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情中的“假理智”:越是渴望放肆,越是追求克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点一弯钩 Author 主笔团



推荐

作者:芒来小姐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编辑:侃侃



社长说

爱情面前,我们都是小孩,何不承认自己的不理智,并勇敢地去爱呢?



● ● 

感情中的“假理智”:

越是渴望放肆,越是追求克制


01

维系感情,该用脑还是用心?


前段时间上线的《做家务的男人》节目里,朱丹周一围夫妇开启了秀恩爱模式,聊到两人打冷战。


朱丹不经意间说了一句:我还在情绪里,他(周一围)会在旁边说一句:我现在是给你台阶,你不走下来,过会儿这个台阶就没了。


 

本来恩爱满满的气氛瞬间破裂,这番表述引发网友热议:

 

周一围是有病吧?听到这样的话我真的会很恼火。



也有人认为周一围“话糙理不糙”:


朱丹的表述没问题,周一围讲道理她听进去了而已。周一围很聪明,好的婚姻就是相互给台阶下。


朱丹本人力挺丈夫,发长文感谢周一围让她学会如何管理情绪。


不难看出,感情里,朱丹偏向感性,周一围偏向理性,长时间的婚姻关系让朱丹耳濡目染,学会了周一围式“理智”处理情绪的方式。

 

尽管当事人“冷暖自知”,但这番话深深扎中了网友的心,仅有少部分人认可“矛盾来了保持理智”,更多人一面倒的认为周一围不懂体贴朱丹的感受。

 

感情里发生冲突,究竟理智的处理好,还是凭直觉处理好?


不久前,收到的咨询邮件:


结婚五年,最近吵得厉害。


老婆是个情绪化的女人,我出差的时候和女同事一起吃饭,不知怎么就被拍成照片,发到了老婆手机里。

 

她一口咬定我出轨了,在家又哭又闹,快一星期了都不消停。要是真出轨我也就认了,可我没有,她这样闹,害我心浮气躁整宿睡不着觉。

 

我跟她讲道理,告诉她:“差不多得了!我现在给你台阶下,你再继续闹,回头我真出轨了,那也是你逼的!”

 

听了我这话,她总算不闹了,第二天一如既往起床做早饭,后来我主动跟她解释了这是个误会。

 

本以为这事就这样过了,谁知道一个月后,她又旧事重提,拿我和女同事单独吃饭这事数落我,还说我理直气壮毫无羞耻感。

 

她越是情绪化,我就越是讲道理,结果她越来越火大,说我根本不在乎她的感受。


我就纳闷了,就不能理智点吗?非的要哭着道歉才算体贴


科胡特在自体心理学理论里,阐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一个人,认为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自己,和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喜欢自己,其自恋程度是一模一样的。

 

在统称为“自恋”的情绪里面,其实包含着两种完全相反的东西:自大和自卑


如果一个人总是对你说:我在感情里保持理智。他实际上是在告诉你:我爱着感情中保持理智的自己。

 

  • 一个自大的人,通过保持理智来掩饰自己攻击他人的欲望,从而沉醉于“我真有智慧”的自恋气质里

  • 一个自卑的人,通过保持理智来逃避自己、攻击自己的欲望,从而沉醉于“没有人爱我”的自恋幻想里

 

无论哪种都不是真正的爱,但无论哪种,都能够让你的自恋情绪释放出去,得到缓解。


尤其是在关系里预感到自己会受伤的那一刻,自恋的人为了避免自恋受损,会戴上“理智”的面具。

 

比如,


夫妻吵架,矛盾越激烈,头脑越清醒;

遭受指责,越是自知理亏,越要用“理性”来装点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看似理性化的行为,都是“假理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自恋的人不可以被经典精神分析治疗,因为她缺乏移情的能力,不具备和他人建立关系的前提。

 

我们看见了婚姻中的矛盾,看见了关系里的误会,这些都是可视的部分,不可视的部分是:我们看不见我们所爱的对象,究竟是对方还是自己



02

每一次理智的背后

都有一个深情的6岁小孩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体会:爱上TA以后,我整个人都变得不像我自己了。

 

事实上,你并非变得不再像自己,而是被恋爱唤醒了内心深处的小孩


所有童年未被满足的心愿、父母照料不当的缺爱感,都在此时喷涌而出,叫嚣着要得到满足。

 

陷入热恋后,我们寻求着一种回归母体的安全感,渴望在所爱之人面前,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并在心底怀揣着一个并不现实却很真实的愿望:


无论我们外表多大,在所爱之人面前,我们只有6岁,可以肆意撒娇,无论如何任性都能够被理解。


我们渴望伴侣能够像母亲一样,孤立无援时无条件站在自己这边;

我们渴望配偶能够了解自己的想法,即使我不说他也知道我想什么;

我们渴望自己能够肆意妄为,即使伤害到对方,对方也不会离开自己;

……


一个6岁的孩子必然是不够完美的,对自恋的人来说,承认自己不够完美,本身就能引发焦虑。


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用理智来包裹自己,越是渴望放肆,越是追求克制

 

这也是为什么,情窦初开的时候,我们凭直觉相爱,受过几次伤后,就开始理智的选择 “门当户对”。

 

但是,追求理智有错吗

 

