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丝路连欧亚 中华烁古今——清华同衡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建设

清华同衡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2022-06-25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一艘小小红船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初心不改,衡心如初。清华同衡秉承家国情怀,始终践行社会责任,置身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余年间产出无数实践项目成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清华同衡特推出“献礼建党百年 践行大院担当”栏目,多角度回顾清华同衡规划师们二十余载建设家国的心路历程,展现清华同衡的智库风范与大院担当,以拳拳赤心与累累硕果献礼建党百年。



7月25日,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上再添一颗璀璨明珠。


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日子,中国、福建、泉州,莫不如此。对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设计师们来讲,这也是一刻让人感动的时光!


2017年清华同衡承担了“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虽然因为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申报暂时受挫,但为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对泉州突出普遍价值的理解与认可,实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只是清华同衡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战略实践中的一个侧影。


自2013年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已逐渐从顶层设计到扎实推进稳步实现,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赢得沿线国家的广泛赞同和积极参与,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繁荣发展。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七年来,清华同衡致力提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认识,深入探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社会服务工作的思路,以期在思想上凝聚共识,在行动上汇聚力量。


为此,清华同衡在这项工作中自始至终贯彻了三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二是积极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三是深入思考“一带一路”技术服务工作如何与民生发展做好对接


发挥科技人才荟萃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重要项目认真部署谋划、精心组织推动,清华同衡在这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中正在并仍将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守护遗产资源  文化交流促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根植于历史,源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息息相关。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文明之路”。这些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必将在促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之路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纽带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也表示,“一带一路”沿线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这些文化遗产,有利于加强民众交流,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泉州:重塑“海丝”起点


泉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泉州搭建起对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新平台,开启了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清华同衡与泉州结缘于20多年前的《泉州市古城保护整治规划》,多年深耕于泉州名城保护的各个环节,已先后完成西街、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城市设计,晋江五店市、石狮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规划,晋江市传统民居建筑(群)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泉州“海丝”申遗点环境整治方案设计等不同类型的遗产保护项目。


2015年,清华同衡和泉州市规划院成立联合项目组,正式开展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这次名城保护规划修编,着眼于协调保护、展示、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价值特色共识为根基,以活化利用为保护目标,以空间资源配置为工具,谋求历史文化名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为便于工作推进,清华同衡遗产中心在泉州成立了海西规划室,作为主要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工作的专业机构,倡导“陪伴式成长”的工作理念。在驻地工作中,项目团队秉持尊重、陪伴的心态,与地方政府、甲方、地方同行真诚合作,凭借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全面的贴身服务、众所可见的项目成果,获得各方信任,并与他们建立了稳定和相互信赖的关系。


同衡驻地团队与地方保护规划管理部门、本地合作团队一道,在实践中相互学习、陪伴式成长,共同摸索出“以规划为引导,以落地实施为目标,融合规划、建筑、景观、市政交通、运营等为一体的全链条式”驻地工作模式。


改造前后的海西规划室


2016年,泉州以“古泉州(刺桐)史迹”之名,正式向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迈进。清华同衡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同期推进,积极拓展了价值特色的内涵与外延,搭建起全域遗产网络,探索遗产地城市发展管控路径。此外,承接了多处申报遗产点的环境整治工作并高质量完成,这些都助力了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22处遗产点之一石湖码头整治后


库车:擦亮“丝路”明珠


清华同衡与库车结识甚早,始于2005年承编库车城市空间战略规划。从那以后,同衡一直服务于库车城乡规划建设,涉及战略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遗产保护、风景旅游、市政设施、安全防灾等多个板块,项目数量多达24个。伴随库车从一个传统农牧业地区转型成南疆现代制造业基地,从一个南疆小城成长为自治区南部区域经济中心,助力库车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同衡连续承编2006年、2012年、2017年三版库车城市总体规划,关注重点从“增量”走向“存量”再走向“品质”,从2006年的制定应对经济跨越发展的空间策略,成功拉开库车的城市框架,到2012年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提升,再到2017年更加注重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关注城市空间品质,一步步陪伴库车实现高品质发展转型。


