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那些很厉害又有魅力的人都不爱说话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自在睡觉 Author 👉

有教养的人都有两种能力:好好说话和情绪稳定

妈妈,求求你别再为我付出了

你的不自律,正在毁掉你的婚姻


你可以想象有这样的朋友吗?不强行刷存在感,没人理他的时候他也怡然自得那么,他是怎么让人感觉他很厉害的呢? 


作者:梁冬,来源:自在睡觉(ID:zizaishuijiao),经授权发布


1、言辩而不及,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之前我们讲到需要辩证地看辩论,有些人就认为辩论可以令事情越辩越明,还有些人认为辩论会让事情越辩越乱。


究竟真理是越辩越明还是越辩越乱,这背后其实有一个机理,就是持有这些说法的人是不是有道统。


什么叫“有道统”?


我强烈建议大家有机会的话去不同的地方走走,接触不同的人,你会发现有一些人,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在向事情背后的某个东西致敬。


对于有道统的人来说,或者知道有道统的人来说,辩论就没有意义了。


有些时候,辩论只能让失利的人充满沮丧,让占上风的人在滔滔不绝的过程当中产生新的“我慢”,自我的傲慢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实,绝大部分人行为的改变,都不是因为你把道理讲清楚以后他就改了的,道理只能带来“知道”“明白”“说不过你”……


只有情绪和习惯,甚至是恐惧会带来行动,会带来改变。


由此,我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点,那就是我们一直以为逻辑和道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其实非也。


逻辑和道理只能用来解释我们的行动,我们说什么并不是因为自己这样认为,而是因为我们这样做了之后,要找到一套事情来合理化。


最明显的道理就是已经买了房子的人,他就会去选取那些房子会一直上涨的信息,并不断强化,不断跟朋友分享;


那些还没有买到房子的人,就倾向于去看那些房子马上就要崩盘的消息,而且心中充满了期待。


那些性格强悍的妈妈会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她们会告诉你,你不大声地叫出这个小孩的全名就不足以震慑他。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当大人大声地叫出你的全名时,你大概知道问题严重了。


当这个类型的妈妈陷在这种行为习惯里面的时候,她们会找出很多道理和逻辑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所以,知识、逻辑、道理,都只能用来解释行为。那么,行为从哪里来呢?


其实,行为是从习惯里来,那么,习惯又从哪里来?


从最开始的养成乃至后来你的心智模式里面的贪婪、欲望和恐惧里来。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在这个世界上,每一种道理都是对的。


庄子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说“言辩而不及”,“大辩不言”。



2、想到庄子其实也不自由,你就舒服多了


我们上次说到的话题就是雄辩解释主义分子是多么可怕。


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一个滔滔不绝的非典型性雄辩症患者,他会事事都要和你对质,说你曾经说过什么,后来他又说过什么,然后你又说了什么……


请尽快远离这种人,否则你一定会充满挫折感,因为他有天生的能记住你说的每一句话的能力,有强大的体系,令你对自己充满确定的否认。


但是,他能为你做什么呢?他除了证明你是错的而他是对的以外,什么也证明不了。


反过来说,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呢?我们证明了自己是对的,那又如何呢?你就算证明了别人的错又如何呢?


一个时常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人,只能代表他在心里面多么渴望被人认同,他不是错的,他值得被认为是对的。


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个中奥妙,以前我们常常说“为而不争”,说的是这个事情做了就不要争论。


其实,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描述,就是当你做成了这事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了。


你讲ofo对不对,mobike模式走不走得通,同样彩虹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自行车,十家公司中有一家公司最后跑出来了,另外的九家公司都失败了。


可能刚开始他们都是用同样的模式,但最后活下来的那个公司,它怎么说自己的商业逻辑都是对的,破产的公司它怎么说都是错的,有什么好争论的呢?