当然没错,事实上,“理智”是成长过程毕竟的一个阶段,我们早晚会度过这个阶段,从一个“刻意追求理智”的人,蜕变成为“敢于承认真实的自己并不理智的人”

 

但是,在度过这个阶段之前,我们很容易“假装理智”,用冷静的思维辩证地看待世界,却忘记了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又哭又闹的小孩;


我们很容易“对自己太狠”,用理性的态度分析自己和他人,却忽视了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真情流露的时刻。

 

当这个愿望落空时,热恋之火就失去了熊熊燃烧的养料,即使看起来仍然明亮,却失去了恋爱该有的热度


——这样的感情如同雕刻在沙滩上的海市蜃楼,根基肤浅,稍有风吹草动,就烟消云散。



张爱玲初见胡兰成时,她的内心“低到了尘埃里,却从尘埃中开出花来”。在这段感情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张爱玲真实的自我:

 

在胡兰成面前,她抛却了所有理智武装,丢掉了“才女”光环,变成一个自卑、脆弱而敏感的小女孩,这才是她原本的模样。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张爱玲那般果敢,敢于在爱情面前丢掉理智武装,被自己内心的小孩牵着鼻子走。


不少人厌恶自己在恋爱时“变了个人”,害怕被恋人看见真实的自己,于是用理智来粉饰太平,不让自己被内心的小孩在感情中做主。

 

这样做会有好结果吗?或许会让你成为一个高尚/纯粹/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但距离真正的爱情,差了十万八千里。


03

重视内心的小孩

是恋爱时必须学会的事


娜娜是我的朋友,在感情中时常表现得任性又自私,但她的老公特别包容她,他喜欢娜娜像一个小孩一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情感自然流淌的样子。

 

有一次我问娜娜的老公,为什么要惯着娜娜?


他笑着说:“其实我很羡慕她,很想像她一样活得任性一点,但我做不到,可能是因为这样,我光是看着她任性就觉得很开心了。”

 

前面我曾经说过:


经典精神分析治不好自恋者,但在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看来,有一种方法可以治疗被自恋包裹的人,那就是将别人体验为自己的一部分,并且为自己发挥某些重要的心理功能

 

《情深深雨蒙蒙》的依萍被生活磨练出了一颗强大的内心,爱上了书恒后,却做尽了各种“不理智”的事,不惜以跳桥自杀来威胁书恒。

 

依萍认为爱情让她迷失了自己,她哭着说自己彻底变了个人。



但对依萍来说,只要她还活着,没真的死成,这种“不理智”就是有用且有效的。

 

因为爱上书恒的那一瞬间,所有6岁时没有被满足、一度被理智压抑着的情感,都一涌而出——那不只是依萍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也是依萍通过书恒得以发挥的心理功能。

 

我们越是假装坚强,内在的小孩越是孤立无援。


当我们把伴侣当成载体,通过撒娇,通过一头热的情绪,来释放压抑已久的不理智的情绪,在伴侣眼里,这样的我们是真实、动人且可爱的。


04

如何拥抱我们内心的小孩?


假装理智并不会让你变得有多强大,摘下理智面具假装出来的坚强,拥抱内在的小孩,我们才能拥抱真正坚强的亲密关系。

 

❶ 在恋人面前适度“退行”

 

我特别享受在所爱之人面前,像小婴儿一样牙牙学语,说出类似“猪猪”、“笨笨”之类幼稚的语言,仿佛我们两个都只有6岁。

 

而我的伴侣也特别喜欢在我面前做一个6岁的小男孩,举着扫把一阵乱舞,模仿着电影里的英雄,要战胜灰尘这个大魔头。

 

爱情面前,我们都是小孩,那么不妨就做一个小孩,谁也别笑谁幼稚。

 

当我们在恋人的眼睛里看到最幼稚的自己,我们也找到了爱情中最真实的满足感。


 

让情感自然流淌

 

如果你不好意思在恋人面前言行幼稚,就与所爱之人一起协力做点什么,比如看一部好电影。

 

一场好电影会让我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依偎在恋人身边,和他一起感受电影带来的情感的自然流动。

 

除此之外,林间散步、电玩娱乐等不需要理智武装的休闲活动,也能让你摘下理智面具,激发压抑的情感,让它像河流一样自然的流动起来。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或者,来一场远离社交圈的旅行。在一个不需要戴上理智面具的地方,让内在的小孩释放自己的情绪。


与伴侣一起远离都市的喧嚣,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唤醒被理智压抑的情绪。

 

我们都希望找到一个把自己宠成小孩的人,但与其等待这个人出现,不如与所爱之人一起做一个小孩,彼此都别期待对方懂事又成熟,而是尽情的大笑,尽情的大哭,然后用一千种方式去哄对方开心。

 

学会重视内心小孩,是成长的必修课。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一个“假装理智”的人,变成“敢于承认自己并不理智,但依然愿意主动去爱”的人。

 

不要害怕自己内在的小孩笨拙又幼稚,日常生活已经够让人压抑的了,如果在爱情中也不能随心所欲一些,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  

1

 你可能会喜欢:

一日不嗦粉,枉为湖南人 | 探物

假如没人能谈论性侵,那就由我来做这件事吧

职场“潜规则”: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