2008年,为配合库车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衡承担了《库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了摸清库车的每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遗产和总规团队的十多个伙伴扎根库车,一待就是几个月,走遍库车大街小巷,分组寻访了库车6000多座老房子,针对100多所典型的老民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该项目也获得了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跟进实施落地的苏库吾克、萨克萨克街区更新改造项目由遗产团队联合同衡建筑分院,探索了独具地方特色、符合名城保护要求的新型民居模式,成为新疆保护示范项目,并获得中国建筑学会经典人居设计综合大奖。


高强度、高效率、高质量的遗产普查和社会调查工作的背后,是项目组成员的辛勤付出。“在新疆调研,特有的‘困难’是语言交流难题。”项目组成员肖金亮如是说,“好在当地政府给予很大支持,每个调研小组都配备了翻译。一天的调研工作结束后,晚上,我眼前又浮现出白天工作时工作人员在每家帮忙翻译、询问时的认真样子,看似简单的调研工作成果,真可以说是融合了多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合作智慧的结晶啊!”


库车调研深入维吾尔族老乡家庭院落


如何用科技的力量保护和传承库车文化一直是同衡人关注的重点,也一直将同衡的新技术研究应用与库车实践紧密结合,通过3D航拍和航摄,对苏巴什佛寺遗址——龟兹文化中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进行了3D还原技术测绘。对苏巴什佛寺遗址的3D测绘为建立完善“申遗”项目档案资料工作,完成编制丝绸之路遗产点的文物保护、展示、环境整治、监测和安全消防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获得华夏建筑科技二等奖。


更可贵的是库车老百姓的认可。有一个社区工作人员说,“当年清华来了个团队调研老城区,工作太认真了,连每家鸽子笼在哪里都知道!”老民居的户主拉着同衡人的手说,“你们又来了,我记得你们!”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点点滴滴,十分有趣,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清华同衡已经成为库车人记忆中的一部分!


通过保护历史环境,完善区域功能,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措施,库车正在重现历史地区活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和谐与文化复兴。清华同衡的实践探索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在多民族地区实现了“保护”和“发展”双赢的和谐共建。


活化文化遗产  凝心聚力惠民生


“惠民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让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参与国的普通百姓。因此,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中,“惠民生”是重点关注的内容。


昆明:打造重要战略节点


2017年6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研讨会在昆明举办,以文化遗产促进思想交流、文明对话、民心相通。


云南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省份,是我国与南亚、东南亚之间直接交流的区域。滇越铁路曾对区域文化、经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申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此,清华同衡承担了《昆明城市米轨沿线改造提升规划》的任务。


在调研现场,项目组成员爬过墙、越过铁路,只为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米轨铁路蕴含的文化内涵。


翻墙越路只为准确理解米轨铁路文化内涵


昆明米轨作为联通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通道,肩负着引领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建设的使命。经项目组现场调研分析,米轨周边城市空间日益消极,为打破这种颓势,必须加强这一带功能的公共性,使米轨的存在不再是封闭的交通联系空间,而是多维度的城市生活体验。


通过植入指状渗透的服务设施及开放空间,织补缝合城市空间,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带动沿线周边的综合发展,使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城市生活,助力昆明米轨成为昆明城乡输送能量、生发活力的纽带。为此,规划将打开面向米轨一侧的封闭界面,优先考虑沿线居民需求,植入公共服务设施与开放空间,打造露天小剧场、儿童游乐场地、街头绿地、带状铁路公园、商业综合中心等便民设施,综合提升片区居住的环境品质。


未来,随着昆明米轨的活化,米轨与城市的“融合”逐渐加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将更加响亮,米轨也必将成为昆明重要的一条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带、绿色生态带、市民休闲带、亮化景观带。


福州:布局“海丝”核心地区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产业升级转型等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常常矛盾凸显。如何通过遗产活化,发挥其对城市发展的能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遗产活化利用必须解决呆板严肃、难以深入人心的问题,将其转化成时尚、有趣的文化产品,以接地气的形式,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福州市“三坊七巷”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古建筑。其中,登记保护的古建筑共有159座,还有大片传统院落式民居和福州特有的“柴栏厝”商业民居建筑,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清华同衡参与编制的福州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重点地段整治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系统构建了以文化空间为依托、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保护方式,被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单霁翔评价为:“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规划,是按照国务院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在国家文物局组织下进行的第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属国内首创。”


