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冬奥遗产 壮大冰雪经济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童彤
11月22日,小雪节气正至,各地相继迎来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冰雪季。在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之后,北京冬奥会点燃的冰雪热情依旧高涨。业内分析认为,今年的冰雪季经营情况将成为观察北京冬奥会带动地区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让国人更加清晰认识到冰雪运动的魅力是北京冬奥会留下的最重要遗产,除依托冬奥主办场馆继续举办会展、赛事等,冰雪运动需求的上升也将带动更多装备、用品和场地的开发建设,带动文旅产业和大规模就业等综合效应持续释放。
冰雪经济初显供需两旺态势
“我周五晚上就和朋友来到了崇礼,预订了酒店,然后在云顶雪场撒野了整个周末。”北京市民陈思翠在11月17日—19日和朋友一行四人来到了去年冬奥会的滑雪场地——河北崇礼滑雪小镇,兑现了期待一整年的“冠军赛道”滑雪体验。她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一行四人从酒店、餐饮、滑雪、购物到交通出行,整个周末的花费已经超过万元。
随着2023年新雪季的到来,崇礼再度点燃了冰雪热情,各大滑雪场相继“开板”营业。张家口市崇礼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数据显示,进入新雪季以来,崇礼冰雪旅游热度高开高走,自11月8日至11月20日,崇礼已累计接待游客18.11万人次。
让陈思翠热衷的云顶雪场,正是北京冬奥会的雪上竞赛场馆——云顶滑雪公园。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咨询雪场方面了解到,12月中下旬,云顶41条雪道将全面开放,预计新雪季入场滑雪人数将超过60万人次。
除北京外,东北地区、内蒙古和新疆也迎来更多游客。据统计显示,11月以来,漠河日均游客接待量超过3500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近268%。
此外,为了把冰雪经济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新疆阿勒泰地区去年就以冰雪旅游重点景区为依托,打造阿勒泰市冰雪扶贫综合体。今年,阿勒泰地区的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从10月1日“开板”以来,已累计吸引滑雪爱好者超10万人次。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国人对待体育运动内涵有了更大延展,更多人开始喜爱冰雪运动。”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骆秉全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旺盛的需求和内容供给也是确保形成规模化体育市场的必要条件。越是拥有广泛坚持的民众基础,越能带来成规模的体育消费,从而对体育产业发展形成牵引和带动。
“冰雪热”正在超越地域界限
冰雪运动绝非北方地区的专属,随着北京冬奥会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群体正在成为冰雪运动的消费群体。与运动高度关联的冰雪文旅产业也在加速形成。
当前,冰雪文旅产业已遍及全国,展现出鲜明的“摆脱温差超越地域界限”的分布态势。其中,东北地区和京津冀成为全国冰雪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新疆、内蒙古、湖北、贵州、山西等地把民族风情、自然风光与冰雪旅游相融合,成为全国冰雪旅游典型代表;广州、上海、昆明、杭州等南方城市打造冰雪商业综合体、室外戏雪休闲乐园等多样化的产品,成为全国冰雪旅游业的新亮点。
“制冰、造雪和恒温控制等技术手段正在推动冰雪运动摆脱季节性因素,实现场地向室内和非雪季的室外移植。”骆秉全认为,这有助于冰雪类项目获得更广泛的参与基础,从而迸发出更大的体育消费潜能。
进入11月下旬,南方地区也紧随北方步调快速“入冬”,相应地带动了南方冰雪场地陆续进入营业期。
“我刚刚带着香港的同学在一家新开业的室内滑雪场体验了一次真正的滑雪,无论是装备和整个氛围都和北方的天然雪场极为接近,为我这个滑雪爱好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广东人孙悦悦是在香港读书的大三学生,每逢周末会和同学来穗游玩。她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我从小就喜欢滑冰、滑雪,还让父母带着去东北滑雪,如今竟然可以在家门口滑上真雪,太兴奋了。”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北京冬奥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巨大,要用好冬奥遗产,助力和推动冰雪产业和冰雪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一过程能够培育出更多中国品牌聚焦冰雪项目,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带动海内外市场和关联产业共同发展。”他说。
按照《“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要求,未来我国将着力解决产业区域受限、产业内容单一的问题,面向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实现区域间冰雪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此外,在冰雪装备加工制造方面,发挥东北、华北装备制造优势,发掘长三角、珠三角、海峡两岸器材装备研发生产潜力,强力打造装备高端品牌。在冰雪旅游方面,大幅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高质量滑雪旅游度假胜地。通过补齐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和政策支持短板,使战略规划布局更加完善,真正实现我国冰雪产业全面升级。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