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清华同衡学术周 | “品质·生活”专题论坛

清华同衡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2023-10-15

“规划视界——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于2023年6月11日正式开幕。6月13日上午9:00“品质·生活”专题论坛准时拉开帷幕。高质量发展时代,规划重点正在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满足全体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成为规划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我们希望城镇和乡村能够为全体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和美好的生活环境,满足物质、文化、生活的全方位需求,成为“全龄人群”的宜居家园。本次专题论坛分为“详细规划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面向综合实施的详细规划”两个版块,我们邀请到深度参与详细规划实践的政府管理者、知名学者、企业界和规划实践者等各方人士,围绕“品质”“生活”这两个关键词,结合不同类型的规划实践案例共同探讨分析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规划策略和行动方法。



2023年6月13日,“品质·生活”专题论坛准时拉开帷幕。上午版块的论坛由清华同衡详规中心副主任杨军主持,袁昕院长致辞。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浚,清华同衡恽爽副院长分别展开了精彩的主旨报告。清华同衡黄嫦玲、陈永强、张东谦、冯刚、刘宏分别针对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内容丰富的实践报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黄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清华同衡张晓光副总规划师各自对实践报告做出了深度点评。下午版块的论坛由清华同衡详规中心副主任于润东主持,恽爽副院长致辞。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俭,清华同衡张飏副总规划师分别展开了精彩的主旨报告。清华同衡刘巍、程洁心、李丹、李洋、徐慧君、杨超、王韵嘉、赵博、崔亚楠分别针对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内容丰富的实践报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俭,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规划实施一处处长杨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清华同衡徐刚副总规划师、沈丹副总规划师各自对实践报告做出了深度点评。

▲上午环节嘉宾与报告人合影

▲下午环节嘉宾与报告人合影


 Part1详细规划的关键技术创新 


  主持人

杨   军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规中心副主任、详规三所所长

详细规划的关键技术创新版块由清华同衡详规中心副主任杨军主持,开场介绍了参会嘉宾及版块主题。本场“品质·生活”专题论坛主要围绕“品质”“生活”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希望城镇和乡村能够为全体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和美好的生活环境,成为“全龄人群”的宜居家园。详细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下半场,是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各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全国各地市、县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正在逐步开展。然而建立在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的传统详规体系是否能够满足从注重空间规模扩张到追求空间效益综合提升的转变,能否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到国内详细规划领域一线的管理者、编制方、专家、学者,他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嘉宾致辞

袁   昕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

袁昕院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与欢迎各位嘉宾和同仁参加同衡学术周“品质·生活”的主题探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向下传导时,映射在城市空间和生活上反应出更多元化的要求,内涵更加丰富。详细规划作为面向实施的空间管控核心技术,如何建构新的管控体系和引导逻辑,以适应新时期高品质生活的要求,欢迎各位嘉宾和专家共同探讨,非常期待今天的交流能够为大家今后的工作带来启发!



  主旨报告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详规转型

杨   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详细规划,是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以及实施城乡开发建设、整治更新、保护修复活动的法定依据,是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完善功能配置、激发发展活力的实施性政策工具。新体系下详细规划转型需要再思考、再认识。杨浚副主任从空间供给对时间变量缺少包容、空间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沟通、资源统筹与多元主体缺少互动、资源分配对市场需求缺少认识等四个方面反思了以往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由建设单要素转向全域全要素,由静态蓝图转向全过程、全周期动态管控,由技术文件转向谋划、策划、规划、计划制度集成,由空间规划转向空间治理的详规转型方向,并从工作思路、规划方法、编制基础、技术手段、管控重点、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分区分类编制详细规划、立足资源资产关系提高规划针对性和可实施性、探索增存并举的详规编管方法、完善详规整体制度设计等推动详细规划转型的关键内容。