清华同衡遗产中心团队全面参与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街区保护、 整治、环境提升等工作,并在三坊七巷的功能完善、文化复兴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持续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在城市核心区保留了不可再造的古城景观,并推动其成为城市活跃的文化展示窗口,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


59岁的曾先生自出生起就在三坊七巷居住,全家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400多年,至今保存下来的住房仍为明代建筑。曾先生说:“三坊七巷在保护修复前,居住环境非常混乱、恶劣,基础设施很差,老房子破烂、漏雨,下水道就在门口。政府实施保护修复之后,老化的电器换成新的,安全有保障了;还改造了基础设施,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老百姓现在更愿意住在这里了。”


从即将拆除重建到三坊七巷保护与复兴,清华同衡通过努力挽救了这片城市历史街区;恰当的用地控制措施与良好的旅游管理,又延续了历史居住空间的宁静,最终实现了社区生活的复苏,并使三坊七巷成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典范。


整治复苏后的三坊七巷

项目主创和第十一支部组织党员在项目现场观摩


联通基础设施  互利共赢同繁荣


金三角:走出国门共建“陆联”


2017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万象国家主席府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举行会谈,双方同意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共建中老经济走廊,推进中老铁路等标志性项目,推动双方务实合作更多惠及两国基层民众。为此,金三角经济特区将发挥重要节点作用。


在此背景下,清华同衡紧抓时代机遇,组建项目组赴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考察调研,启动市政基础设施实施规划编制工作,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又助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


项目初期,由于当地基础资料严重缺乏,为了摸清特区基础设施的“家底儿”,项目组成员充分发扬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亲自动手翻井盖、查管线,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为了资料的准确性,还积极和当地电力公司、交通局等部门进行对接。


项目组成员在当地积极调研


艰苦的一线调研工作结束后,更加繁忙的规划设计编制工作也陆续展开。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规划的实施性,项目组继续编制细化规划实施方案,直接指导施工,突破规划与建设之间的技术衔接屏障。同时,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又对其施工过程进行陪伴式服务,全程指导;并协助特区管委会建立了“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包括规划审查制度、专家库制度、项目库制度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最终,协助其向着打造现代化的宜居城市、泛金三角地区示范城市目标前进。


在战略层面,该项目是清华同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标志性项目,表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技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取得输出东南亚国家的实质性进展。在技术层面,该项目构建的“东南亚欠发达地区”规划工作思路,包括制度建设、标准体系及基础数据库建设、特色方案编制方法、上下拓展服务模式四个方面,对于清华同衡继续开展其他“东南亚欠发达地区”工作具有示范意义,总结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可以有效指导后续其他项目的开展和落实。


海南:服务“海丝”南端要塞


海南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战略要地和重要补给基地,具有重要地位。同时,海南位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南端,是扼守中国的南大门,构建起拱卫“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命线。


清华同衡参与编制的《海口市“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主要任务是加快海南自贸港新时代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高质量发展,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规划》中创新建立了消防救援和院前急救示范工程,加强消防救援队伍与医疗急救部门联动,实现同时调度、同步出动,提高火灾及灾害事故现场的消防救援质量,在灾害事故现场加强应急医疗处置,为后续医疗急救赢得救治基础和救治时间,避免二次伤害,最大限度挽救受灾人民群众生命,使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具备“灭火、救援、救护”三位一体的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完成“全灾种、大应急”灭火救援任务。同时积极发展航空消防救援力量,充分发挥航空救援关键作用,形成自贸港“海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启动航空消防空地协同救援力量建设,融入国家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


编制团队与各部门座谈交流、深入消防部队参观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七年来,清华同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在“一带一路”串起的众多城市和地区,奋战在守护文化遗产、联通基础设施的咨询服务一线。展望未来,同衡人将继续用自己的家国情怀、专业知识,在“一带一路”上践行文化交流促发展、互利共赢同繁荣的理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同衡力量。


相关推荐

清华同衡探路生态文明实践

清华同衡党建引领灾后重建发展纪实


供稿&图片 | 同衡规划院第十一党支部

第五党支部 第十党支部

统稿 | 焦孝齐

编辑 张东林

排版 | 张蓝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