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用性村庄规划:根植本土以规划手段助力乡村善治

贵州分院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2023-03-17

清华同衡贵州分院根植于贵阳市花溪区、贵阳贵安等研究基地,率先开展贵州地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从“区县—乡镇—村庄”多个层面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进研究。本文以贵州分院村庄规划实践为例,从规划运行、编制重点和实用路径三个方面探讨新时期村庄规划如何兼顾系统性规划和简单实用性需求的实践路径。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空间治理体系改革背景下,村庄规划是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任务和各部门乡村振兴任务的最终落实,是引导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规划内容的落地需立足于乡村自身生态和发展规律,因此更加强调“多规合一”全要素系统性管控和“简单实用”切实指导村庄发展。


清华同衡贵州分院根植于贵阳市花溪区、贵阳贵安等研究基地,率先开展贵州地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从“区县—乡镇—村庄”多个层面对乡村板块人口、产业、土地、文化等发展需求和趋势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进研究。在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2022年全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和最美乡村规划师评选活动中,分院承接的《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大洪村村庄规划》入选贵州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名单,获优秀奖;分院何浪、卓琳两位驻村规划师入选贵州省“最美乡村规划师”。


本文以贵州分院村庄规划实践为例,从规划运行、编制重点和实用路径三个方面探讨新时期村庄规划如何兼顾系统性规划和简单实用性需求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实用性与有效性,规管结合,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1.编制体系立足“实用性”要求,精细化规划内容。

基于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和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编制深度要求,村庄规划在落实上位管控的基础上,统筹村庄全域全要素,考虑人口、土地、产业、设施、人居环境等多种因素,根据村庄实际发展阶段和诉求制定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实现规划管理和乡村振兴。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路径


2.管理体系保障规划运行,构建支撑规划实施管理的工作机制。

借由贵州分院在区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基础,村庄规划项目组协助地方政府共同建立了“区县管理—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开展模式,贯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工作传导体系,保证规划既符合各级政府部门的管控要求,也能便于乡镇及村委的实施管理,同时充分体现村民合理诉求。

“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传导体系


3.驻村规划师陪伴式规划,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为了加深对村庄的认识,了解乡镇和村庄发展诉求,项目组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乡镇座谈、村民代表大会、坝坝会、入户调研、随机采访、“线上+线下”问卷等方式多维度了解村庄现状情况和村民发展诉求。同时,以贵州省1+1驻村规划师工作机制为契机,分院选派4名驻村规划师参与地方政府驻村工作,深度参与到村庄建设、项目实施和乡村治理工作中,力求做到陪伴式村庄规划,保障规划最终落实。

驻村规划师参与乡村建设


二、基于乡村差异性特征,分类定标,聚焦重点精确指导

基于贵州喀斯特地貌特性,贵州村庄分布普遍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山地村庄分布特征,因客观条件不同导致发展阶段差异化。本次贵州分院承接了贵阳市花溪区西南部四个乡镇的村庄规划,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地貌、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花溪区在该板块大力发展山地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项目组通过分析上位管控要求、村庄基本发展要素、区域发展特点等制定村庄分类评价体系,同时根据该板块乡村产业振兴的区域发展目标,进一步研判村庄特征,明确村庄在区域内承载的功能,以分类指引规划,呈现差异化规划策略、内容与成果要求。

村庄分类评价体系

村庄功能分类及发展方向


1.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村庄用地布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本次村庄规划存量盘活和用地优化的重要探索之一,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乡村生态系统。围绕乡村振兴土地整治“提功能、优布局、补短板、惠民生”12字方针,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用地布局优化,同时针对具有重点发展潜力的村庄,探索用地留白机制,在落实上位三线管控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存量低效建设用地梳理,结合自然村庄分级分类,从优先保障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角度优化村庄用地布局。


(1)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一方面,结合“一户一宅”政策,梳理农村一户多宅户数,并进行建筑质量评价,确定可优先腾挪的农村宅基地,并明确其利用方式;另一方面,梳理村域范围内闲置公用设施用地、采矿用地等其它闲置低效用地,结合村庄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需求,通过转变为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用设施用地或留白用地等进行盘活。


(2)农用地整理:根据贵州地区山多地少的特征,改变以往单一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土地整治模式。在落实上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基础上,探索区域内一般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激发土地潜力,优化村庄农业空间布局。


2.聚焦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1)村庄风貌提升:村庄风貌提升需考虑乡村中的山林、农田、村庄聚落分布和建筑肌理,保证村庄风貌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规划通过视线分析人视角下不同观景点与周边环境的视线联系,确定风貌重点改造区域,并结合农房整理和建筑质量评价,提出农房整治的模式。

基于人视角的景观视线分析辅助确定重点风貌改造区


(2)村庄景观环境提升:通过肌理识别,利用村寨内的空闲地、宅旁绿地、宅旁菜园、田地等拓展村内公共空间,重点对村内空闲地、主要通道两侧和庭院景观等方面进行景观提升。