面向高质量发展详细规划编制实施的技术思考

恽   爽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城市副中心分院/河北雄安分院院长

恽爽副院长分享了有关面向高质量发展详细规划编制实施的技术思考。恽爽认为,在新形势、新理念以及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详细规划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新的转型。详细规划从编制、管理到实施,要充分思考不同空间尺度下,多元参与主体对空间资源的差异化综合影响力;深刻理解“多规合一”的技术逻辑与工作组织逻辑:规则是底线、共识促实施;积极开展在依法行政的框架下,以实施为导向,编管融合的多路径、因地制宜的主动性探索。从多维度、多视角推动详细规划的全流程技术转型,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助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实践报告

随后在实践报告环节,由清华同衡多位规划实践者结合典型项目,从新形势背景下详细规划在纵向传导、横向统筹、特色导向、品质提升、有效衔接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进行了经验的分享和总结。


纵向传导-国空总规与详细规划的传导内容和机制

黄嫦玲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详规一所所长助理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下,详细规划面临从局部要素管控向全域全要素、从静态蓝图向全周期全流程动态管理等新的转变,需要详细规划加强对国空总规的充分落实,发挥其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本次报告从传导层级、传导规则、传导过程三方面分析痛点问题,总结经验探索,提出国空总规向详细规划(开发边界内)的传导机制建议。通过此次学术对话,将各地城市探索和创新实践经验进行展示和交流,并共同探讨国空体系下详细规划的改革路径。


横向统筹-详细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的统筹工作

陈永强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详规三所副所长

为深化“多规合一”改革、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目标需求,保障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对总体规划的纵向传导落实,加强详细规划对不同类型专项规划的横向统筹衔接,推进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设计编制单位等多主体的工作协同,在详细规划编制阶段,需要创新工作组织模式,开展全局性、全流程的综合统筹工作,构建“总-分-总”的工作模式,避免以往多家设计单位在同步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中,出现的管控内容传导不到位、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方案对接不畅、工作步调差距大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上位规划内容的传导落实度,提高详细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提高编制工作进度安排的协调性,提高多团队技术工作的对接效率,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全覆盖,保障高质量的详细规划工作成果和效能。


特色导向-详细规划中片区分类引导和差异化管控

张东谦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详规五所主任工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从目标与问题双重导向出发,通过从时间、空间、功能与管理等分类维度的系统性梳理,提出以特色导向为目标,按圈层、主导功能、重要程度、实施程度、用途等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分类从功能、形态、底线控制、特色指标、城市设计、模式与路径、实施保障等制定差异化管控要求。构建多维度分类、多要素叠加的精细化管控模式,以期对详细规划中不同片区的特色需求进行分类引导并制定差异化的管控侧重。


品质提升-城市设计纳入详细规划的方法与实践

冯   刚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详规二所副所长

凭借塑造城市空间的优势,城市设计正在逐渐成为详细规划综合实施推动与三维技术管控的重要手段,使得详规的工作对象更加立体化。报告围绕城市设计纳入详细规划的法定地位不清晰、纳入内容不精确、落实途径不规范的问题,通过比较研究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城市设计编管经验,提炼出新时期城市设计纳入详细规划的三个关键点:建立“分层匹配”的设计纳入体系、实现“分类适度”的设计管控成果、探索“分权协同”的设计实施保障。报告力求进一步提升城市设计纳入详细规划的适用性、实用性与受用性,让新时期的详细规划真正具有城市设计思维!


有效衔接-详细规划对接实施落地的工作方式与思维走向

刘   宏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详规四所副所长

详规规划应对尺度和深度、目标和路径、专业和日常等这些衔接面对的问题,在实施模式分解、空间任务分解、行动计划制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了应对更多元、更复杂的详规实施,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提振详细规划的整体实施动力,紧抓资金平衡,全面统筹有序推进;


二是建立等级匹配的实施组织方案,综合开展街区尺度的综合实施方案、针对性的政策机制研究、面向责任细节的实施计划;


三是打通困扰实操的各类流程顽疾,坚持精品特色,坚持主动创新,坚持有序释放。



  专家点评

在听取了清华同衡关于详细规划技术创新的系列实践经验后,来自规划院、高校的多位资深专家学者对本环节中展示的实践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建议。


