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宣贯二十大精神·智说⑧ | 汪怿:加快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汪怿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2-25






汪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既一以贯之强调了包括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又把具有战略影响力的各类大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包括在内。


  因此,从其构成来看,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视角,我们要把握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多维结构,加快培养造就引领未来、赢得未来的战略人才力量。要更加突出创造战略竞争优势的人才,着眼于未来竞争,能够引领创新潮流、推动创新策源、赢得未来战略竞争,不断创造新技术、新领域、新产业的科学家、工程师、技能人才,能够创造新市场、新业态、新岗位的创业人才,带来新理念、新时尚、新生态的创意人才等;更加关注抢占战略领域的人才,积极把握科技发展动向、产业变革趋势,处在战略方向、优先领域、能够抢占战略发展先机、决定国家战略命运的人才;更加重视掌握战略资源的人才,把握全球要素流动与集聚发展趋势,推动人才与资本、技术、信息高度融合,形成配置全球资源的重要承载地,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高度集聚、高效配置和高速增值;更加聚焦处在战略层次、具有战略影响的人才,影响、带动相关人才,牵动全球人才流动方向,改变全球人才集聚格局。


  培养造就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要求明确战略导向。首先,要突出战略导向,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取得,聚焦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战略方向、优势领域、重点领域,聚焦世界一流的首席科学家、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聚焦具有影响力的各类大师,聚焦处在战略领域的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聚焦掌握战略资源的各类人才,依靠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人才优势形成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战略优势。其次,要突出全球视野,必须置身于全球视野中,坚持国际一流标准,用宽广的国际视野、超前的战略眼光,找准未来发展定位和方向,加快培育造就一批站在前沿、引领未来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再次,要突出创新驱动,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态势,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重点,创新有利于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激情充分迸发的良好生态。


  培养造就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要求瞄准战略方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握科技发展趋势,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重大交叉前沿战略布局,引导科技人才勇于挑战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不断作出新发现、开辟新方向、提出新理论,建设若干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赶超和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要面向国家战略。着眼我国在世界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的变化,加快前瞻和战略布局,组织优势力量积极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加强战略性技术和产品的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孕育一批颠覆性技术,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形成支撑创新发展的先发优势,在新的世界科技竞争格局和创新版图中抢占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大力推进重大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全面开放科技资源和设施,积极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有效和中高端科技供给;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培养造就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要求构筑战略平台。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进程,加快建设若干优势学科,共同引育高端人才,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加快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实验室、科学工作室等全球领先科技创新重大设置、重大项目攻关项目落地,以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吸引集聚、培养造就一流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要聚焦一流院所、一流专业、一流团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项目、战略项目研究,在战略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研究实践中培育人才;聚焦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战略科技方向,在重大科技规划的战略咨询、科学决策中培养人才;充分发挥院士队伍的战略科技引领作用,在传帮带中培育人才。


  培养造就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要求创建新型机制。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聚焦重大战略使命,完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遴选和领衔机制,发挥战略科学家引领国家重大项目、参与战略顶层设计、整合科技创新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作用。要从推行首席科学家制度为突破口,赋予以首席专家为引领的战略人才研究路线、机构设置、经费使用、团队组建等自主权。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立跨部门、地区、行业、体制的资源调配机制。完善建立“揭榜挂帅”机制,支持以战略科学家为核心的领衔攻关机制,健全挂榜、揭榜、履榜、评榜、奖榜链条。建立完善战略科学家群体参与政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和渠道,发挥好战略科学家的“设计师”功能,规划创新发展的“路线图”,科学地前瞻布局和系统部署。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基地研究员。本文为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主题项目“上海高水平科技人才高地建设的目标与路径研究”(22692101400)阶段性成果]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市场监管总局对哄抬连花清瘟药品价格进行核查处理!

●智观天下丨2023年全球经济将延续低增长态势

●解读丨挖掘百亿市场空间  二手车出口地区再扩围

●地区新闻点评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 习 编 辑丨邹 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