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丨以更大宏观政策力度推动经济回升
时报时评
■周子勋
7月3日公布的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报50.5,较5月小幅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公布的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从PMI来看,虽然我国经济运行整体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但是恢复基础不牢固,修复速度不及预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偏弱、市场预期偏差仍是突出问题。
从微观指标来看,虽然产需持续增长,但是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大,6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6.4%,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市场预期趋弱、信心不足导致企业不敢投产、投资,居民不敢消费,由此进一步导致预期不稳、动力不足、信心不足的状态。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总第101次)例会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指出,虽然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
显然,内需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也是下一步宏观政策着力的重点。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动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同时就促进家居消费部署相关举措,要求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形成促消费的合力。
值得关注的是,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正在加大。从货币政策层面看,央行此次例会释放了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稳增长力度的信号,政策方向是打好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改革创新和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
可以看到,自6月中旬以来,央行逆回购投放力度“加码”。自6月16日至27日,每日的7天期逆回购净投放依次为400亿元、870亿元、1800亿元、1430亿元、1520亿元、1550亿元、370亿元,合计达7940亿元。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7月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随着流动性的进一步释放,虽临近月末、季末,但资金面整体依然较宽松,近期资金利率以下行为主。央行加大投放短期流动性有助于熨平市场波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央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
从财政政策层面看,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围绕稳投资、促消费进一步发力。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在《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中透露了未来财政政策动向,即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这意味着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将体现在“增效”上,也意味着中央层面对地方投资的审核和资金监管都会加强。从各地的实际操作来看,今年以来,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资规模力度明显加大。从投向领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基建项目成为重要发力点。而从政策要求和中国经济的实际需求来看,“有效投资”无疑成为今年落实稳增长的一个重要主题。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固,需要以更多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来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内生动力、提振市场信心。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