你一旦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就不太会去争论应该怎么办了。


你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好了,做到了,不争论你也是对的;做不到,之前你辩论得再好,人家一问你为什么没有做到?你就傻眼了……


我常常和朋友们开玩笑:“财富自由之路我未必能帮你,心灵自由之路也许我能帮你。”


我之所以敢这么说,主要是因为看见所有人都没有达到心灵自由。


当你发现别人也没有达到心灵自由的时候,你就不是输的那个人,即你没有败,所以是半赢,算是半成功,于是就接近心灵自由。


简单来讲,就是发现别人也没有获得心灵自由,是让自己心灵自由的基础,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舒服了好多。


其实,我的心里是相当不自由的,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可以舒服一点儿呢?


我在读《庄子》的时候,看着他大段大段地描述各种颅内高潮,我越来越在自由里面看到了他的不自由,一想到庄子其实也不自由,我就舒服多了。



3、发呆的人和不发呆的人之间差别在哪里


讲到“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什么意思呢?安守自己的本分就是达到了学的基点,谁能知道不用言语的辩论和无可名状的大道,那就可以称之为达到天赋的境界。


天赋就是浑然不知、无所不成的意思。


如果用水来做比喻,把水灌进去,你也不觉得太满,把水取出来,你也不觉得太干,不知道它的源流来自何处,这就叫作“葆光”,外面的越灰暗,里面的越光明。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有一种人就是这样,什么叫作高级的人?


我曾经认识一位先生,我去拜访他,初次见面,似乎我讲的东西也能跟他对上话,感觉还比他高半格。


但当我努力让自己讲更多、更高级、更深奥的东西时,他好像永远也只比我低半格,并没有显得差很远。


后来,我又看见一个比我高很多的人,一起聊天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先生还是只比那个人低半格。


突然,我意识到了他能够控制自己与任何人都差半格,让你感觉他只比你低半格。


你给他讲很多,他好像也能够接得住你,饭桌上突然冷场了,他也不着急成为第一个说话的人。


说到此处,我们再来做一个简单的日常练习。


譬如,在一个饭桌上,六七个人一起吃饭,有些时候会突然冷场,你观察一下谁会是在这种突然冷场之后第一个说话的人。


我有一个朋友就说,他发现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观察过我,似乎我也曾经是这样的人。


我发现有一种人,他在大家都在沉默冷场的时候,也不着急要表达什么,但是没话说的时候,他的神态也不尴尬,这种状态就叫作“葆光”。


你可以想象有这样的朋友吗?不强行刷存在感,没人理他的时候,他也怡然自得,但每个人都知道他很厉害。


那么,他是怎么让人感觉他很厉害的呢?


并不是因为他说得多,而是他能够在不解释、不辩论、不抢先发言,而且还在不发呆的状况下呈现出一种自在。


有一种人坐在那里不玩手机、不看报纸、不玩指甲的话,他们的两眼是直的,是发呆的状态;


还有一种人,他们不玩手机、不看报纸,也不玩指甲,他们就是不发呆。


你发现发呆的人和不发呆的人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了吗?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头母猪躺在那里睡午觉,一群小猪去吃奶。


这个母猪一死,马上小猪就都知道了,按道理说这个母猪也没动,是什么东西变化了呢?



4、有魅力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沉默是一种表象,支撑你沉默的内在心智模式、情绪状态。


你是否知道人家说的东西,以及你是否有刷存在感的自信都决定了你沉默的魅力所在,同样是沉默,差别却很大。


我们生活在当代,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见满世界都是刷存在感的人。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曾经是这样的人,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可以知道一切或者尽可能地知道更多。


但是你不争辩、不解释,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走,做你该做的事,就自然会长出一种魅力和福德。


《圣经》上有一句话大致是这样说的,有福的人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无论生活的洪流如何,不紧不慢、不疾不徐,我觉得这就叫作一个人的魅力。


不管你是少女还是少妇,不管你是叔叔还是哥哥,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我都想和你分享一下我的态度,希望这也可以成为你的指导。


那就是:不点破、不解释、不辩论,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情。


坚持这个方法练习三十天,你就会发现有一些神奇的改变。


注意,如果不得不说话的话,慢一点儿,暖暖地看着别人吹牛也是一种很爽的心理状态。

富书原创矩阵: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属猫(woshimiaoji),爸妈内参(shenduwenhua),富书(zhongchoudushu),出版畅销书《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畅淋漓地活》

赏饭加微信:158589503(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专业心理测试:未来十年那种职业最适合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