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时间管理的本质,你就只能越来越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艾菲的理想 Author 艾菲的理想
作者 | 艾菲
来源 | 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
编辑 | 铃铛
问你一个“脑洞很大”的问题:
假如你跟水浒里的“神行太保”戴宗同时步行出发(水浒描述他能日行八百里)去往同一目的地,最后谁会赢?
你肯定会说:“当然是他了,他可是神行太保,走路速度比我快得多。”
然而,假如你们的目的地都是东方,但戴宗因出发时没有留意和核对方向,走向了西方,而你则一直向着东方前行,那么最后又是谁会赢呢?
你肯定会说:“当然是我了。”
为什么?
因为走路的效率虽然非常重要,但是还有比它更能决定你到达目的地快慢的因素,那就是:
方向的正确性。
前者是走路的效率问题,后者是走路的效能问题。忽略后者谈前者,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白忙活了一场”。
其实,时间管理也同样遵循这一道理。
1、什么是时间管理的效率?
"想看书却总被其他事情分心,现在我看一本书的速度是两个月。"
"这个下午本来要写明年的品牌计划,但接了几个电话后,就什么灵感都没了……"
“记得有段时间,我非常忙,各种会议满天飞,效率很低。
我当时就想,难道当年乔布斯比我更忙吗?归根到底还是我的管理方法不对。
于是我不停追问自己,如果我现在让工作时间少一半,能不能做得更好?
当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 我忙的根源其实就在于自己认为太多事情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让管理变得更有效率呢?
我想到问题的本质是要去减少真正所谓管理的量,同时增加判断的量。增加帮团队在关键点做决定和梳理目标的量。
于是事情的核心就变成了培养做判断的能力,而不是勤勉工作的能力。
假设一下,如果只花一半时间,事情能不能做得更好?
顺着这个方向想,很多事情就会不断要求去划分优先级。”
在他创业的第一阶段,加里·凯勒用10年时间创办了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
他做得非常顺利,信心满满,觉得公司很快就会把业务拓展到全世界的各个国家。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公司突然陷入了全面困境,尽管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与尝试,可业务还是一团糟,没有任何起色。
就在他陷入困境、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老师出现了。
老师问加里·凯勒:“你觉得如要扭转现状,你需要做些什么?”加里·凯勒困惑地摇了摇头。
老师在墙上写下了14个关键职位,说:“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能扭转整个公司的尴尬处境,那就是把我标记出来的14个关键职位指派给真正能够胜任的人,只要你选对了这14个关键职位的人,整个公司就能朝好的方面发展。”
加里·凯勒非常惊讶,他不相信困扰他这么久的解决方案竟会这么简单 – 只是找到14个人。
于是他问老师,这个解决方案是不是应该再稍微复杂点儿,多做几件事来扭亏为盈会不会比较保险。
老师简短有力地回答说:“不需要。耶稣只需要12个门徒,而你只需要14个关键职位上的人。”
就这样,加里·凯勒做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他先把自己解雇了,从公司 CEO 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开始专心去找那14个关键职位上的人。
然后,用了不到3年时间,这14个人就让公司实现了持续盈利,而且利润连续10年以40%的速度增长,从一个地区性的公司迅速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公司。
谁知,这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这14个人虽然能完成他们承诺他的大部分工作,但有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反而没能完成,导致整体工作陷入困境。
于是,加里·凯勒决定简化他们的工作,从“本周需要做的几项工作”到“本周最重要的三项工作”,再到“本周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但还是看不到效果。
最后,他决定试试“只做一件事”这个办法。
他问他们:“你本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什么?哪一项工作一旦完成,就能让其他工作变得简单或者不太重要?”
这个办法是他在绝望中想到的,它带来了再一次的惊喜。这14个关键人的业绩直线上升。
有了这样两次陷入困境的经验,加里·凯勒因此而意识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次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都是他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时候。
于是加里·凯勒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
那些成功的人为什么能够完成更多的事,达到更高的目标,赚到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的东西?
如果我们把时间看成一个人事业的原始资本,那么每个人的原始资本都是每天24小时。
成功的人是怎样分配他们的原始资本并得到远远超过别人的收益的?
