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长三角:打造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标杆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对于当前严峻复杂形势下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长三角一体化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总书记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次布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有按照既有路径寻求一体化发展的“承前”传统,亦有打造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先锋以及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启后”宏图,“这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下,必将逐步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引领和新示范。”
一体化路径与方向越发清晰
“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越发清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刘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区域一体化在“硬件”上如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软件”上如政策、行政、人才资本流动的壁垒消除都还有一定工作要做。其中,利用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产业链高端优势,以一体化思维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区域合力,更有助于让中国最具活跃度的第一增长极继续引领。
刘勇认为,中央通过早布局,充分利用我国区域经济覆盖幅员辽阔的优势,区域经济多点开花,已然成型了以往“四大板块+八大重点区域战略+一带一路”的发展格局,在这其中,长三角的龙头地位不可忽视,此番三项全新历史定位更让其展露前沿阵地之相,其战略前瞻地位当仁不让。
谈及长三角一体化,依托上海的各类资源优势不得不提。“就上海的区位和地位看,其产业集群的重点应该是以金属矿产为起点的产业链和以无机硅矿为起点的产业链。就供应链而言,上海发展的重点应该是生产要素的供应和管理,尤其是资本和人才的提供与管理。”刘勇表示,首先,上海有着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且在产业发展上居于产业链高端,诸如金融、科技、创新等高端产业,以及以金属和硅等高端机械装备、电子产业等为龙头的产业布局等。
其次,在资本和人才要素一体化上,上海更是独具优势。刘勇介绍,无论是上海提出建立世界性资本运营管理公司,打造“东方华尔街”,让资本畅通实现“哪里需要资本就往哪里去”的便利,还是打造人才高地,向全中国各地输送和培养包括企业家在内的高端人才,都让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越发清晰的发展路径上更加值得期待。
用一体化方式兑现高质量核心要求
打破壁垒一直是高悬于“区域一体化”之上的乌云,“拨云见日”亦是呼吁区域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最大呼声。
“不同于京津冀疏解首都功能,粤港澳打造向外窗口的定位,对长三角而言,高质量是核心主题,一体化是重要方式。”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通过一体化方式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引领全国的高质量发展典范,正是此次会议提出的七大任务之一,试图清晰布局“一体化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在贾若祥看来,如今的长三角一体化已经完成了“架梁立柱”顶层设计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一体化明确了重点、方向和政策,一体化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根本性缓解区域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比如,长三角三省一市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就需要从高质量发展中找寻答案,形成新的平衡和新的协调。
对于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定位,贾若祥认为,“通过改革促进开放,通过开放深化改革”是当前最为迫切需要的。他表示,浦东开发开放30年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和可推广的优质经验,既是引领国内改革的领头羊,也是育苗圃。
“这在打造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显得尤为重要,毕竟,长三角地区是内需市场,潜力巨大。”贾若祥强调,想要真正激活内需市场,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互动融合加深,将让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得以释放,这也将引领全国区域一体化的新一轮发展。
热点链接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丨新增财政资金直通车到站 惠企利民刻不容缓
监 制丨王忠宏 王 辉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