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广东人除了喝早/午/晚茶之外,必修的功课是拜神。
广东人的拜神,并不需要三拜九叩。他们笃信“心诚则灵”,只要手头有两根香烟,他们都能就地给冥冥之中的某位大神分上一支,许愿祈福。剩下一根自用,案上供一根,手里抽一根,凡人身上有仙雾,神仙浑身烟火气,相得益彰,怡然自得。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可以是广东神话宇宙的一部分。广东人拜神,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对于日常生活有利的,都可以请到牌位上,享受一烛人间的香火。如果说相约喝早茶和饮糖水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休闲娱乐方式,那广东人的拜神就是一种满足精神欲望的方式。潮汕人的妈祖,关公,玄天上帝、三山国王;广府人的观音菩萨、金花娘娘、吕洞宾、北帝、关二爷,都是可以相约一同去庙里/道观/佛寺拜祭的。现代都市女性用购物来抚平996之后的心灵创伤,传统的广东女性则通过给各路神仙上香/捐钱/送灯油来获得心灵上的慰藉。除了日常去宗教场所拜神,广东人还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把神仙请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搞个集会,让不方便远行的老人孩子都能享受神仙的福泽。当然,对于广东人来说,凑热闹什么的不重要,主要是想给神仙上一下供……广府人把各路神仙鬼怪统称为“神”,潮汕人则称“老爷”。
据说在火龙出村的时候摸一下龙头,考试就会高中,工作就会升迁。广东“下南洋”的历史悠久,华侨群体庞大,这个群体往往不那么重视春节、冬至等传统节日,但舞龙、赛龙舟这等热闹是不得不凑的。每当中秋、端午前夕,港澳华侨和海外华人就会陆续返乡,一些酒店甚至推出针对华人华侨的优惠项目,把这两个节日视为“打尖住店”的旺季。如果你问一位传统的广东家庭主妇:拜神的时候拿什么上供?大概率得到的回答是:喜欢吃什么就供什么。潮汕地区迎老爷,传统上要给“老爷”献上三牲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潮汕粿品,但发展到了今天,“老爷”的供桌上不仅有大中华、五叶神等现代纸烟,彰显着“老爷”的社会人属性,还有XO、人头马、路易十三等,无处不体现出“老爷”与时俱进的时代弄潮儿特征。听我们广东人解释!真的是“老爷”想要,才不是我们想吃这些!清明拜神,拜的是逝去的先人,联结的却是家族的温情。在广东,火葬早已普及,但人们仍然喜欢把亲人的骨灰埋葬在故乡的某处山上,与土葬的先人相依相守。拜祭先人的活动也早已超出“怀念先人”的意义,成为当代血缘意义上的大家族进行聚会、联络亲情的纽带。而对于广东孩子来说,每年的清明也是跟家人春游的日子。在踏青和“分猪肉”的假期中,孩子们会记得,缅怀先人是暂时不用做作业而又快乐的。广东人有很多标签,流传得最不广泛的就是广东就像三个省——客家地区、潮汕地区和广府地区。这三块地域的风土人情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拜神不是信仰,是风俗。客家人是在漫长的中原南迁历史中从全国各地迁徙而来,他们对于广东土著的拜神习俗各有吸收融合,形态各异,没有较为统一和明显的特征。身为广东土著的潮汕人和广府人则非常热衷于拜老爷/神,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能分清楚他们拜的到底是谁,隶属何教派,以及供桌上面那一位到底是管什么的。潮汕人靠海吃海,大海的凶险令他们企望出海平安。前身为巫女,死后被神化为海洋守护神的妈祖是潮汕民间的头号女神;相传韩愈治下的潮汕在三座大山的佑护下风调雨顺,“三山国王”成为潮汕民间的头号男神;其他的大峰祖师、关公、玄天上帝等各路老爷,在潮汕民间都能由妈祖、三山国王两位领衔出道,不问署名位次,共享人间香火。比起潮汕人到拜祭场所上香的行为,广府人的虔诚程度更胜一筹。虽然村庄里大多设有祠堂并定期举办祭祀活动,但普通的广府家庭还是设有先人灵位。他们认为先人逝去之后不会离开,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家宅之中,佑护后人。因此需要给他们设牌位,每月初一十五也需要给他们分食物,点灯盏。除此之外还有灶王爷、天神、土地公公,如果家里有汽车房的话还会设有给“车神”上供的牌位。广东从商风尚浓厚,从事商业的商人无论生意大小都会在家中摆放财神。当然,除了先人灵位之外,很多不知从何而来的“神”都是广东民间自己生造的,这些“神职”还会随着人间的一切变化而及时增设。除了广东土著之外,有一群身在南洋的广东人,也非常虔诚地传承着广东的拜神习俗。背井离乡的广东华侨,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相较于本土更为艰难,任达华的《澳门人家》和电视剧《小娘惹》即是海外华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总而言之,广东自古为瘴疠之地,加之面海而居,生存环境凶险,在改革开放之后,从商之路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广东就形成了虔诚拜神,却又相信人定胜天的独特地域文化。事实上,无论拜神对象是谁,拜神形式是什么,广东人拜神的行为本质是一种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约定俗成”,它或多或少地履行了“信仰”的功能,却又是广东人乃至中华民族相信“人定胜天”的集中体现。 作者:语琳琅编辑:留木
你可能还喜欢:迷信社长的点个在看