王   引 


王引总规划师认为,纵向与横向构成了规划的网络,详细规划既要有广度与深度,更要有精度。要处理好不同的颗粒度与国土空间规划四全(全域、全层级、全类别、全要素)的关系,并制定相关的规则,以统筹技术与事权。博学是包容的物质准备,包容是探索的精神准备,探索是创新的不朽源泉;规划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方有可能驰骋于纵横之间。

王   引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规划师


黄   鹤 


黄鹤副教授认为,城市转型阶段中,详细规划工作是衔接宏观战略和城市生活的关键环节,具有保障民生和引导增长的重要作用。纵向传导和横向统筹两个方面工作的探索,是在新时期中建构以空间资源资产供给为核心,统合社会、经济、管理等内容的技术框架体系,其结构性工作可视作为规划技术工作中的公共体系。各城市各地区有着共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既有技术体系的延续,伴随着相关工作开展完善夯实;此外,各个城市也有着各自发展路径上形成的差异特征与需要解决的独特问题,并因精细化治理需求而出现新的技术工作补充,这体现出详细规划不断演进不断调整的动态化。规划从业者面对着持续的城市发展变化,广泛交流和持续学习成为不断拓展知识领域,推进规划行业前行的重要途径。

黄   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郑德高 


郑德高副院长讲了三点体会:


1、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从增量到存量的转型,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型,详细规划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重要的转型方向是需要制度再设计,需要时空统筹来考虑,要把城市设计贯穿到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环节。


2、详细规划核心也是又定又不定——政府引导来约定,利益主体来商定,共同诉求来法定。城市设计至少有三种类型:管控型、实施型、创意型。


3、城市设计是相互反馈与流程贯穿的过程。强调运营前置、设计前置等多种环节时,要强调设计优先,设计优先就是要强调以人为本、以公共利益优先的核心价值观。

郑德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张晓光


张晓光副总规划师认为,实现高品质生活空间、高质量宜居环境的目标,要充分发挥三种力量的积极作用。第一是发挥真实的、差异化的需求作为实施引力的作用;第二是强调各方共识作为实施推力的作用,实施需要多部门多主体在各环节的配合协同,因此实施方案的制定也是多方达成共识的过程;第三是在引导需求、谋求共识过程中充分发挥规划师的核心动力作用,连接管理、实施、使用主体,伴随编制实施全过程。

张晓光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Part2面向综合实施的详细规划 


主持人

于润东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规中心副主任

详规四所所长

“品质·生活”主题论坛下午场为“面向综合实施的详细规划”版块,由清华同衡详规中心副主任于润东主持。在保障上位规划传导、严守规划底线管控的原则基础上,详细规划的综合实施,不再是单一的空间维度与技术维度,而是应当发挥好详细规划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供给和引领作用,在国民经济相对较为困难的时期与城镇化进入品质化、精细化、存量更新与综合治理的下半场历史时刻,挺身而出解决系统问题、承担发展使命的责任担当,为城市发展的综合实施提供规划保障的工具箱和整体解决方案。



嘉宾致辞

恽   爽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城市副中心分院院长

河北雄安分院院长

恽爽副院长总结了分论坛的上半场主要讨论了详细规划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转型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相关思考,而下半场将更聚焦在详细规划的实施环节,她介绍了同衡长期以来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在全国不同城市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和技术总结。而详细规划最终必须要面向实施,回归为人民创造更有品质的生活的根本目的,如何做到规划编制与实施落地的紧密结合、学界业界都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期待在下午的交流中,与会的各位专家给予真挚深入的点评,帮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走得更好!



