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丨为何灵活就业者对缴纳社保萌生退意

王丽娟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6-15



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不缴纳社保,钱就都是自己的。”“反正都是自己的钱,存银行也一样。”近日,“能不能不缴纳社保”“退保”等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在类似的话题下,咨询“社保缴纳多少年就可不缴”“如何退保”的网友不在少数,细看留言者所述情况,对缴纳社保萌生“退”意的以灵活就业者居多。为何灵活就业者不愿意缴纳社保?如果不缴纳社保会怎样?


退保并不划算


  在山西从事了10多年手工艺品制作的灵活就业者小唐近日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我想去退保。”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我交了9年社保,昨天去了一趟社保局咨询了一下退保的情况,现在更纠结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起,小唐每月缴纳1350元的社保费,目前缴纳总额已经接近15万元。如果现在退保,是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退,不仅退不了多少钱,这笔钱还要等到退休以后才能退还到个人账户。


  当被问及为何生出退保的念头,小唐说,“我这是小本买卖,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收入微薄,每月缴纳1350块钱的社保费用原本就比较吃力,现在听说要延迟退休,如果继续缴纳社保11年,就需要再拿出近18万元,感觉经济压力太大了。”


  除了像小唐这样认为缴纳社保负担较重,还有部分灵活用工者认为缴纳社保“性价比”不高。“如果延迟退休,65岁才开始发退休金,我每月领1000多块钱的养老金,得领到80多岁才能回本,不如自己攒点钱养老,还能保证本金是自己的,随取随用。”北京一位灵活就业者小郭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如果真如小郭所认为的,社保缴纳“性价比”不高不想继续缴纳,结果会怎样?这也是很多灵活就业者关心的问题。


  社保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而实行的一种制度,缴纳社保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多种保障,保障了劳动者在退休、生病、意外等情况下的基本生活需求。


  如果不缴纳社保,上述基本保障便不能享受,除了不能在退休后领到退休金,在医院挂号、检查、买药都需要自掏腰包;女性劳动者怀孕产检、手术的费用也要全部由自己承担,还没有休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如果在工作期间受伤或者患上职业病,也无法获得医疗救助和经济补偿等。


  “我现在每个月也要交1000多元的社保,坚持了10年。”湖北的小刘为了照顾家,6年前从一线城市辞职,回老家打起了零工。“社保是一定要缴纳的,前年我生了一场病,要是没有医保,自己需要付一大笔费用,再说老了以后也有个保障。”小刘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缴纳社保对于灵活就业者是一份基本生活保障,退保并不划算。


完善制度减轻缴费负担


  一般来说,如果是单位缴纳社保,单位需要承担大部分费用,参保人只需要承担少量费用,但灵活就业者缴纳社保需要个人承担全部,压力普遍较大,而且全国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年年都在涨,相对应的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也在年年提高,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压力,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萌生停缴、退保念头的主要原因。


  基于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收入较低,为了减轻其缴费压力,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单独规定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最低缴费基数。比如广东的深圳、东莞,福建的福州、厦门等,最低缴费基数采用的都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同时,有的地方还推出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这是政府对以灵活就业身份自己缴纳职工社保人员推出的补贴政策,这项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灵活就业者个人缴纳社保的经济压力。


  “要想降低灵活就业的社保负担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等,需要做好研究,有针对性地作出政策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随着新经济业态不断丰富发展,不依赖特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工作的灵活就业人员将继续增加,这就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及时跟上。


  冯文猛表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其筹资水平有关。在提升筹资水平时要考虑到低收入群体的情况,尤其是灵活就业者,不能让部分群众因此而降低自己的参保意愿。“筹资机制要让老百姓能接受,也能理解。”


  “应注意到,由于灵活就业人员与从业单位之间属于非稳定劳动关系,依照现行规定,他们通常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保障,亟须从制度层面予以补齐和规范。”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周天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业内专家认为,发挥平台的作用也是为灵活就业者加强保障的重点。2021年,人社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从多方面提出加强平台就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取得良好效果和社会反响。但是,从目前来看,平台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要政策进一步落实,不断探索更好发挥平台作用的方法和措施。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解读丨注册制落地 科创企业加速“快跑”

●焦点丨中央一号文件将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沉

●民生论谈丨便民生活圈:把美好生活圈在人民身边

●热点丨房价指数环比首次转正  商业地产复苏或开启

●智媒周刊丨抓重点破难点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显现新特点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