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越之地多奇器 | 春秋 | 蛇纹提梁卣

鲁西 青铜艺术 2021-09-10

●●●


蛇纹提梁卣

又名 动物纹提梁卣 春秋中期青铜酒器

1988年9月出土于湖南衡阳,湖南省博物馆藏

通高50厘米,口径24.4厘米,最大腹径38厘米




该提梁卣直口,椭圆体垂腹,高圈足;弧形盖,尖顶方柱抓钮,龙首龙身提梁。腹部以凸起的蛇纹和蛙纹为主,辅以窃曲纹和双肩钺纹;上腹两边各施一蛇纹卷曲向下,中间缀一浮雕蛙纹,下腹中部双蛇逆行向上,与上腹蛇纹相呼应,直指蛙纹,形成四蛇戏蛙的图案。其纹饰浅而细腻,别具风格。






卣口沿饰三角云纹,圈足上近腹部处施一周窃曲纹。器盖以抓钮为中心,四面各施一镂空扉棱,将器盖等分为四个小区。每个小区内二蛇卷曲相向,间以蜥、蛙、龟、蛇、鸟纹。龙身提梁上施三角纹,三角内施鳞纹。





此提梁铜卣出土于湖南湘江流域,其形制与中原地区西周时期铜卣相似,但盖上和腹部装饰的蛇纹、蛙纹等,不见于中原商周同类器物。加之形制、纹饰相近的铜卣湖南湘潭还有出土。因此,这件铜卣应是湘江流域越人仿制中原西周铜卣的作品。




越人在先秦两汉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秦汉以后大部分融合于汉族,一部分与今天的壮族、侗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卣铸造精良,可知春秋时湘江流域的越人已有比较发达的铸铜水平。




该卣的造型与中原同类器相类似,系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痕迹,但胎薄质脆,器形轻巧秀丽。从纹饰看,无论主纹、地纹均具越文化特色,且繁缛的地纹与简洁洗练的主纹有机地结合,对称中又极具灵活性,蛇、龟、蜥、鸟、蛙等随意点缀,似无法度,却浑然天成;即使是主纹中对称的蛇纹和窃曲纹,其造型亦生动自然,富于变化。整个器物的装饰运用浮雕、圆雕、镂空、线刻等多种手法,构思精巧自然,于规整华丽中透出盎然生机,给人以极高的美的享受。




如此珍贵、精美、硕大的青铜器,说明主人身份极为显赫和尊贵。学者认为湘江流域出土铜器上的蛇蛙纹纹饰是某种祭祀礼仪的抽象化和符号化。这件卣上的蛇蛙纹占据器身主要位置,当为方国重器,或为方国国君所有。




蛇纹提梁卣出土后,立刻引起文物界和艺术界的极大关注。时任湖南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的青铜器专家熊传薪指出:这是已出土同类器物中器形最大、纹饰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一件。



  • 1989年,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先生看过该卣后,十分欣喜,当即表示希望复制该器,使其在上海博物馆的青铜艺术馆有一席之地。

  • 1990年,首届《中国文物精华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该卣作为湖南调展的8件文物之一参加展出。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数度驻足,反复鉴赏,并由衷地赞叹说:“如此精美的纹饰,堪称绝伦,我看可以叫做百虫卣。”

  • 1994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到湖南鉴定确认一级文物,该卣成为湖南送鉴文物中确认的第一件国宝,由此确立了在中国文物宝库中的地位。


●●


注意,虽然我们并不从事文物鉴定工作

如果您对青铜艺术感兴趣,长按下图,可以聊聊



●●


长按下图关注青铜艺术的微信公众号

如您所知,我们的内容大部分都值得一看


经典就是经典,了解更多青铜艺术

回复以下文字(蓝色文字可直接点击)

| 上海博物馆 | 国家博物馆 | 湖北省博物馆 | 四川博物院 | 河南博物院 | 南京博物院 | 赛克勒美术馆 | 保利艺术博物馆 | 哈佛大学美术馆 |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 美秀美术馆 | 泉屋博物馆 | 罍 | 壶 | 尊 | 鉴 | 鼎 | 盉 | 卣 | 鸟 | 羊 | 牛 | 马 | 犀 | 错金银 |
曾侯乙 | 带钩 | 席镇 | 周原 |

关于当代青铜艺术,回复 | 当代 |


/// 往期经典:点击→ 曹兴诚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 欢迎阅读和转发。了解当代青铜艺术,点击→ 关于我们

///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当代青铜艺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