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洞察丨蔬菜直通车保障封(管)控小区“菜篮子”

李海楠 中国经济时报 2022-05-30




守护疫情防控“民生线”



编者按



  疫情之下,民生至上。目前北京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零星散发病例与聚集性疫情交织,社会面仍存在隐匿性传染源,对做好疫情期间各区域生活必需品供应提出了挑战,也让北京严密高效的防控工作不敢松懈。有效应对疫情和确保社会民生稳定有序的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加速落地,保供应就是保民生,在守护疫情防控“民生线”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民生保供的感人故事。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5月1日凌晨5点,老马比平时起得更早一些,因为从这天开始,他所负责的车辆要承担起相邻两个社区共三个临时管控小区和一栋封控商住楼、近万户居民的蔬菜保供任务。


  直到5月15日,该区域内封控楼和管控小区全部完成解封,老马和他的蔬菜直通车,才顺利完成了整整两周的蔬菜直通任务。


  “每隔2天为一个小区供菜,三个小区各轮一次就是6天,两周共轮了两次,最后两天,还临时担负起向封控楼配送蔬菜包和水果包的任务。”5月16日,打完这场“菜篮子保供战”的老马,难得可以歇息两天,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起这些天经历的一幕幕,如数家珍。


  老马的话语中带着些许自豪,“虽然平凡,但能为抗疫贡献一点点力量,守护了百姓的餐桌,这些经历也让我终身难忘。”


  老马口中的“一点点力量”,正是用时间和汗水换回来封(管)控小区居民日常“菜篮子”的稳定。


  他向记者讲述了两周来每日执行蔬菜保供任务的行程和安排:每天早上5点左右,老马负责的车辆组员共三人,均手持前一日的核酸阴性证明到直通车物流中心,将当日新鲜蔬果分类装车,然后按照前一晚的直通小区分工和安排各自上路,在早上到了7点左右,各车辆开到封(管)控小区的门口。紧接着,就是搭建场地、卸货、分类摆放蔬果,半个小时后,蔬菜保供直通车“蔬果市场”正式开张,然后,就是一整天的忙碌,结束时间一般到晚上8点30分左右。


  5月13日早8点,老马的蔬菜直通车组三人身着“大白”防护服,在北京某因临时被管控的小区门口“开张”。直供蔬菜水果种类超过30余种,管控小区居民按防疫要求排队购买,高效有序。(摄影/李海楠)


  就这样,周而复始持续了14天。5月份,北京的天气并不稳定,气温忽高忽低,一出车就是一天,从早干到晚,因防疫要求必须身穿“大白”防护服的老马时而汗流浃背、时而倍感寒冷。即便如此,老马也不感到疲劳。“看到小区内居民排队迫切买菜的神情,累是值得的。”


  老马还向记者讲述了其中一位居民在买完菜后向他由衷地感慨,“小区居民或多或少都囤了一些蔬果,但我因工作忙没顾得上买菜,幸亏蔬菜直通车在管控第一天就开到了小区门口,要不然我就真的只能啃方便面了。”


  居民们朴素的话语背后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更是对政府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确保居民生活稳定有序的肯定。


  蔬菜直通车是北京市早在几年前设立的便民举措之一。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首都之窗”上的表述,蔬菜直通车是指在蔬菜零售网点空白或不足的社区,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设立,以售货车为载体,销售蔬菜等生鲜农产品的零售方式。


  老马所在的蔬菜直通企业隶属于新发地百舸湾物流中心,拥有蔬菜直通车51辆,日常进驻129个社区,此轮疫情暴发后,根据北京市商务局统筹安排,其也为朝阳区、丰台区、东城区和通州区提供应急保障,每天应急保障车辆在10辆以上。


日行10公里的餐馆外卖车



  张昭的餐馆在“暂停堂食”期间开通外卖车,店员推车走街串巷,沿街叫卖,售卖店内的卤味食品和主食。外卖车每天绕着周边5公里范围内不定路线地穿梭7个来回,员工反馈的日常步数将近3万步,超过10公里。(摄影/李海楠)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受此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市餐饮经营单位从“五一”假期起暂停堂食,转为外卖和自提服务。另外,来自北京市商务局的消息显示,“五一”假期结束后,除了延续“暂停堂食、转为外卖服务”措施外,还进一步升级为“暂停堂食、户外大排档等经营行为,不得在店外提供桌椅等就餐设施”。


  暂停堂食的政策从5月1日至5月18日已经执行了18天。这期间,北京市各类餐饮企业有的干脆关门歇业;有的则在变中求生存,试图在疫情不断散发的大背景下,找到一条新的餐馆生存赛道。


  张昭的餐馆就是其中之一。他拥有一家主营烧烤、家常菜的中式饭店,往年的5月份,伴随入夏的脚步临近,餐馆内外总会人头攒动,烟火气十足。今年的5月份,与北京放慢入夏脚步的天气一样,张昭的餐馆也在经历着一场名副其实的“倒春寒”。


  该怎么办?张昭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曾想过做些美食直播带货,但考虑到自己已经和一些外卖平台有合作,日常外卖订单量也较稳定,所以,他干脆选择在线上外卖增加优惠投入,比如通过“商家红包+菜品赠送”的形式刺激线上外卖。


