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道经纬丨深挖投资机会 为居民财富增值“添砖加瓦”

刘慧 张炜 孙兆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1-06







聚焦理财公司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随着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居民财富结构深刻变化,带动了财富管理需求迅速增长。8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为推动理财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期商道经纬将就理财公司高质量发展和监管展开探讨。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家庭财富积累和资本市场改革正在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增长,但目前居民财富配置在不动产的占比仍然较高,居民财富结构处在重要的转型期。

  

  2022年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的元年,站在新的起点上,财富管理行业也步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从管理机构看,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财富管理时代,理财产品应如何研发、投资和管理?大资管行业又应如何乘势而上?

  

理财产品可重点聚焦三个领域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黄朝晖在2022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2021年中国居民财富总量达687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升、居民财富结构的深刻变化,带动了财富管理需求的迅速增长。

  

  高盛高华证券董事长范翔预计,中国家庭可投资的资产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450万亿元左右,其中约60%将投放于证券、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非存款类的产品之中,市场潜力巨大。

  

  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东海表示,银行理财产生于商业银行,居民对银行理财信任度高,社会接受度广。截至2022年上半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7万亿元,占比95%。理财产品通过投向债券、股权类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5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

  

  在谈到理财产品研发时,刘东海建议,要聚焦于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养老理财产品。探索构建“银发场景”生态金融服务模式,发展养老理财业务,不断优化养老理财产品设计,持续探索拓展“理财+养老”生态,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注入长期限资金,推进长期限债券市场发展和权益市场扩容。

  

  二是普惠理财产品。发挥银行理财普惠特色,保持稳健经营风格,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做好普惠主题产品设计和布局优化,满足更广大客户特别是县域人群、新市民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

  

  三是绿色理财产品。要践行绿色金融理念,把握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发展机遇,在“碳达峰”“ESG”等主题产品设计方面深度挖潜,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研发。

  

不断优化理财资产的配置结构


  未来理财产品应如何投资和管理?刘东海表示,首先,构建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投研能力,挖掘和把握潜在的投资机会和价值。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投资探索,稳健实施大类资产的配置与轮动。

  

  其次,结合客户需求、宏观环境和周期变化,不断优化理财资产的配置结构。居民财富管理和跨期配置需求为理财管理引入了长期和稳定的理财资金,未来理财资金要逐步改善以固收类资产、短期限资产配置的格局,不断优化配置结构,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权益类资产、长期限资产的配置力度,通过资产在跨期、跨行业、跨区域的均衡配置,抓住各类投资机会,实现资金的高效增值。

  

  再次,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创造价值。在理财客户预期尚未完全适应净值化转型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对各类风险的承受力较转型前更敏感。未来要坚持多元均衡的配置思路,丰富风险防控手段,增强理财产品抵御风险的能力。要通过行业、主体的分散化投资,避免过度集中,有效抵御信用风险;要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多类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对冲、分散市场风险,以配置创造价值;要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风险和收益平衡的基础上,提高风险收益性价比,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  

把握机遇  大资管行业乘势而上

  面对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大资管行业应如何乘势而上?黄朝晖表示,未来,作为资本市场参与者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强化金融体系基础性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长效投融资机制,吸引中长期资金,使其“愿意来、留得住”,还要发挥多元化资产创设和价格发现的专业优势,为居民财富跨周期配置做好资产供给和投资配置。

  

  黄朝晖建议,第一,立足国家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开发创设长期优质资产。第二,通过逐步完善人才制度,形成更完备、更稳定的投研梯队,拓宽产业视野,提升研究格局,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第三,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提升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契合程度,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第四,着力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增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杨冰表示,应打造“专业化、体系化、精细化”的资产管理平台,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与国民财富保值、增值。随着海外资管机构早已实现跨市场、跨品种、跨时区的全球化专业分工,我国资管机构要在各个领域不断做深做透,加大在研究支持、数据系统、品牌营销等各方面的资源投入,并设置着眼长期、合理的考核机制。


完善内控管理  促理财公司稳健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 张炜



  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了《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理财公司是理财业务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22年6月,作为新型资管机构,其理财产品余额占到银行及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合计余额的65%左右,内控合规体系的建设对于理财行业的发展举足轻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审计系主任李颖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

  

增强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内控可以强化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是监督体系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础。《办法》的发布,对理财公司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包括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保障及内部控制监督等方面,对其树立科学稳健投资理念、提高风控合规水平、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将促进理财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为其稳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颖琦表示,完善内控管理可以使理财公司更好履行受托管理职责和信义义务,切实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的能力。同时,可以促使理财公司根据不同的资产形态、产品需求、投资策略等,提升在投资、交易、估值等方面的业务管控能力,增强法治观念和合规意识。

  

  零壹智库金融组研究总监李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今年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全面落地与银行理财净值化运作的元年,面对规模日益攀升的理财市场,监管部门加快规范治理速度。对于投资者而言,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获得更完备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防范违规操作、资金挪用等风险事件发生。

