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工业利润降幅收窄 仍须持续提振企业信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按可比口径计算,今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328.8亿元。与1—3月份同比下降21.4%相比,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0.6%,降幅有所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2%,降幅较3月份收窄1.0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不过,尽管4月份多数行业盈利改善,但少数行业下拉工业利润增速明显。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看到工业生产整体继续恢复的同时,也要看到工业企业盈利持续恢复面临较多困难,要持续加力促进工业企业效益不断改善。
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降幅继续收窄
∨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6%,下降幅度较大,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也显著低于正常水平,但是发展趋势在逐步向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许召元认为,今年1-4月份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3.9%,显著低于2017-2019年5.6%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企业亏损面也显著增大,4月份制造业企业亏损面达到了34.4%。但也要看到,今年以来企业效益虽然很困难,但呈好转态势。数据显示,1-2月份、1-3月份、1-4月份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分别是3.6%、3.8%和3.9%。
1—4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27个行业下降。行业效益有很大差异性。
许召元认为,总体来看,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茶的生产、医药制造业这类必需消费品行业效益较好,此外,投资拉动型的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效益较好,而其他不少产业,比如一般消费品的纺织、服装、家具、造纸,以及重要的出口行业如计算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效益相对较差,这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主要面临国内消费需求和国外出口需求不足的压力。
“与1—3月份相比,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有所收窄。这表明,经济确实在逐步恢复过程中。”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不过,苏剑同时认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也显示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
例如,去年同期我国经济还在疫情之中,今年1—4月份,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仍在进一步下降。再比如,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2.6%;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3.1天,同比增加6.4天;产成品存货增长5.9%;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8天,同比增加1.3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6元。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增加0.9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同比增加0.31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4月份,工业生产持续恢复,产销衔接水平提升,企业营收增长加快。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在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认为,4月份,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工业企业当月营收增长加快;二是企业利润降幅继续收窄;三是装备制造业利润明显恢复;四是电气水行业利润持续快速增长;五是外资企业利润由降转增,私营企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
例如,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增速较3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在4月份当月营收改善带动下,工业企业累计营收由降转增。数据显示,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5%,而一季度下降0.5%。
此外,4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增速较3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占56.1%。受新动能产业发展较好、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作用,4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9.8%,实现由降转增,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6.4个百分点,是拉动作用最大的行业板块。
巩固好转态势仍需持续加力
∨
孙晓表示,总体看,工业企业效益延续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严峻复杂,需求不足制约明显,工业企业盈利持续恢复面临较多困难。下阶段,要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进一步提高产销衔接水平,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下一步,要采取措施促进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向好回升。”许召元建议,要着力实施扩大以消费需求为主要方向的内需,促进供需平衡,另外也要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进一步优化工业内部的投资结构,把投资主要引导到质量升级和绿色化改造上来,在此基础上适当减少一般性扩张产能的投资,通过优化供给结构,促进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进而提高经营效益。
苏剑建议,加力稳增长、稳外贸。“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扩大基建投资或其他方面的投资。还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给企业降成本,刺激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同时,也要采取措施不断促进外贸优化,使其长期稳定增长。”
“在加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更多考虑中小微企业目前的处境。要对中小微企业继续采取减税降费的措施。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苏剑说。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