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清华同衡深耕“文化自信”实践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一艘小小红船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初心不改,衡心如初。清华同衡秉承家国情怀,始终践行社会责任,置身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余年间产出无数实践项目成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清华同衡特推出“献礼建党百年 践行大院担当”栏目,多角度回顾清华同衡规划师们二十余载建设家国的心路历程,展现清华同衡的智库风范与大院担当,以拳拳赤心与累累硕果献礼建党百年。
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多次谈到中华传统文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实践者,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同衡”)在20余年的建院历程中,在党的领导下,足迹遍布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等,走遍全国大部分重点城市与乡村。从现场调研到方案设计,从项目施工到策划运营,从价值挖掘到保护措施,从活态利用到可持续发展,清华同衡在经年累月的点滴积累中推动城市发展,不断完善建筑、城市的更新,不断积极做出“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发展路径探索,促进文旅融合政策推动,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探索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道路。
根植当地 实地踏勘
挖掘文化之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如此。清华同衡坚持践行根植当地、实地踏勘的工作方式,帮助项目地挖掘城市文化自信及塑造城市形象。
深入挖掘现状价值
保护传统文化
东塍粮站位于临海市东塍中心镇东溪单村,原为解放初期村镇粮库,反映了计划经济时代苏式粮仓的建筑特色,是共和国早期粮仓建设的模板。
面对具有时代特色和历史文化记忆却闲置的粮站,清华同衡以总建筑师徐健为首的院领导和项目组根植当地,深入挖掘粮站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与当地领导、乡贤、工匠、居民密切沟通与交流,党群共建,激发和带动群众的积极性,很快,各方达成共识,有序推进项目。从建筑策划、建筑设计、结构修缮、安全检测到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外部环境改造全流程跟进,充分利用当地乡土建筑技术及材料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最终将东塍粮站打造成为了东塍镇的“家门口文化服务阵地、东塍精神文明粮仓”,一举成为镇中文化实践中心、当地文化对外展示交流的窗口,并得到当地省、市领导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规划组前往粮站现场踏勘及改造工程照片
城市文化和形象的塑造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展示途径。东塍粮站作为计划经济时期重要的时代印记,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集体记忆。在项目过程中,团队带领当地人民进一步了解来时路,深刻认识、认同历史文化,为推动中国文化事业、产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实施完成后照片
融入当地风土民情
做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清华同衡深知扎根当地、融入当地风土民情、增加公共参与力度,是做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不二法宝。为配合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清华同衡遗产中心于2012年承接了侗族村寨价值研究、保护管理规划等一系列工作。
规划专业团队通过规划师下乡及现场服务等方式,对历史村落重大决策提供跟踪式服务,并且通过邮箱、社交媒体等方式建立了社区与设计团队的日常咨询渠道,对村民自建房选址、村庄照明设施选型、村内道路铺设材料与选线等细节问题提供日常的咨询服务,以随时解决村民参与日常村落保护与维护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提高村民保护的积极性。同时,立足村落遗产保护和公众参与面临的现状问题,组建了一支复合团队,持续对侗族村寨开展专题讲座与座谈、案例宣讲与展览宣传等实践,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交流,使当地村民理解申遗和村落保护,并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参与保护工作。
公共参与现场照片
侗族建造技艺志愿活动照片
四年多来,在党建工作与规划项目深度融合下,清华同衡遗产中心持续组织并创新公众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使所作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坪坦村、芋头村、高步村等5个坪坦河沿线村落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侗族村寨多次受邀参加国内传统村落会议和展览,介绍相关经验,得到包含香港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的报道;村寨的公众参与研究成果也多次参加国内外遗产保护会议并宣讲。村民从对申遗和遗产保护一无所知,到积极主动参与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建设。
全流程跟进 陪伴式成长
深耕文化之田
造钟,而非报时。
文化自信的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无数党员与人民群众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清华同衡规划师们逐渐建立起从现场调研到方案设计,从项目施工到策划运营,从价值挖掘到保护措施,从活态利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全流程跟踪体系,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一种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努力讲述新时代书写的优秀中国故事。
搭建多领域议事沟通平台
保障项目高品质实施
景德镇陶瓷产业历经千年,留存了大量的产业遗迹,是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价值载体。经过遗产二所团队长达数年的驻场陪伴,推进打造了以文化产业概念园为首的全新的陶溪川,荣获文化部首批10个全国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并获得UNESCO亚太遗产奖创新大奖的荣誉。