加里·凯勒认为答案就是:成功人士的所有行为和精力都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目标,他们成功,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很多可以做但不是必须做的事情,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然而,这个方法却有违大多数人的信念。
他们认为想要做成大事,就要马不停蹄,就得把计划安排的很满,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日程紧张、压力巨大,但成功却离他们越来越远。
因为,不论你的精力多么充沛,你的睡眠时间多么的短,也无法改变每天只有24小时的事实,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寿命有限的事实。
所以,最重要的事只有三件,甚至只有一件,但到底是哪一件呢?
这时,你就需要问自己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究竟是什么?
加里·凯勒给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建议,那就是倒推法。
首先考虑长期目标,然后一步步往回想,倒推出现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究竟是什么。
现在,我就邀请你来想一想:
• 为了今年的目标,我本月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为了本月的目标,我本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自我提问,那件最重要的事情就能水落石出。
而这件最重要的事,代表的正是你的目标。
在不同的范畴内,你可能需要确定不同的关键目标,比如:在生活中,你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在工作中,你最重要的目标又是什么?也许只有一个,也许会有三个。
假如你用了加里·凯勒的方法后仍没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你可以再试着问自己这个问题:“实现了哪个目标,就能带动其他目标一起实现呢?”
如果找到了这些重要目标中的那个“关键”,你就等于是找到了撬动所有重要目标的那个“杠杆点”。当这个“杠杆点”被撬动时,其他很多目标就会随之自然而然的达成,而很多工作也会立刻变少。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如果所有事情都同等重要,那就意味着它们都不重要。”
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它是由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推论出的:我们在做任何事时,资源都是有限的。资源包括了时间资源、精力资源、金钱资源等一切资源。
既然资源有限,那就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无限的事情中,而要去思考应该如何分配资源,以及应该聚焦或关注在哪些最重要的事情上。
YC的合伙人杰西卡曾说:“在看了这么多公司之后,我发现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专注。尤其是专注在产品和用户上。我可以轻易地列出来很多‘看起来像在努力工作,但实际上对早期公司没什么帮助的事情’。
比如:和投资人喝个咖啡、去各种场合社交、给公司找各种“顾问”和一些公司“战略合作”,以为这样能增加用户在人们确实想要你的产品之前,花很多力气PR参加各种大会、在社交媒体上和人辩论等。”
我常常都会在确定了核心目标后,不知不觉的被其他事情或目标所吸引,等回过神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又该怎么办呢?
与重要目标的一致性
OKR工作法最早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葛洛夫发明,并由约翰·道尔引入到谷歌使用,后在很多企业广泛使用。
什么是OKR?
O代表你的目标(Objective),KR表示目标的关键结果(Key Results)。
目标意味着你想做的究竟是什么事,关键结果表示你该如何实现你的目标?以及如何衡量你完成了哪个目标?
我来拿自己举个例子吧。
比如:我为自己在今年设定的一个O(目标)是变得更加健康。
于是,为了实现这个O(目标),我设置了四个相应的KR:
KR1是: 每天运动1小时,持续提高体能与心肺功能(身体不适时例外)。
KR2是: 8月起开始上瑜伽私教课,每周一次,拉伸身体、锻炼深层肌肉,与身体进行对话。
KR3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平时每天睡眠8小时,周末不睡懒觉,每晚9点后不再看手机,每晚11:30前睡觉。
KR4是: 通过更少糖、不过量、更均衡的饮食,配合之前所说的运动,在年底前减重9斤。
这就是我的一个全年OKR。
从中可以看到,每一个KR都是量化的,它们是实现目标的具体关键结果。
一旦这些KR被实现了,目标就会被实现。
同样,如果这些KR没被实现,目标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当认真思考并确立了OKR后,显然我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在年初时信誓旦旦的立下一个目标,谁知还没坚持一个月就放弃了。
在有了OKR的方法后,我就能每天检核自己是否做到了当天的那些KR。
当总能做到那些KR时,我发现,自己离最初设定的目标已是越来越近了。
什么是高手的时间管理策略?
艾菲,深度思考者,全球认证优势教练&个人成长教练,前美国财富五百强公司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关注微信公众号: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夯实“思维跃迁”与“自我认知”两大基石,成为真实且闪闪发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