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宣贯二十大精神·产业篇丨数实深度融合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石

刘慧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1-06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增速位列世界第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为45.5万亿元,占我国GDP比重达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头部企业探索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推动数实融合的步伐在加快。专家表示,中国产业突围升级的最大风口,是“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今后要完善数实融合支撑服务生态,以数字化服务创新带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数实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对本报记者表示,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翻倍增长,创新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7%。目前,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占比实现8∶2,三产数字化转型起步最早、水平领先,二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市场空间拓展能力最强,是未来中国数实融合的主战场。


  企业也在加快推进数实融合。瑞泰马钢建设的全国首家高温耐火材料“透明工厂”,以腾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能源连接器为底座,利用数字孪生、动态3D大数据可视化、AI数据应用分析等新技术,帮助工厂提升生产效能,大幅降低生产能耗。


片来源/新华社


  孔培洁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一家丝绸工厂的工作人员,通过京东数字化柔性供应链系统,孔培洁在办公室就能看到丝绸的生产和销售进程,哪个城市需要配多少货一目了然。


  美团24小时智慧药房通过自动化控制等技术,解决了百姓夜间用药不便的难题,已在北京等城市落地运营。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腾讯持续助力线下产业数字化,服务实体经济。”腾讯的实践中,露天矿山危险作业现场正依托全真互联技术实现“无人化”操作。数实融合正成为全真互联的主战场,未来将应用于金融、工业、文旅、地产、教育、能源、农业等领域。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对本报记者表示,工厂、农户、商家都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京东为实体经济伙伴提供供应链技术和服务,让货网、仓网、云网深度融合,成为数实融合的路径。今年“双11”,超20万家线下实体门店入驻京东到家。未来,实体经济要在基础设施、技术等领域更扎实地发展。


  美团的战略则转变为“零售+科技”。美团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即时零售成为实体门店新的增长点。美团的科研创新集中在供给侧数字化改革、自动化载具两个方向,以帮助商家优化服务能力,提高商品及服务零售效率。未来将通过产学研紧密衔接,将前沿技术应用到民生服务场景之中。


  阿里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郝建彬对本报记者表示,数字经济正越来越深地融入到经济、社会和人们每天的生活中,数据成为社会新的“细胞”,数字基础设施构成社会新的“骨架”,产业数字化成为社会运行新的“基点”。数字经济正在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郝建彬表示,中国产业突围升级的最大风口是“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这背后的支撑力量,是中国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制造业正加速数字化。我国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在线消费群体,相信在“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下,中国产业发展一定会穿越经济周期,行稳致远。


  

增强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任重道远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刘旭对本报记者表示,数字化能有效牵引生产和服务体系实现智能化,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拓展、融合发展,是未来推动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抵御宏观形势不确定性挑战的必由之路。从长远来看,增强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任重道远。


  产业数实融合落实到微观层面关键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刘旭表示,一方面,要引导行业龙头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系统整合和数据链打通,推动全过程、全环节、全链条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提升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综合集成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另一方面,要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促进中小企业生产要素数字化、生产过程柔性化、系统服务集成化。完善数实融合支撑服务生态,释放大型平台企业技术、数据、服务等资源优势,打造多层次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以数字化服务创新带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数实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张立表示,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实力稳增,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追赶,区域“五极”成员悉数登场、蓄势待发,构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弓箭型”空间格局。而中部崛起时机成熟,是中国数字经济蓄力张弓、发力放弦的关键。


  在刘旭看来,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长远谋划、久久为功。第一,增强数字经济产业布局系统性,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雁阵模式,锻造一张能代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绩的国际名片。第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动力支撑。第三,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战略部署,打通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第四,聚焦集成电路等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提高数字产业集群的抗风险能力。第五,在开放和全球化中提升数字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数字产业在更大范围、更高质量上集群化发展。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涌入,形成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学宣贯二十大精神·产业篇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深度赋能产业发展

●学宣贯二十大精神·产业篇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学宣贯二十大精神·产业篇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学宣贯二十大精神·产业篇丨金融保险:发挥各自经营特色“输血”实体经济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