在整个项目的落地实施过程中,建立“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工作格局,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协调运行机制,成立开创性的“驻地办公室”等服务机构,以陪伴式成长的践行方式,协助业主方与工程、设计方高效紧密沟通,有效整合了多方资源,搭建了议事沟通平台,专业团队提供了专业建议,群众积极参与,共享了智慧和力量,保障项目的高品质实施完成。
实施完成后照片
在工地驻场的艰苦工作中,党员同志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强烈的全局观和大局意识,自觉落实并完善项目进度安排,以持续的创造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协调各方,强化执行力,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馈群众意见,在不断的反馈与修正中真正实现党中央关于“人民城市建设”的理念。陶溪川作为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提升了市民的自豪感与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心,体现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要把人民群众的共同美好生活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追求”的理念。
切实了解居民需求
探索文化魅力空间新思路
在什刹海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实践中,清华同衡也充分发挥驻场陪伴优势,成功将什刹海打造成为空间环境优美、历史文脉彰显、公共服务便利、游览体验舒适的景区。
清华同衡团队为切实了解居民需求,坚持完成了长达数月的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了700多家店铺,总结群众的所关注的问题,摸清大家对于什刹海的认识和期待,并积极主动去探索违建拆除、历史河湖水系恢复,为市民提供有历史感和文化魅力的滨水开敞空间。项目组还以不同形式进行规划交流与传播,2019年3月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建筑规划与景观专业进行交流,2019年底参与北京电视台《我是规划师》拍摄,分享成功经验,通过媒体渠道将遗产与文物保护的意识传播给群众。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建筑规划专业交流
《我是规划师》中清华同衡员工接受采访
清华同衡项目组在《我是规划师》拍摄现场
规划过程中,清华同衡团队前期走访充分了解民意,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全程驻场,有序推动文物资源的腾退、保护和开放,创新资源展示利用方式,落实文化中心建设,以国际标准彰显中国特色保护。推进景区织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服务业态供给,推动游览舒适化、服务便利化、环境生态化和景观优美化,提升旅游和生活服务品质,切实解决了群众所关注的问题。
什刹海风景区环湖堵点打通整治前后对比照
2020年疫情期间,项目组配合什刹海景区管理处进行线路管理方案的细化落实。未来,规划团队将持续跟踪什刹海景区的发展,为承载集体记忆的历史片段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做到“留旧”“留文”“留魂”。
多领域贯通 资源整合
促进文化之兴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清华同衡大力推进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等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
传承乡村遗产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文旅融合模式
随着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如何保护乡村的整个遗产、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的难题日益显现。2021年,清华同衡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Airbnb爱彼迎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携手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合作,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活化方式,从而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遗产酒店的品牌拓展,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基础、遗产资源保护利用为核心,促进乡村经济与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深度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清华同衡遗产中心在北京首钢园成功举办了“激活乡村遗产,文旅跨界共振”学术周分论坛。论坛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聚焦乡村历史建筑文物的活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
乡村遗产酒店项目发布会现场
保护遗产,不仅着重于保护遗产的本体,更应该加强对于遗产环境及非物质要素的保护,从而在保护过程中实现利益相关者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认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项目发布会上表示:“遗产酒店是利用历史建筑、依托历史文化所举办的整个乡村的酒店,既是对乡村遗产的保护,也是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很好尝试,让文物活在当下,成为遗产酒店努力的方向”。
活化文保单位
