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丨进博会:高水平开放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对外开放最强音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于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期举行,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来到黄浦江畔共赴合作盛会。在全球疫情大流行和国际时局大调整同步交织的背景下,中国如期举办第五届进博会,向世界传递出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最强音。
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此次进博会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中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成为外界观察中国在新征程上开放决心的一个重要窗口。
“第五届进博会如期开幕,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致辞,可谓给世界吃了一颗‘定心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赵永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中国在一如既往地坚持和深化改革的同时,坚持并扩大对外开放。
“如期举办进博会,向世界再一次诠释了中国对全球化的支持,表达了希望带动其他国家一起向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斗争的态度,也表明中国对推动高水平开放的追求和决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石慧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2018年以来,进博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溢出效应显著,吸引全球客商踊跃参与。如今,进博会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进博会是我们开放的一个窗口,不仅能够满足我国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也给世界各国带去了很多机会。”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让世界各国都参与和分享中国市场的成长,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夯实经济全球化基础,更好地对抗逆全球化的困扰。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对本报记者表示,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不仅着眼于中国国内发展,更着眼于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产业消费“双升级”、规则标准齐提升
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参加企业展,数量超过上届,回头率近90%;展台特装比例达到96.1%,高于上届水平;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结构更优化……本届进博会亮点纷呈,不仅彰显着中国的强大吸引力,也为我国的经贸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积极变化。
白明认为,此次进博会有很多国外先进产品首发首秀,不仅能够带动我国企业优化配置资源,也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达到了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效果。“5年来,通过进博会搭建的平台,渠道疏通了,新朋友成了老客户,一个交流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这将带来更多商业机会,也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白明说。
石慧敏认为,进博会拓宽了我国利用国外服务和产品的渠道,满足了我国人民随着经济增长而升级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改善了我国的进口结构。“高附加值产品的引入说明我国已经不只是一个世界工厂,也是一个最终消费的进口国家。”
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4届进博会累计成交额达到2722.7亿美元。进博会带来的溢出效应尤为显著。
“5届进博会,不仅是中国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五连跳’,也是中国企业从被动到主动的‘五连跳’。”赵永升认为,细究这5届进博会的产品目录,不难发现,不但中国产品需求的数量越来越多,中国产品需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在赵永升看来,从价值链的低端和中端需求到价值链的中端和高端需求,从引进和消化型的“外生生产模型需求”到引出和创新型的“内生生产模型需求”,这些消费和生产的演变,纵使在欧美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演变史上也堪称奇迹。
经过这5年的发展,进博会已成为全球新品的首发地、前沿技术的首选地、创新服务的首推地。未来应如何利用好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石慧敏表示,下一步要利用进博会引入更多的优质产品,引导外商关注我国市场需求,生产贴近和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实现共赢。同时,利用好进博会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把优秀的规则管理和标准建设利用起来,给国际合作提供可持续保障。
“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塑造中国与世界融合发展的未来。中国倡导包容性发展,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新形势下的开放解决‘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问题,为全球提供更大市场、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寻求国际社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张晓涛说。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