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我们为什么如此悲痛
稻香阵阵,感恩斯人,一日三餐当念君。
作者:李月亮,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经授权发布
月薪3万招聘主编,单篇最高稿费5000元招募作者(点击查看)
昨天上午十点多,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忽然发出重磅消息,“袁隆平同志逝世”。
消息一出,瞬间刷屏,微博都崩了,网友们纷纷表示特别震惊,特别难过。
可是,CGTN很快删除了这条消息。
昨天上午11:16,澎湃新闻发出辟谣:老人家没有逝世,只是身体状况不太好,在住院。
40分钟后,源发媒体CGTN发文道歉。
大家顿时气炸了,拍案大骂假新闻。
更多人也是长舒了一口气——幸好是假新闻,袁老没事就好,那么好的老先生,他肯定能活到100岁。
谁想,人们刚刚踏实下来,多家官媒就几乎同时发了新闻:
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老先生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一次,是真的。
很多网友不愿接受,在新闻底下留言,说赶紧再来一次辟谣啊。
可是没有,万众戴的袁公,是真的走了。
今年3月,老先生在三亚基地工作时,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
4月回到了湖南长沙治疗,医院倾尽全力,却没能留住先生。
据说他走后,医护纷纷痛哭。
农学院的教授听到消息,也是哭得不能自已。
网友们更是不愿相信。
昨天下午,很多长沙市民自发来到街头,在雨中送别袁老。
众人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场面令人泪目。
一个91岁的老人,为什么能得到百姓这样的爱?他这一生,到底做过什么?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现在我想用5个字,讲讲袁老的一生。
袁隆平的第一个字:倔
1930年,袁隆平生于北平。
他名字里的“平”,就是北平的平。
家里兄弟五个,隆津、隆平、隆赣、隆德、隆湘,都是地名。
袁隆平的原生家庭,那是万里挑一的。
爷爷做过县长,父亲毕业于东南大学文学系,母亲是富商家里的大小姐,后来做了老师,文化很深,能讲流利的英语。
这样的出身,让袁隆平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而通常,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都会心怀“大抱负”——做官啊,做学者啊,做企业家啊……
但袁隆平不一样,他喜欢绿油油的庄稼和五颜六色的蔬菜。
虽然从小接触不多,但就是发自内心的对植物感兴趣,所以上大学时,他坚定地要读农业。
这在当时,是个不可思议的选择,袁隆平的父母都很反对,理由倒不是别的,就是农业苦啊。
中国人祖祖辈辈种了多少年的地,谁不知道农民苦,那时无数人都梦想着不做农民、摆脱种地,没听说谁生在大城市,还非要钻回田里做农民。
但是袁隆平很倔,他认准了,就是要学农,最后,也真的去读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
袁隆平的第二个字:难
大学毕业后,23岁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一个偏远的农校教书,一教就是18年。
18年里,这个其貌不扬的农村老师,一边教书,一边想着培育水稻新品种。
他经历过饥荒,见过人挨饿:“刚刚吃完饭,肚子又饿了,一天到晚就想吃饭。有时候用糠来替代,越吃越饿……那个日子真的很难受。”
知道饿的滋味,他一直琢磨怎么能让人们都吃饱饭。
老实说,这不是一个农村教师该考虑的问题,当时看起来,也肯定不是他能解决的问题。
但袁隆平不管那么多,他觉得这个事该做,就坚持去做,几经辗转,他把研究方向定在了研究杂交水稻。
而当时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是“水稻没有杂交优势”,所以当袁隆平提出他的设想,嘲笑声一片。
一个乡村教师却想挑战权威共识,所有人都在等着看笑话,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也确实像一个笑话。
他和爱人扎在农田里,一身土,两脚泥,不顾风吹日晒,拿着放大镜去找想要的稻苗。
从十几万棵苗里,找出几棵来,艰辛可想而知,可是,研究又迟迟不见成果,煎熬也可想而知。
越来越多人质疑他,说“袁隆平是地地道道的科技骗子”,还有人去砸他的试验钵,破坏他的实验秧苗。
最严重的一次,试验田全部被毁,幸好在一口井里,发现了五根秧苗,袁隆平才保住了研究材料。
那些年,袁隆平就这样顶着巨大压力,做他的研究,曾经连着七年春节都没有回家……
我们现在讲杂交水稻,好像一切自自然然、水到渠成。
其实成功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换成别人,或许早已放弃。
幸好,袁老坚持住了。
袁隆平的第三个字:功
袁老的杂交水稻,到底有多大贡献?
简单说:他使水稻单产大幅提高。
目前仅在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达2.5亿亩,产量占比65%,就是说,我们吃的大部分国产大米,都是袁老的杂交水稻。
不仅如此,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了全世界。
1979年5月,农业部送给美国一家种子公司1.5公斤杂交水稻种。
到2005年,美国耕种杂交水稻80万亩,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比当地良种增产25%—35%以上。
1993年,越南引种中国杂交水稻4万公顷。目前种植面积已达65万公顷,单产增产40%。
而在非洲尼日利亚的试验田,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可达6.8吨,而当地水稻平均产量只有1.8吨,杂交水稻平均增产2-3倍。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2亿亩水稻,如果有一半种上杂交水稻,保守估计,也至少可以多养活超过4亿人。
让几亿人吃饱饭,这是多大的功德?
袁隆平的第四个字:誉
国家没有亏待英雄。
这些年,袁隆平获得了很多赞誉。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他在中国家喻户晓,深受人民爱戴,走在非洲街头都会有人认出,亲切地喊他“父亲”。
甚至,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袁隆平的第五个字:朴
袁老坐拥无数荣誉,身价也高达千亿。
但他这一生,极为简朴。
他穿着几十块钱的衬衫,打着十块钱的领带,他开着最普通的车去下地干活。
国家奖励他大房子,他直接改成研究室。
他说:
“别人买什么品牌的衣服,几千上万一件。我不要,我到超市买衣服,都是几十块。一百块一件,我就非常满足了。”
“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
“我没看,也不是太想看,看那个太耗费时间,我大部分时间要到田里去。”
“名利对我没什么用处,能下田就是最好的。”
“下田”是什么?是做研究啊,是坚持创新啊,是让更多人吃饱饭啊。
这些年,纵有名利追逐,袁老不为所动,初心不改。
他一直在搞科研,接二连三攻克难关:提高杂交稻亩产,研发出海水稻,实现了水稻去镉……
他一次次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一次次给世人带来震撼惊喜,一次次让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样的人,人民怎能不拥戴?
老百姓的心里,是知恩的。
之前有人误传袁隆平开豪车,很多网友说:
“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
“仇富不仇袁隆平。”
是的,他的富裕是来自艰辛付出,来自巨大贡献。
如果做出了这样贡献的人,都不配开豪车,那你说谁配?
这几年,袁老所到之处,都是热切的掌声,都是无上的敬重。
昨天袁老逝世的消息传来,一位网友的留言获赞过万:
“您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把您高高举起。”
相信袁老会开心的,他深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深爱他。
2004年,“感动中国”曾给了袁老这样的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择一事,终一生。全心全意,为国为民。
袁老,是真正的男神。
此刻,他去了属于他的星星,而我们将永远铭记他。
稻香阵阵,感恩斯人,一日三餐当念君。
点亮【赞】+【在看】,袁老,请一路走好。
或许你还想看
作者简介: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当当网热卖中,公众号:李月亮(ID:bymooneye),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联系山治(看菜单栏),知乎@富叔,头条号、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