宅旁小菜园景观

主要通道两侧景观提升

庭院景观提升


3.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本次“实用性”村庄规划以多轮的规划和建设实际情况,重点聚焦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环卫设施完善,进一步补齐村庄基础设施短板。

(1)以建设实施为目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农村污水治理:根据贵州山区高差较大、村居点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根据村庄区位,居民点聚集情况,村域范围内高差等现状明确村庄污水治理模式。同时对标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村庄建设规划中细化到管径布局、污水处理站位置及规模等内容,切实指导项目建设实施。

(2)公服设施按需配置,提高设施集约化水平

差别化配套要素,实现村庄“设施按需配置,服务全面覆盖”。结合村庄分级,中心村重点布局教育、医疗、农村物流商业、社会保障等相关设施,形成区域公共服务中心,辐射周边一般发展村庄;一般村根据村庄实际需求,配置满足村民基本生活服务的文化体育,老年服务等设施。

表 1村组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表


4.聚焦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用地

(1)整合区域资源要素,优化村庄产业布局

立足于区域山地特色和人文资源,通过调研深挖乡村资源,从区位条件、环境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基础四个方面评估村庄产业发展潜力,明确村庄产业发展定位。同时,根据村庄资源差异化布局产业形态,拓展乡村产业链条,引导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区域发展潜力评估

产业布局和产业体系规划


(2)统筹“存量和增量”,保障产业用地需求

优先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挖掘可利用存量,根据产业需求优化用地性质和用地布局;同时在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复合利用,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方式和适量有度的“规划新增用地+用地留白机制”保障产业发展空间。

乡村产业用地规划


三、基于规划实施路径实用,技术落实,优化成果表达形式


1.村民用能懂好懂

村民是村庄规划的主体,本次规划成果在贵州省贵阳市技术导则成果要求的基础上,优化说明书表达形式,利用飞机全景航拍和倾斜摄影模型为底图,直观表达村庄空间格局和规划建设内容,保证规划简单好懂,可直接指导项目实施。

说明书优化后表达形式


2.政府用能用好用

根据地方政府实际需求,形成乡村建设用地GIS矢量数据库成果,通过政府相关数据化平台指导地方政府对乡村板块新建农房用地合规性和风貌建设审批,将村庄规划成果落实到部门相关工作。


3.跟市场有效对接

通过村庄规划引导和驻村规划师机制,引导资本参与村庄建设。目前在规划区域已按照规划引领建设相关产业项目。

花溪区黔陶红岩峡谷营地实景图


感悟和总结

驻村工作日常(卓琳,左一)

乡村规划师卓琳:事实上,乡村规划师最重要的是发挥“纽带“作用。首先是与村委和村民,项目组通过实地踏勘、村委座谈、入户调研等方式深入乡村,了解村庄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主要发展诉求,并在多次入户和座谈的过程中与乡镇、村委和村民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村民非常愿意告诉我们对村庄建设的实际诉求,比如修路、建房等。其次是与政府和各部门,项目组作为当地政府的技术顾问协助各部门和乡镇去解决村庄主导产业选择、项目选址、村庄治理等实际问题,就像一个信息中转站,将各部门在乡村板块的目标任务系统性整合后输出给各部门,避免部门间重复工作和村庄板块的碎片化治理。最后,是与社会和企业,乡村振兴必须要社会和资本的参与。通过规划引导资本参与乡村建设,高效的引导项目落地实施建设,同时协调好资本、土地和人的关系。


驻村工作日常(何浪,左三)

乡村规划师何浪: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是规划师的责任与情怀。春夏秋冬、田间地头,摸清村庄的每一寸土地,倾听村民的迫切诉求。重识乡村价值,挖掘乡村本底特色,构建乡村发展路径,努力做到贵州省“让村庄规划更加符合乡村实际、更加突出村民主体、更加彰显地域特色,更好指导乡村建设,处理好村庄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


陪伴式规划,发挥规划师纽带与联结作用。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建立多元协同的工作平台,全程指导村庄规划建设。联结村民、当地政府、施工方、技术团队以及社会力量,听取不同参与者的意见,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动态化调整制定合理的方案。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项目的落地,为村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乡村振兴发展一定大有可为。


总  结

贵州分院在推动花溪区实用性村庄规划中,结合贵州省村庄“小集聚、大分散”的山地村庄分布特性,以底线管控为约束,以村庄发展为目标,协同区域产业、设施发展建设战略,以农文体旅相结合发展模式,对村庄的农业、生态、产业、交通、设施、住房、等提出发展措施与发展建议,推动村庄人居环境改善,促进村庄用地集约,完善村庄发展路径,为“实用性”村庄规划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关链接

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实践与探索

贵州分院精彩回顾(优秀项目展示)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贵州分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