  

同类资管业务监管标准统一


  李颖琦称,理财公司多脱胎于母行资产管理部门,但理财资金投资运作及产品管理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和复杂。银行理财行业缺乏全面有效的内控管理,储户资金“被保险”“假理财”“被挪用”等事件频出。

  

  理财公司的内控问题包括:法治、内控意识薄弱,内控组织架构不健全,对业务的风险识别不足,理财产品设计和操作环节存在缺陷,对交易和投资等业务持续管控不足,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及应对措施等。

  

  李颖琦分析了《办法》的特点。第一,同类资管业务监管标准统一。《办法》是对《资管新规》等法规要求的延续,资管行业监管导向之一是对同类金融业务实施统一监管标准,避免监管套利,维护公平竞争。

  

  第二,行业特征显著。《办法》是与理财公司业务规模、特点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的标准与规范。

  

  第三,强化风险隔离。《办法》强化理财公司受托管理职责,在人员、资产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了理财公司与母行之间的风险隔离。

  

  第四,坚持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相结合,共同推动理财公司完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

  

提升合规意识  建设内控文化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办法》新增了建立风险准备金管理制度的要求。李薇称,理财公司应保证风险准备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办法》着重于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的账户管理、投资管理问题,是借鉴基金产品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银行理财市场的规范发展,也是保障投资者不会遭受损失的有效举措。

  

  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向本报表示,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是参考证监会对基金产品风险准备金的管理方式,解决了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如何进行账户管理、如何进行投资管理的问题。理财公司设立首席合规官,借鉴了基金公司督察长制度。首席合规官需要出具书面审查意见,意味着对审查结果承担责任。

  

  李颖琦说,理财公司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合规意识及内控文化建设。根据《办法》建立内控控制架构、决策机制及操作细则。根据理财公司的业务规模、特征,梳理各项业务活动,有效识别风险。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设置管控目标,优化业务管理流程。

  

  她建议,理财公司要有效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智能管控水平,加强产品设计、交易、投资等环节的风险自动识别与预警能力。有效利用内外部综合监督成果,对于内控缺陷要真实披露、切实整改、严格追责,进而提升内控有效性。


对理财公司监管应精准适度  灵活有效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孙兆



  理财公司已成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投资者数量达9145.40万。其中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存续规模19.1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65.66%。 

  

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专业化和市场化要求逐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打造理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成为了理财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已有30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8家获批开业,理财公司加速扩容。对于理财公司而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中发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在产品设计上,理财公司要根据客户的年龄阶段、教育背景、家庭结构、收入水平分层分类,精细化客户画像、标签化客户群体,满足客户多层次、多元化的理财服务需求,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在投资策略上,要以长期稳健为投资理念,探索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领域,动态调整多元化资产配置方案,逐渐增加权益类产品占比,提高资产配置收益。

  

  第二,加强投研体系建设。拓宽投研领域,巩固在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研优势,提高对多资产、多策略大类资产配置的投研能力,构建涵盖宏观、行业、策略等全方位的投研体系,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投研分析方法,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快金融科技与理财业务的融合,制定理财数字化转型战略,建设IT组织架构和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将其覆盖于客户拓展、产品创新、营销管理、风险防控等各环节,全面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第四,构建多方合作生态。理财公司可与各类资管机构合作,利用各自的禀赋优势探索合作共赢之路。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本报记者表示,从需求看,我国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居民财富不断增长,理财需求潜力巨大。从数据看,尽管近年来理财产品收益率中枢下移,净值波动加大,但理财产品投资者和规模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逐渐多元化等,理财公司可加大在投研方面的力度,加深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持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收益相对稳定、丰富多样的中长期理财产品。”  

关键时期必须加强监管力度

  2022年8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理财公司制度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

  

  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理财公司目前处于“洁净起步”的关键时期,亟须构建与自身业务规模、特点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为依法合规和稳健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进一步提升对理财公司的监管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周茂华表示,近年来,国内持续加快补齐理财业务监管制度短板,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管、理财新规等。未来,要进一步强化监管部门职能,提升监管效率,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好规定,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才能更好地维护理财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郑忱阳表示:“进一步提升对理财公司的监管,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包括建立合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健全全面、系统、规范的内控制度体系,强化外部监督约束等;二是要在产品方面,注重合规性和创新性,持续规范现金管理类产品、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规范跨境理财通业务等;三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强调投资者权益保护;四是要突出差异化监管模式,对转型有困难的机构适当地给予灵活措施安排,为产品估值和升级留出充足的过渡期,确保监管精准适度、灵活有效。”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1》发布,“十四五”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三大机遇

●《机遇之城2022》报告:北京、上海、深圳排名前三

●坚持双向开放 中国金融业加快吸引外资来华展业

●《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2》发布,推动全球数字贸易深化合作与共同发展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