  主旨报告

规划师责任制在规划实施中的作用

周   俭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周俭教授认为,责任规划师起到营造高质量城市空间、精细化管理建设项目的作用,承担部分政府规划部门行政管理的职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责任规划师应严格执行规划的刚性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落实规划弹性要求,并提供优化的技术方案建议,行使否决权、建议权等非决策权利。


周俭教授通过对雄安容东片区、上海曹杨新村、上海风貌区等实践案例的分析,对新区规划、城市更新、风貌保护等不同类型项目中责任规划师的工作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全面且详细阐释,指出规划工作范围和工作领域正在拓宽,要求规划师拓展能力、规划编制中建立愿景与实景的关联性,助力规划编制向高质量实施延伸。


从“场所塑造到复合共生”的历史地段保护利用设计方法-以福州历史地段保护利用实践的演进与探索为例

张   飏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近年来,“历史地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历史文化保护的技术标准和中央文件中,从“历史文化街区”到“历史地段”,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和内容、类型的扩充,更由于区位环境、基础条件等差异状况所带来的复杂性问题,以及未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需求,都在推动从业者不断对其保护利用方法进行拓展与探索。


张飏副总规划师在主旨报告中,通过梳理现今历史地段保护利用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福州的历史地段为例,从以下六个方面的拓展与延展,探索未来历史地段保护与利用的方法。


(一) 价值研究方法的扩展。扩展历史地段的研究方法,以此实现价值的全面认知。

(二) 全要素视野的拓展。拓展保护要素的时间和类型,以此实现全面的保护。

(三) 规划方法的多元应用。构建指导历史地段保护利用实践落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四) 保护利用中的高品质空间塑造延展。以此应对更为广泛的历史地段保护利用实践。

(五) 融入城市的多元功能拓展。使历史地段更好的与城乡建设相融合。

(六) 新旧结合的设计手法扩展。使历史地段与城市复合共生,也以此探索更为广泛的历史地段保护利用的方法。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环节由清华同衡9位青年骨干结合典型实践项目,从政策制度的反思、技术方法的创新、项目的运营实施等角度,分享项目实施的投、融、建、管、运全流程的实践经验。


以智慧赋能推动多元主体协同的城市更新-海淀区学院路街区体检平台的创新与探索

刘   巍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更新所所长

在城市更新多主体参与、利益关系复杂的背景下,传统的规划调研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很难得到客观全面的分析结果和可靠的决策依据。迎接数字化变革浪潮,在海淀区学院路建立的街区体检平台,通过收集部件级城市细分专项数据,结合项目经验制定规划分析依据,优化数据平台可视化表达等多种方式,通过智慧平台向城市更新多主体展示城市现状,可视化表达城市问题,为多元主体提供了理解城市问题、群策群力协同治理的认知基础。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更新行动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


品质生活,构建附近-清河社区花园网络的“微更新”途径

程洁心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生态城市研究所主任工

报告中总结提炼绿色微更新经验,为社区尺度的更新工作提供积极参考。从19年开始,设计团队便以社区规划师的身份,公益性的参与到海淀区清河街道的绿色微更新工作中。2020年“共建-共享-美好社区”(美和园)项目获得“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称号,为“街乡更新类”首个获评项目,该项目的规划设计质量和后续实施效果都是具有指标意义的。 近5年的深耕,陆续在清河落地了多个社区花园节点,提出搭建复合型的社区花园网络,通过一系列的行动串联起清河的各种绿色空间,形成一张“可持续有机生长的绿色之网”。


西安曲江文旅瞭望及面向实施的规划思考

李   丹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北分院所长

响应文化自信及文旅深度融合的战略要求,曲江文化旅游通过打造现象级文旅IP搭建了一系列文旅消费新场景。报告依托曲江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重要文旅板块的研究实践,立足规划视角观察解析曲江文化旅游火爆出圈的内核逻辑,探索更新治理背景下传统步行街更新模式以及运营导向下的空间规划策略与方法。思考面向落地实施项目全流程中规划的有限作用与无限可能。


数字化变革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品质评估与实现路径再思考

李   洋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技术创新中心数字治理研究所主任工

面向当代数字化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结合相关业务实践和研究课题经验,报告从内涵、测度方法和措施技术方面探讨当代城市空间品质的评估与实现路径。主要内容包括:


1)数字化变革背景下的城市空间价值变化讨论——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把握变革背景下凸显的空间社交性、本地性 、数字性、人民性价值;


2)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品质评估测度——以多源数据融合为基础,关注空间“可感品质”与“隐形基因”;


