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丨郑州都市圈:头雁振翅盼群雁齐飞

王彩娜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1-07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酝酿多时的郑州都市圈终于晋级“国家队”。日前,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透露,《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标志着推动郑州都市圈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都市圈是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和强大引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建设郑州都市圈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肩负着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郑州都市圈要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展开新探索,在打造经济新增长极上闯出新路径,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新经验。


郑州都市圈的优势与特质


  截至目前,国家级都市圈成员包括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西安都市圈、重庆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沈阳都市圈、郑州都市圈。相较于已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具有哪些优势与特质?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郑州都市圈的优势与特质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突出;二是“四路并举”畅通开放新通道;三是劳动力资源充裕。郑州都市圈是过去10年全国人口增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郑州都市圈将扮演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共建‘一带一路’的四路并举中心、在全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保障中心等角色。”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郑州都市圈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较为完善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能够将周边城市纳入一个紧密的互动发展体系中。


  “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技术的溢出效应和产业的梯度发展在郑州都市圈将得到更好展现。”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股东合伙人孙连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郑州都市圈是在中原城市群的基础上,突出以郑州为中心打造带动中原经济发展的引擎,主辅关系十分明确,这既符合中心城市的带动战略,也清楚定位了在此基础上的其他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告诉本报记者,郑州都市圈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提升中部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张占仓分析称,郑州都市圈建设面临新的重要机遇:一是国家已经出台的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对郑州都市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河南省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郑州都市圈弥补科教资源不足的发展短板、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伐带来空前机遇。三是在已开通运行“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基础上,郑州正努力推进“米字形”高铁拓展成网,使都市圈内部形成联系便捷的高铁网,将对改善都市圈交通条件、促进各市之间资源高效配置,尤其是对高端人力资源高速流动、充分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距离全国第一方阵还有多远


  “在全国范围内,郑州都市圈的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郑州都市圈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柏文喜认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深化城市间合作等,郑州有望在未来几年中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郑州都市圈的发展也将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和示范引领作用。


  “河南省虽是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郑州都市圈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处在努力追赶沿海发达地区的状态。”张占仓坦言,郑州都市圈建设仍面临以下挑战:一是郑州首位度偏低,其经济发展对全省的带动与引领作用相对有限。二是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都市圈相比,当前郑州都市圈的科教资源明显不足,直接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能形成。三是郑州都市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基础都相对薄弱,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存量资源相对有限。


  孙连才指出,郑州都市圈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造万亿产业集群,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链建设,需要不同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必要时以城市联盟的形式在国际上招商、合作和展示,以国际格局和作为将郑州都市圈推向世界。


  在张占仓看来,郑州都市圈作为后来者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突围,关键是夯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多式联运网络建设,打造更加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发展枢纽经济,力争在全国甚至全球创造更多枢纽经济新亮点。二是以更大政策优惠、更具吸引力的战略举措加快国家创新高地与重要人才中心建设步伐,赋能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重大项目,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较好的产业基础。四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充足优势,促进高中低产业协同发展。五是发挥河南农业农村大省优势,在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产业振兴中大展拳脚,促进广大农村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针对郑州都市圈建设面临的区域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等,余丰慧建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地方政策创新和落实,为都市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特别是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建设,提升都市圈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都市圈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宜业的都市圈环境。


  “在郑州都市圈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协同发展。郑州都市圈起步相对较晚,要坚定不移走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加强各市之间的统筹协调、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张占仓强调,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郑州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相对较低,未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又要在高端产业发展、国际市场开拓上积极发力,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高度重视都市圈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同步实现现代化。


  余丰慧建议,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注重不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同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配套设施建设。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时报时评丨大模型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解读丨保障房新政将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发展

●地产周刊丨一线城市楼市率先企稳 助力市场预期向好发展

●视点丨工业机器人逐步替代产业工人是大势所趋

●市说新语丨造车新势力以技术合资加快驶向世界市场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