  “观察这段时间的外卖订单,与日常外卖规模保持一致,小有增长,但仍难以与日常堂食流水相提并论。”随后,张昭向本报记者介绍了第二个让他意外收获的“招数”。


  他采取“逆向而动”的方式,从“线上”走到“线下”。一是在店门口支上摊子,外卖一些烧烤和凉菜;二是开通外卖车,让店员推车走街串巷,沿街叫卖,售卖店内的卤味食品和主食。


  外卖小车的开通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天从上午10点开始,外卖车可出车3个来回;下午从4点以后到晚上7点30分左右,外卖车出车4个来回,几乎每天都可以售空。


  “外卖车每天绕着周边5公里范围内不定路线地穿梭7个来回,员工反馈的日常步数将近3万步,超过10公里。”张昭告诉记者,日行10公里的外卖车让他们收获了超预期的流水,远超于往常堂食期间的卤味售出纪录。


  “每天外卖的卤味食品、加上外卖平台的订单,占日常堂食流水的近四成,这部分资金正好可以负担这个月的全部员工薪水和社保。”他说。


  张昭的餐馆员工共计28人,疫情期间,除了店里日常消杀需要少数人外,另外还会留下6至7名员工,加后厨负责外卖业务,可以分三班倒休。


  “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维持着餐馆经营,目标就是撑过这个特殊时期,确保员工基本工资不拖欠、社保不欠缴、员工不离职。”张昭说。


  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仅4月份,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为此,国务院也明确提出,对包括餐饮在内的特困行业,在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缓解这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


  北京市4月底也发布了新一轮餐饮、零售业纾困措施。据北京市商务局介绍,在《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单列餐饮业纾困扶持措施,其中,包括支持餐饮企业新建连锁直营餐厅、中央厨房、早餐店、咖啡馆,支持额度原则上不超过核定实际投资总额的50%;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中小微商户帮扶活动;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外卖运营扶持服务,提高商户数字化运营能力。


  面对餐饮业经历的“倒春寒”,无数从事这个行业的其他人员,也像张昭一样正在积极求变。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趋势判断,疫情之后的餐饮业,在业态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模式,包括介于超市原料与堂食成品之间的预制菜在内,新的餐饮销售模式需求为行业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被临时管控分离的快递夫妻



资料图片/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都说妇女能撑半边天,这些日子我撑起了我们家的整片天空。”5月14日,在通州区如意园小区门口,快递员徐丽丽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讲述了连日来在抗疫保供过程中发生在他们家的故事。


  徐丽丽与丈夫张澜隶属于某快递公司,夫妻俩租住在如意园附近一胡同内的民房,因临近高风险地区,这里大约20条胡同在4月29日被临时封控,在管控期内,因周边陆续有阳性确诊病例出现,该区域被两度延长封控至5月19日。


  突如其来的临时管控措施,让徐丽丽和张澜夫妻俩分隔两地。


  4月29日傍晚7时左右,一纸临时管控通知突然发布,张澜独自一人因倒休利用当天下午的时间在出租屋里休息,结果被封在家中,只进不出。


  “完蛋,我被封在家里了。”徐丽丽手机里至今还保留着4月29日那天张澜发给她的信息,她一边向记者展示一边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很慌,后来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被封在家里,我就更不能回去了。于是我第一时间向配送点和分公司报备了情况,当晚,我就拿到了公司临时安排的宿舍钥匙,从4月30日开始,我一个人扛起了我们俩的快递配送业务。”


  在说话的空当,徐丽丽利落地整理着从快递车上卸下来的包裹,按楼号快速分堆放置,熟练地在手机上操作着流程。“我理完包裹后就在手机平台上操作,平台会自动向收件人手机发送‘到门口取快递’的短信。”她告诉记者,这个小区是管控区,快递不进院,只能让人下楼取。而这片区一共六栋楼的快递配送业务,曾经是张澜负责的区域。


  当记者问及每天的快递量大概是多少时,徐丽丽随口说出“500多件”。为了应付两倍于日常的工作量,徐丽丽利用住在配送站的优势,能获得比平时多一个半小时的理货时间,这也让她应对增加的配送量从容了不少。


  此外,为确保负责片区内的两个管控小区当天配送业务达标,徐丽丽必须耗费大把时间在管控小区门口等待。“比如今天这个如意园,我大概需要耗费三个半小时,接下来是下一个管控小区的两个小时。剩下的将近200件快递,我就得起早贪黑地配送,必须赶在早上8点前送完一部分,剩下的陆续送完也得晚上10点多了。”徐丽丽坦言这样的工作量让她有些吃不消,但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她必须选择坚守。


  她说,“为了确保公司快递配送业务不掉链子,助力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收入不受大的冲击和影响。”


  徐丽丽表示,“因为疫情,快递配送业务量大增,公司不仅没有给快递员减工资,反而增加了很多补贴,再加上缓缴社保的好政策,我们的经济收入还是有保障的。”


  她坦言,如今守住一份饭碗很不容易。她这么拼命地干活,也是为了保证她丈夫张澜的岗位,“毕竟,他因为防控政策被封在家里出不来,公司明确跟我说,只要确保日常配送量不减,不会作任何处理和处罚。”正说到这里,徐丽丽被点亮的手机屏幕吸引了目光,她说,“是我丈夫,让我抓紧时间吃点饭。”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时报时评丨贾珅:稳增长要把握好中期环境与基本导向

●视点丨政策须着力纾困减负增收避险

●解读丨1-4月份宏观经济结构性向好趋势未变

●关注丨加快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助力保链稳链

●助企纾困渡难关 ⑤丨稳住上游让利下游 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助企纾困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