牛视为部落的图腾,用于各种祭祀和典礼之中。



在古代,人们除了把犀牛当做镇水灵兽和古老图腾以外,还视其为避邪祥物。西汉的宫廷贵族制作了很多狮、象、犀牛青铜酒器,以求驱邪避灾,迎福纳祥。所以,也就有了铜犀尊这样的青铜国宝流传后世。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青铜名器系列技术总监蒋荣昌先生这样评价这件错金银云纹犀尊:“其以写实之身披挂奔放想象的魅力横贯古今则确切无疑。如果犀尊生于西汉,那它定是传承两千年以远的中国青铜文明曲终奏雅之作。”


●●●


注意,虽然我们并不从事文物鉴定工作

如果您对青铜艺术感兴趣,长按下图,可以聊聊

 


●●●


长按下图关注青铜艺术的微信公众号

如您所知,我们的内容大部分都值得一看


经典就是经典,了解更多青铜艺术

回复以下文字(蓝色文字可直接点击)

上海博物馆 | 国家博物馆 | 湖北省博物馆 | 四川博物院 | 河南博物院 | 南京博物院 | 赛克勒美术馆 | 保利艺术博物馆 | 哈佛大学美术馆 |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 美秀美术馆 | 泉屋博物馆 | 罍 | 壶 | 尊 | 鉴 | 鼎 | 盉 | 卣 | 鸟 | 羊 | 牛 | 马 | 犀 | 错金银 | 曾侯乙 | 带钩 | 席镇 | 周原 |

关于当代青铜艺术,回复 | 当代 |

 

/// 往期经典:点击→ 曹兴诚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 欢迎阅读和转发。了解当代青铜艺术,点击→ 关于我们

///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当代青铜艺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