3)虚实相生的城市空间品质实现路径创新——以数字技术潜力和新型空间挖掘为切入点,以构建空间措施-数字技术-机制制度体系为路径,推进实现虚实空间互补互促,工具-价值相辅相成。


创造时空交织的美好,昆明老城提质实践

徐慧君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三所所长

拥挤、复杂的老城核心区如何更新提质,往往是令地方头疼的一项议题。报告以昆明老城核心区的提质实践为案例,介绍在有限的空间和投入下,通过拓展时间维度入手研究,实现品质提升和塑造城市特色的技术思路。挖掘整理时空碎片、判断选取实施重点、创造小而精彩的空间、串联主题游览路径,来构建连续的讲述城市故事的系统,并综合场景培育与城市事件策划,从而创造时空交织的特色场景。希望对我国大量现代化程度高,但历史故事丰富的老城核心区形成思路借鉴。


《历史街区更新类规划实施的三点探索,以柯桥为例》报告综述

杨   超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详细规划四所主任工程师

历史街区作为传统遗产最为集中且不可再生的城市空间资产,在城市更新与文化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报告结合柯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案例,在简要回顾规划历程的基础上,从资产化的前端内容与场景策划、精细化的规划管控与微观方法、平台化的项目协作与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对此类规划实施的关键要点进行反思和探索,将遗产运营思维、城市更新的微观尺度视角、实施性图则体系和实施项目的动态维护机制等内容纳入此类更新规划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方法体系。


以城市设计推动历史地段保护更新实践

王韵嘉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一所项目经理

在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双重背景下,全国各地历史地段面临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保护更新需求与挑战。


报告分享了近年在福州、广州地区开展的3个特色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历史地段的保护更新实施项目,并提出以城市设计推动项目实践的4个角度思考:形成价值共识、空间场所塑造、功能场景策划、衔接实施机制。


低效工业园区更新探索-以福州、泉州实践为例

赵   博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三所项目经理

随着近年来城市新增拓展空间受限,城区工业用地逐渐稀缺,国内各主要城市开始逐步推进以园区更新实现城区低效用地提升与实体产业迭代升级的路径探索。本次报告结合近年来在福州、泉州等地的园区更新系列实践,从实施导向出发,通过建立现状多维评估、系统规划提升、落地实施保障全过程的“评估-规划-实施”技术体系,为存量低效工业园区如何实施更新提供路径参考。


系统思维下的城市环境更新方法探索-以校园更新为例

崔亚楠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园景研究室主任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从快速扩张进入到存量更新的新时代,在错综复杂的存量空间环境更新改造实践中,我们意识到秉持系统思维的方式来看待场地的更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一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专业融合维度认知场地,发现存量空间存在的根本问题,找到有机共生的更新方法。本次汇报以古今中外的系统思维相关理论的阐述为切入点,从近几年来从事的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类的项目为实践案例,进一步探讨系统思维的规划设计思想在存量空间环境更新改造中的应用方法,并展示初步建立的一套系统思维指导下形成的规划设计体系。




  专家点评

在听取了清华同衡面向综合实施的详细规划实践经验后,杨洋、郑德高、周俭、徐刚、沈丹五位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特邀嘉宾,对展示的实践报告提出了精彩的点评和建议。


杨   洋 


杨洋处长认为,我们作为规划的共同实施者,有着不同的分工和角色,都在不断的发现变化、适应变化进而引领变化。第一个变化,规划管理部门职能由建设项目管理转变为同大家合力实施规划的服务,包括相关政策的及时出台;第二个变化,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模式由坐等报批转变为主动运营城市,主动向前一步进行全链条谋划和资源整合;第三个变化,规划管理工作者从更多的关注建设空间到现在已经更多的关注非建设空间,更加关注非建设空间的的品质、共享性和公平性;第四个变化,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到多元共商共治的转变,力争在规划编制和规划审批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保障规划的可实施性。

杨   洋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规划实施一处处长


郑德高 


郑德高副院长针对下午场报告提出了3点体会:


