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G让万物智联成为可能 发展前景巨大

李晓红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0-13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



  今年以来,6G多次被提及,利好消息持续释放。前不久,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第31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论坛上表示,要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抢占未来发展新优势。  



6G技术仍待进一步突破


  2022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机构完成了面向6G的首份技术研究报告,标志着6G方向在全球达成了初步共识。
  
  “目前,6G处于对愿景、需求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阶段。”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昊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中国在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内生AI通信、确定性网络、星地一体化网络等潜在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标准制定、核心企业培育以及生态建立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与5G相比,6G具有更加强大的技术优势。王昊月概括为四大优势: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丰富的频谱资源、更多的连接数量、更智慧的网络体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大国间科技竞争和产业博弈持续加剧,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速布局未来产业以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
  
  “前瞻性部署6G将为未来抢占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战略制高点,构建起以中国为主导的网络基础设施带来巨大优势。”王昊月表示。
  
  中国宏观研究院产业所高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杨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6G是典型的未来产业,也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体现,是大国战略博弈和利益争夺的战略高地。当前,世界6G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世界主要大国6G竞争明显加剧。6G作为一门高技术产业,对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领域均有着重大的影响,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昊月强调,中国6G发展在以下三个方面亟待突破。一是基础理论方面,从1G到6G,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摩尔定律遭遇瓶颈,香农极限也在逐渐逼近,但当前基础科学和材料都未出现革命性突破,整个行业都急需新的技术理论作为发展支撑。二是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未来3至5年是6G技术研发的关键时期,当前6G各类潜在关键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技术标准尚未明晰,特别是前沿原创技术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双碳”目标下的能耗方面,相比于5G,6G的频段更高,蜂窝更密,能耗将比5G更大,在现有网络架构下,6G技术的节能降碳存在很大阻碍,亟待明确标准,同时在基础架构上予以突破。 
  



6G让万物智联成为可能


  业内专家认为,6G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商用,而有赖于6G的网络特性,未来在应用场景上,当下许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将变为“可能”。
  
  在6G的新应用场景方面,王昊月认为,一是泛在连接类应用,6G将形成地面基站与低轨卫星、高轨卫星、地面的直放站、水下基站等共同组网,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覆盖的新型组网模式,实现空、天、地、海立体空间内近乎无死角的全球泛在连接。具体应用场景包括空天地一体化通信、水下通信、量子通信等。二是扩展现实类应用,6G时代信息交互形式将进一步由AR/VR逐步演进至高保真扩展现实(XR)交互为主,甚至是基于全息通信的信息交互,最终将全面实现无线全息通信。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等。三是智能化行业应用,智能化是6G的一项重要服务能力,也是支持各种多维度、深层次智慧应用的基础。6G将与工业、交通、教育、医疗等各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并催生一些新业态、新服务。潜在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孪生体、远程精准医疗、自动驾驶等。
  
  5G开启了万物互联的大门,6G则有望演变为一个万物智联平台。
  
  “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6G具有巨大发展前景,6G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发展深度融合,将会助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和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无人驾驶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并将孕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杨威表示。
  
  在王昊月看来,6G将成为连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带,持续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通过全频谱、全覆盖、全应用、强安全的6G技术,未来6G业务将呈现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形成多种业务场景,为人类社会带来“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巨大变革。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虚拟数字人主持的这场经济论坛说了什么

●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在绍兴举行

●喜报!中国经济时报2件作品分获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一、二等奖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经济媒体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绍兴:三方面发力,写好时代答卷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