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观天下丨中国能源转型遥遥领先 绿色认证将“护航”国际合作

徐蔚冰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3-17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徐蔚冰



  在近日刚刚于阿联酋迪拜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在这个中东石油土豪的“主场”刷出了一波“地表最强”存在感。从风、光、储到氢能、生物质能纷纷登场,这既表明了中东国家不愿靠石油“躺平”、走出“舒适圈”的决心,也显示了中国遥遥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转型技术在全球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的成绩十分“亮眼”。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去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约12亿千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35%。水电、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均为世界第一,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


  能源转型的推进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当前全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各个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能源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清洁能源的技术创新是关键一步。要实现真正的能源转型,我们需要更加高效、可持续、经济的清洁技术。过去十年,中国清洁技术领域不断涌现新突破,太阳能、风能、储能、生物质能等清洁技术正逐渐成为全球主流。


  除了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十分重要。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能源的公平转型也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在推动能源公平转型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技术转让、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乡村都能平等参与和公平分享成果。尤其是需要优先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促进全球能源公平分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事实上,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下,各国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持续发力,也都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例如,欧盟提出在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45%,阿联酋也明确在205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各国也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在此背景下,如何创造新的全球合作机遇来面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可再生能源“绿色认证”成为行业呼吁的重点。事实上,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依旧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而缺乏绿色能源认证体系是其中之一。在绿色价值实现方面,中国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但在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方面,不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绿色价值认证体系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也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达到6000万吨标煤的目标。为达成目标,12月1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在国内发布了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未来将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的全部认证体系建设。据了解,目前,“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已经完成了针对生物质热能项目的在线监测和核证功能。未来平台会将更多种非电可再生能源品类纳入到平台核证体系。例如生物天然气、生物柴油、生物甲醇、生物航煤等。业内专家表示,对于核证平台,最重要的点是在线监测,这是数据来源最可靠的方式,只有这样的核证平台才能最终使中国可再生能源在国际舞台上持久绽放。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7)丨压力仍在趋势向好稳就业需多策齐发

●解读丨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热点丨2024年房地产市场有望进一步改善

●圆桌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激活创新动力


总  监  制丨王辉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