1、城市更新定义的变化对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城市更新核心是以留改为主,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与活力的关系,形成各利益相关体的合力是关键。保护是政府职责所在;活力是业主的主要职责;公共利益保障是规划师的职责,核心是通过设计保障公共空间、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形象是建筑师、景观师的职责。


2、规划强调跳出城市看城市,设计强调缩小尺度看城市,缩小尺度看问题是设计中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3、增量时代强调“没有做过总规的规划师不是合格的规划师”,而存量时代“没有做过微更新的设计师不是合格的设计师”。

郑德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周   俭  


周俭教授给出了三点建议:


1、思考策划与规划的关系,规划要有情怀并树立具象且可实现的目标;


2、梳理城市设计在历史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城市规划在进行空间织补、尺度把控和景观环境塑造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化要素,在当地历史环境中发挥规划优势;


3、规划应充分向高质量实施延伸。在把握时机、融合当地特色的同时,适度引导和推动相关机制,制定因地制宜的技术标准,反向推动和引导项目实施。

周   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徐   刚 


徐刚副总规划师表达了三点体会:


一是对“变”的理解。在时间视角,从以往周期性工作走向全过程联动,起点随机化、需求定制化、周期不可控;在空间视角,从以往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空间,地上地下要统筹、空间尺度更精细;从主体视角,由以往管理者主导走向责权利同兼顾、多主体共推进。详规的工作变得更灵活、更全面、更复杂。


二是对“不变”的理解。规划致力于坚持为人民高品质生活提供高质量空间,我们要对公共、服务、居住、就业空间乃至城市颜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塑造多样、创新、贴心的品质空间。还要维护城市的可持续生长,包括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也包括历史-现在-未来环环相扣的链接关系。


三是在“一张图”语境下,重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在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规划设计的过程就是管控体系的过程,设计深度越深、管控颗粒度越小;在结果上,也要认识到管控体系更需要分层次、分类别、有主有次、刚弹结合。

徐   刚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总工办主任


沈   丹 


沈丹副总规划师分享了三点学习感想:一是价值传导,报告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基于遗产观、文化观、生态观等发掘特色资源和空间,锚定和传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时空定位存量时代是空间再利用、再生产、再分配的过程,是创造历史的过程,是这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等的反映;三是陪伴成长,是长期固定观察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结果。

沈   丹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结   语 

此次“品质·生活”专题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政府管理者、专家学者和业内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也为国土空间新形势新要求下的详细规划转型,详细规划有效衔接实施落地,塑造面向“全龄人群”的高品质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思考。


*  本文所涉及观点均已经过专家本人审核


现场嘉宾及听众照片


本届清华同衡学术周活动将从6月11日持续至6月16日,12日起将陆续召开主题为“区域·都市”“品质·生活”“生态·城乡”“社会·技术”以及“学习·未来”五个不同专题的论坛,期待您的持续关注,与我们一起在活动中,交流思考、分享经验、拓展“视界”,共同展望未来!


【扫码关注 | 后续精彩不错过】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合集

扫码关注-预约后续直播


为方便大家及时掌握每一场论坛信息

清华同衡学术周专题网页暖 ❤ 心 上线!

后续持续更新,敬请扫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细议程


关于“清华同衡学术周”


“清华同衡学术周”始创于2013年,遵循“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依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多业务板块和多专业实践特点,致力于传播清华精神、同衡价值、学术声音,将专业的求索纳入开放胸怀,为知识的殿堂注入烟火人气,十余年来,累计邀请100多位专家学者、200多家各界媒体,分享了300多个学术报告,接待了4000多位现场嘉宾,已逐步发展成为行业内外广受关注的学术品牌。2023年6月,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重装回归,敬请期待!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滑动查看历届风采>


相关链接


拓视界 创未来 | 2023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盛大开幕

2023清华同衡学术周 | 区域·都市: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空间治理与城市发展新局面




撰稿/发言整理|吴琪、唐婧、王煦立、陈永强、李琪、吕涛、施志龙、刘子健、陈牡丹、杨偲、曹力维

排版|李刚

供稿部门 | 清华同衡 详细规划研究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