文旅赋能释放发展新动力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颐和园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华同衡参与了颐和园的首个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项目组通过明确颐和园旅游发展定位、特色产品、主题线路等内容,指导颐和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立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紧密围绕北京建设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提出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典范、中外文化交往窗口和国家优质旅游标杆三大目标。并以遗产活化、永续传承、疏堵分流、内外统筹四大战略为引领,进一步加强颐和园传统园林文化展示,打造优质观光、文化体验和要素服务三大产品体系,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在此过程中,清华同衡高度重视遗产活化,让心灵触摸遗产,多重视角深度展示皇家园林文化,并提出采取分时网络预约方式对游客规模和入园时间进行调控,结合团散相宜的八条主题游览线路,引导游客分流,开发全天候旅游产品,通过优惠政策、节事活动、文化展览等策略激活淡季旅游。
颐和园旅游资源分布图
在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开展的“乾隆花园研究性保护项目”中,为更好地保护乾隆花园承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华同衡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及自动点云识别和配准等现代测绘技术,从风景园林的专业视角,历时七载,完成了对乾隆花园全方位的数字化扫描与三维模型搭建,这在故宫乃至在中国古建保护领域都是首次尝试。
研究出版《数字化视野下的乾隆花园》
塑红色经典 文旅共振
铸就文化之魂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和精神归宿,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动力源泉。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多年的实践中,清华同衡致力于挖掘红色文化潜力,讲好红色动人故事,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与守护者。
挖掘红色基因,讲好文化故事
2019年7月24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方案》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同衡在工作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河北段是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山海关是重中之重、龙头样板,山海关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强化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时代眼光,以文化为引领,以文旅融合为重点,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可持续。2020年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清华同衡核心技术骨干团队全程深度参与,以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参与相关规划工作,助力山海关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向世界开启长城文化新窗口、奏响中国故事的山海关强音。
清华同衡副院长霍晓卫向长城沿线15省文旅局负责同志介绍规划编制情况
除此之外,清华同衡在中宣部组织的竞标中从各部委推荐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总体规划》的十几家国内一流单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编制该规划的殊荣。为此,清华同衡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院长袁昕提出该项规划要做到:“研究长征遗产,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做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为后续的实施建设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把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写在祖国大地上”。
清华同衡和中宣部领导讨论初步思路
在规划编制工作中,清华同衡以国际视野、中国高度、时代眼光解读中央政策、认识项目意义、开展综合分析。在组内党员的带头和引领下,项目组深入学习党和国家各项大政方针,并集中学习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多份重要文件,吸收并贯穿于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保证了规划成果的精确度。
赓续红色血脉,带动区域复兴
新文化运动的前沿——五四大街北京大学红楼是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发祥地之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和革命先驱都曾在这片热土上留下过深深足迹。五四大街只有短短700余米,却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众多光辉历史。站在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的历史节点,承载了无数红色记忆的五四大街迎来了焕新的时刻。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五四大街北大红楼周边整体环境提升工作由北京市城管委组织,东城区政府、东华门街道作为实施主体,清华同衡作为技术统筹单位,搭建技术协同平台。依托献礼建党100周年的重大机遇和历史契机,全程采取高标准设计,保障实施质量。规划以“五四阵地、红色摇篮”为主题,通过“以文化为引领”,明确街道整体定位;绣花功夫,全面提升风貌形象;内外兼修,沿街提升“有里有面”;多方参与,实现街道共建共享;以点带面,带动区域文化复兴”五个方面重点打造,突出北大红楼的历史主体地位,塑造庄重典雅的文化氛围,形成展现中国共产党近现代光荣历史的标志空间。
五四大街北大红楼周边整体环境提升后照片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清华同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发力,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国家和地区发展上,落实到行动和措施上,为文化自信建设工作贡献同衡智慧和同衡力量。
相关推荐
清华同衡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建设
清华同衡助力北京“两翼”高质量发展
供稿&图片 | 同衡规划院第十党支部
第十一党支部 第十二党支部
统稿 | 赵月 王博
编辑&排版 | 张蓝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